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回族     
地处西南的天府之国——四川,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除汉族外,还有彝、藏、土家、苗、羌、回、蒙古、僳僳、满、纳西、布依、自、傣、壮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省总人口99 713 310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境内少数民族人口3 661 277人,占全省人口的3.71%,其中回族人口9.0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0.09%。四川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盐亭、广元、青川、平武、松潘、阆中、武胜、苍溪、宜宾、高县、新都、崇庆、西昌、德昌、会理、阿坝等县以及成都、重庆、泸州、自贡、内江等地,和汉族或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散居。他们往往是在乡自成村落,在城镇自成街道,彼此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哭嫁是彝族婚俗中一道绚丽的风景,是彝族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她表达了彝家女儿对“父权制”社会下女儿无自主婚姻,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是对男权社会的鞭笞和控诉.宣威彝族自改土归流汉多彝少的状况下开始漫长的彝儒对话,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保持着自己的哭嫁传统,随着儒学观念的深入,宣威彝族的哭嫁在内容和功能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彝族傩戏"撮泰吉",尽管深受彝族广大群众所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它的传承却面临着诸多困局,要使它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发展,必须将它的传承与当地扶贫开发、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等方面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彝族火把节的"文本"重构与文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表现出地域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征.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彝族火把节形成了两个内涵与意义各不相同的节日"文本":在乡间,有一个表征彝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原生性"文本";随着现代旅游文化向民族地区的挺进,这一"文本"由当地政府"搬演"到城市中,重构出一个新的火把节"文本".这一新"文本"的构建既深刻地表征着文化客体(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中心化漂移",又表征着文化主体(彝族社会)的文化自觉,因而火把节成为了一个极富包容性的符号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5.
头饰作为彝族服饰的"眼睛",其形成、发展与演变深受彝族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地理环境和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诺苏哦首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所迪彝族妇女佩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头饰,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诺苏哦首在传承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呈现出随彝族社会演进而变迁的活态发展特点。深刻剖析诺苏哦首活态传承这一个案,对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联性,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一套不同的疾病理论和治疗方法.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彝族村对疾病的认知体系及其医疗实践表明,在小凉山彝族社会,"疾病"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病痛,更被赋予了其族群的文化想象,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并嵌合在整个彝族社会认知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葬礼作为一种民族的习俗,包含着极其丰富多采的社会内容。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小凉山彝族社会的实地调查,发现小凉山彝族葬礼就是其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为此,本文试图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小凉山彝族葬礼所体现的社会特征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些特征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对待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问题。这是通过葬礼分析民族社会的一个初步的尝试,其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撒尼人     
居住在云南省路南石林周围的20多万彝族撒尼人,和他们的故乡石林一样,同样闻名遐尔: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双重社会分层体系、家支身份与经济地位关系的分离以及婚姻匹配规则的转变,是彝族家支体系具有“资本”意义的根本原因。“家支资本”可视为彝族种姓身份在婚姻选择上的博弈筹码,影响着凉山彝族的阶层流动。凉山彝族特有的通婚规则,使“家支资本”参与婚姻选择并与经济资本进行兑换,不断攀升的彩礼使“异类匹配”的婚姻逐渐增多。家支的“资本化”和高额彩礼的出现,看似强化了彝族的家支身份认同,实质上加速了彝族等级身份系统的解体。  相似文献   

10.
彝族的土掌房李永生彝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我省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共有400多万人。集中分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滇南哀牢山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省内其余多数县也有分布,总的来讲,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作为红土高原上的土...  相似文献   

