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荷洁 《民族论坛》2011,(5):10-13
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绵绵细雨中落下帷幕。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概况如何?近年来取得了那些成果?未来有什么规划?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庆善。《民族论坛》:感谢您与我们一同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个对普通民众尚且新鲜的概念。请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湖南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自治州作为湖南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湘西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完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庆光 《民族论坛》2011,(12):27-29
潇湘热土.历史悠久,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札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湖南少数民族充沛的创造力,体现了湖南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是湖南乃至全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文化”专栏,首先关注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杨志新 《回族研究》2012,(4):96-10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国家级名录)的建立,为展现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回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多、地域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却明显不足。是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不够,还是相关的保护措施滞后?亟须非遗保护单位和研究者跟进。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真     
《民族论坛》2010,(4):64-64
<正>3月17日,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潇湘风情——湖南专场"在北京天桥剧院拉开帷幕。此次"潇湘风情——湖南专场"参演的近200名演员来自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永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  相似文献   

6.
试论民族文献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大湘西地区是一片蕴含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地,这些遗产大多打上了较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烙印。大湘西地区的许多民族文献,对当地文化遗产做着重要的记录与反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它们将对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这类文献的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步骤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采取多种形式,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搞好文化遗产日活动;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有效地进行生产性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十分有必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其的保护与利用。而通过产业化模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就成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化视角下浦城剪纸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发展动态,而后提出了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利用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承创造而形成的重要文化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能很好地体现民族精神.当前,我们在享受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商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当利用和滥用情况,这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给我国非物质...  相似文献   

10.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不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公共品的性质,以及准公共品的多种提供方式,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产业化角度)分为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可经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保护,就是要推进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社会化、保护主体多元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产出效益化.  相似文献   

11.
湘西州尝试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模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营造多元化传承的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丽 《民族论坛》2013,(6):52-54
正黄梅调、花鼓戏一起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徽派建筑与土家吊脚楼相映成趣,湘绣、汉绣与景德镇瓷器各领风骚,剪纸与年画雅俗共赏,傩面与漆器传递着古老的信息……5月23日-6月2日,由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四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湖北美术馆承办的"第一届湘赣鄂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以四省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演绎,首次共同向人们奉献了同处北纬30度线,山水相依、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同的湘赣鄂皖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也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维护。本文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建设为视角,从立法、行政、司法各环节总结概括出中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主要特色做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法律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先行,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早地受到法律保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特别政策措施,使其得到比以往更有效的保护;勇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救济先河,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成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15.
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化背景下,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文章对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蕴含的和谐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恩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表现探讨了其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历史与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旅游已是当下旅游业的一种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何在文化旅游中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8.
2012年2月6日至12日,"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及台湾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活动,作为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在宝岛举行。我作为湖南的唯一代表,独自一人乘机飞往台北桃园机场;在台北与北京的代表汇合后驶往台中,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论坛活动。整整一周的行程安排得密集而又紧凑,我的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从其界定、特征、价值、功能、保护的原则和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怎样发挥政府主导职能之外的社会参与及民间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涉足不多。笔者通过对湖南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调查研究,认为民间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强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36-23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文化馆是我们党和政府基层的宣传机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地方文化馆的职能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地方文化馆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