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一次田野调查的反思总结中提出了人类学研究中的“门环误区”,发现此种误区普遍存在于人类学的研究之中.造成“门环误区”的直接原因是人类学者常陷域于一种理论、狭小的地域或具体的研究问题,而漠视与其相关的其他理论、地域和问题.规避“门环误区”的途径只能是对这种陷域的脱域:多元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扎实细致有效的田野.  相似文献   

2.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一手资料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对于田野调查,笔者认为:它对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参与观察、主位解释法、文化相对主义论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民族志假如说在人类学上曾有过一次马利诺夫斯基革命的话,那是因为马利诺夫斯基在社会人类学中改变了理论与民族志两者间的关系。粗略地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理论和民族志(乃至理论家与民族志学家)两者之间是一种主仆关系。这种说法当不致于引起误解。马雷特曾说过:“在书斋中搞研究的人忙着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从事田野调查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就文化人类学而言,一方面,"田野调查"日益成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界定标识;另一方面,学界对"田野调查"何以成其为"田野调查",至今未有明晰的界定方法."田野调查"这种悖论性的长期存在,势必将影响到后续的研究工作.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多角度考察与论证,提出了"田野性"这一概念,以期运用"田野性"对广义田野调查进行再认识,达到较准确地对人类学田野调查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彬 《民族研究》2002,(5):46-48
传统的民族志很少谈及调查者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的经历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个人的主观色彩 ,突出民族志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事实上 ,任何田野调查都是调查者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与被调查者的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种接触和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田野调查过程本身也可以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田野”。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向市场经济转型开始之后 ,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很大的社会变迁 ,我们的调查也面临着“田野”的新挑战。几年前 ,笔者随一个课题组到某朝鲜族农村进行调查就有一些新的感受。(一 )田野进入方式进入田野是人类学、民族学开展田…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蒋斌近四十年来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经历。他对人类学的理论研究和田野调查同样重视,认为人类学的理论关怀更广,具有比较研究的视野,而民族志调查则从不同文化所赋予的意义去理解多元的社会形态。他的硕士论文用曼彻斯特学派的冲突理论分析排湾族的贵族制度,并对当时的人类学田野方法做了反思;博士论文用列维-斯特劳斯"家屋社会"理论去解释排湾族的阶级社会。从台湾原住民的排湾族到东南亚沙捞越地区,他的足迹遍及岛屿东南亚社会,在他看来,研究东南亚能促进人们更加了解东西方文明在岛屿上发生的社会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田野考察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做好田野考察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通过互相调查、摆正"自我"与"他者"的立场定位、抛却文化等级主义思想、减少"观察者效应"等方法进入田野.田野考察的最终目的是弄清事实真相、摸清规律,通过走出"他者"、反观"自我",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重视理论的价值,走出田野,促进人类学向着日臻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音乐人类学进行田野调查,可反映出音乐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变化。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既是资料的搜集,又是典型的特定范式进行的理论生成活动,不同的田野调查会因其所遵循范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田野调查是音乐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也是音乐人类学理论架构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和自己作为西敏司教学助理的经历,阐述了他有关食物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及其他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反思,力图说明他在人类学理论等方面打破了人类学只是局限于某个地方社区的民族志研究的现象,而开始了对全球资本主义的人类学研究和批评。  相似文献   

10.
将人类学及其学者当作田野对象来考察,研究人类学知识的发展及学者思想的来龙去脉,是人类学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它启发学者对人类学现有知识进行补充,修正和更新,是人类学史研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