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编后语     
今年1月18日,是陆象山逝世80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中国心学创始人,我们特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合作,在国内首次推出这个文论专辑,以飨读者。陆象山(1139──1193),名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人,著名心学家。在南宋,他是“抚学”,也是“赣学”的代表。陆象山处于动荡不休的南宋,在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十字路口,他高标独帜,自成哲学体系,以其开创的“心学”,横扫陈腐之见。他的易简,他的呼唤人的“真我”主体意识,他的关于“人性”“人情”,眼睛向“下”,以及对“存天理、灭人欲”程未理学的叛逆,和“要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对陆象山的心学作了比较研究,认为陆象山心学中关于“心官”、“仁和忠信”、学习方法和修养方法等有关论述中体现了“心理特性”等思想,对中国古代心理思想有着可贵的建树。  相似文献   

3.
(一)陆象山(1139—1192) 南宋思想界朱陆并峙,朱倡理学,陆倡心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戶,几如冰炭”(宋元学案卷58象山学案黃梨洲按语)其后朱学日盛,陆学消沉,不绝如縷。到明代中叶,阳明崛起,接陆学之余绪,发揚而光大之,称为“王学”,成为新兴的一大学派,一时有压倒朱学之势。从此陆王并称,与程朱派,成为我国近古唯心主义思想的两大派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陆象山研究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在很多方面有所发展。从陆学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有益的闪光思想。陆九渊的思维不同于他同时代的朱熹,也与传统的孔孟儒学有一定的离异,所以它始终难以获得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赏。在“正统”眼里,陆学虽非“异端”,却也类似“旁门”,虽然明朝中期王阳明拉文治武功之威改造弘扬之,一时风靡,但还是不断遭到一些自认为正统的儒者指斥。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正是陆学的平民意识及其离经叛道的思想今封建“正统”不快而难以容忍。然而陆象山本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是自觉地站在忠君爱国,维护封建…  相似文献   

5.
金溪重修仰山书院孔凡章北京露有遥从剧邑颁,乡贤遗址换新颜。立身构桧君臣上,治学程朱伯仲间。足下六经嗤泥古,胸中一簧譬如山。后人仰止应犹忆,慷慨宫门对策还。谒乡贤陆象山墓吴德润金溪旷代儒宗百世师,辩香何敢献芜词。鹅湖会讲昌心学,边郡临民有口碑。五论陈君明教化,六经注我见操持。乡贤墓下拜秋色,不尽幽情酒一危。奉题金溪陆象山研究会象山学刊吴柏森北京光耀垂新纪,儒林竞景从。宏篇聆木锋,哲理发晨钟。德范千秋仰,风华百代宗。鹅湖同论道,雄辩起双龙。贺陆象山研究会成立张昌琪金溪象山学会喜新成,哲理深宏任探评。…  相似文献   