11.
彝文是一种古老的超方言的音节文字,明清汉文献中称为“爨”文或“韪文”。在我省毕节、安顺、兴义等地区的民间,有不少彝文手抄书籍流传。这些书籍,多以说唱的形式记载着彝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族世系、婚丧礼仪、简单的天文地理知识和彝族先民关于天地起源、社会发展的认识,对于研究贵州彝族的历史、政治社会制度和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是一部以笺证体裁研究云南古代彝族罗婺部酋长及其后裔武定凤氏历史的传著,它在校点、笺证清代著名学者檀萃所撰《武定凤氏本末》的基础上,对彝族史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考释、深入的研究、严谨的论证,清楚地阐述了云南武定、禄劝一带,自南宋淳熙年间的罗婺部至清朝乾隆年间武定直隶州彝族土司的兴衰史。《笺证》把武定凤氏兴衰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置于彝族史、云南地方史的大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元明时期武定的彝族社会已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凤氏祖辈担任土官,领有封建王朝授予的领地,剥削和榨取农奴(“蛮民”),这就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武定地区彝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形态,充实了彝族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封建领主制社会这一重要环节,丰富了彝族史研究的内容,从微观研究的角度扩大了彝族史研究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本土非政府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构建中的作用,笔者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对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这一源自凉山彝族本土、扎根本土的非政府组织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对提升凉山彝族地区社会资本存量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构建社会网络;二是培育公民信任;三是重建社区规范。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的贫困与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州是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经过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 ,凉山州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 1997年底 ,全州贫困人口已从 2 10万降到 10 0万。但是 ,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 ,贫困面仍然很大 ,贫困程度深 ,而且返贫率高 ,扶贫攻坚的难度大。不断深化对凉山州贫困和反贫困问题的认识 ,有益于扶贫攻坚的顺利进行。贫困状况和特点(一 )贫困数量和分布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 ,幅员 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居住有彝、汉、藏、回、蒙古、苗、傈僳、布依、傣、纳…  相似文献   

15.
杨甫旺 《学术探索》2007,(5):113-116
50多年来,永仁县谢腊村彝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婚嫁打破了传统血缘、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多元化婚姻模式的传承,为现代谢腊彝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良好基础,"养儿防老"观念日趋淡薄。谢腊彝族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直系扩大家庭为主,婚姻礼俗中的当事人、父母、媒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青年男女在婚姻中获得了自主权,家庭关系呈民主化趋势,妇女的家庭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这种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有选择性地继承了传统、吸纳了现代文化,它对谢腊彝族社会生活方式乃至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彝族体育与原始宗教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引用生动的实例,向人们展示了云南彝族那强悍的摔跤、欢快的虎舞和悠扬的荡秋等体育活动均产生于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等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分析了彝族祭祀性体育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现在的体育形式对其民族发展的利弊和解决的对策。作者认为彝族体育的发展有着娱人——娱神——娱人的演变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非政府组织在少数民族艾滋病患者社会资本构建中的作用,我们运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方法对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这一源自凉山彝族本土、扎根本土的非政府组织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对提升凉山彝族艾滋病患者社会资本存量具有六个方面的作用:构建关系网络、增强社区归属感、培育信任、扩大公共参与、建立互助组织以及重建社区规范。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族“兹莫统治时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虽已有了半个多世纪,但人们所研究的课题多半是解放前的凉山彝族社会,而较少探讨其历史问题。列宁曾强调指出从基本的历史联系来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他说:“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  相似文献   

19.
试论市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来自郴州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 ,南邻粤北 ,东靠赣南 ,总面积 194万km2 ,市域人口 45 0多万人 ,现辖八县一市(县级市 )两区。自改革开放以来 ,郴州就是湖南省对外开放的“南大门” ,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自1994年底撤地建市以来 ,郴州的各项经济建设事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及湘中湘北一些市域相比 ,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相比之下郴州市尚存在着“后发劣势”的问题 ,这是制约郴州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郴州也有其自身的“后发优势” ,这是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面对知识经济和中国加入WTO之后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20.
彝族社会中的毕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西南部的川、滇、黔、桂四省(区),分布着一个拥有五百四十五万人口的彝族。毕摩是彝族从事原始祭祀的祭司,其中不少又是传播彝族历史文化的代表人物,用宗教学和民族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我国宗教学和民族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