6.
陆象山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问题,学术界已作过不少有意义的探讨.但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探讨似乎还没有人做过.1.对陆学和王学静态上比较得多,而没有把它们置于儒学的发展史中来比较它们的异同;2.对象山和阳明的某一思想或某些言论比较研究多,而没有从他们学说的内在逻辑方面进行比较.而这两方面正是陆王心学异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象山之学以心学为特色。它在历史上虽有过辉煌,但也受到种种非难与压抑。长期以来人们对之批判多、否定多。这种对待前人思想遗产的态度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我认为,今天的学者应当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重新研究以象山为代表的心学遗产,还象山以历史本来面目,在学术史上给象山以相应的地位。黄亘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1999.3.25我本一普通学者,近年来研究陆王心学,深感在宋明理学中,这是一个有待于继续开发的园地。资县召开这次会议,对今后研究陆学,以至陆王心学的研究都会有所推进,我诚挚地祝贺此次会议开得成…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一位构建“心学”大厦的先哲、一位作育人才的大师、一位正直务实的官员三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对陆象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第一代新儒家中的熊十力被认为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而梁漱演的直觉说则与象山的思想方法有内在的密切关系,贺畴的“新心学”更与象山学说相关。第二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对象山思想有相当深刻的研究。牟宗三在根本上指点出象山的“成德之教”,达成为我们把握牟宗三的象山学之前提,牟宗三还认为从陆家山到刘藏山这一段是儒家内圣之学的最高峰;唐君毅则视陆学为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之学滁复观认为要把握象山思想,必先把握义利之辨的总枢纽。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1年19日,江西金溪陆家山研究会代表专程访问了陆象山易篑之地──—湖北荆门市,受到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荆门分院文史研究所刘海章教授等同志与荆门市园林管理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访问期间,登象山,谒新建的陆夫子调游览蒙泉、惠来及文明湖;又登凤鸣门城楼、领略荆楚风光。翌日,荆门陆九洲研究会成员与金溪陆象山研究会代表举行学术座谈,交流陆研经验,探讨陆学中的疑难问题,商洽了今后的陆研规划和合作事宜,并取得共识。他们送来《荆楚笔记》稿件三则.现予以发文。陆九渊筑荆门城考王心田荆门,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历来就是兵…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现代概念,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学目的。800多年前虽然没有这个名词术语,但在陆象山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与之相通的朦胧理论和实施雏形,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是不无启迪的。淳熙十四年(1187)陆象山先生登贵溪应天山讲学,一不建斋舍,学生自己结庐而居,裹粮而食;二不立学规,从容讲道,启发人心,四方学徒大集。居山五年,来见者逾数千人,甚至乡村父老也策杖来听,可见其讲学之盛。陆象山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其中心在于“心学”,而“心学”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宋时代出生于金溪延福乡(今陆坊乡)青田里的陆象山,在他54年的生涯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心学理论,从事过别开生面的教育实践,也做过南宋政府的中下级官吏,在涉及从政、治学和做人的广阔领域里,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遗产。物换星移,八百年来精深博大的象山学说,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不断地启迪着后人的智慧。即使在今天,象山学说也仍然闪烁着它灿烂的光辉。那么,象山学说可以给我们哪些启迪和借鉴呢?我对此研究不深,这里只粗略地谈谈个人的浅见。陆象山直接师承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反对汉唐以来的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3.
陆象山门人杨简(号慈湖)是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儒者,慈湖心学在南宋后期儒学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与南宋中后期掌握政局枢机的史氏家族的支持有相当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湖心学在政治、文化中心地域的广泛传布.慈湖去世之后,在浙江一带兴盛一时的陆学,逐渐失势让位于朱学.  相似文献   

14.
陆学与禅学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朱、陆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及其后继者对陆学"全是禅学"的批评和陆学及其后继者对陆学是"圣学"的辩护,各自包含深刻的合理性.陆象山始终坚持尊义去利的义利之辨,并从儒佛二者的思维表达方式、公私义利、道之偏正和经世出世等方面去阐明自己旨在"扬儒抑佛"的儒佛观.陆象山对佛教、禅宗的批评,具有浓厚的辩证理性主义色彩,超出了同时代新儒家的思想水平,非二程、朱熹所能比拟.陆象山在思维方式、实践工夫等方面不自觉地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陆学这种禅学化的新儒学,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点往往被已有研究成果所忽视.  相似文献   

15.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指出,《诗经》中《敬之》篇所表达的思想是心学之原。历来学者在探讨心学的源流时,对王氏之观点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心学大师杨简的确在对《敬之》章的诠释中将"敬"与心相连,而公认对陆王心学影响巨大的孟子,在推崇"敬"的同时,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敬"在陆象山、王阳明和其他心学大师的哲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诗》学也被他们认为是在敬畏之时保持洒落的关键,因此,王应麟的这一观点无疑是可信的,这也为剖析心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荆门之政”为例 ,探讨儒家德治观念及其实践性的问题 ,儒家德治观念与当代“以德治国”方略的关系问题。从儒家的德治观念、象山的政治思想 ,以及象山治荆之具体政治活动出发 ,可以看到 ,儒家的德治观念不仅内容丰富 ,而且具备有实际的操作性 ,值得今人反思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合理地运用于当今中国的政治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7.
陆象山的人性论源于孟子,但又有“心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人性论思想体系。概略地说,一是以“心即理”致思路线构建其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二是以“本心’’论证其人性为善,三是以“物欲,,和“资禀”观论证其具体人性的善恶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陆象山的老学观是其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象山认为,无论是从时空还是从同异、是非之理看,都不能简单的视老学为异端;之所以称老学为异端,是从其理论和现实的根据而言的;同时,象山还肯定了老学作为一家之说的可取之处。文章从象山对老学的认识、理解出发,对象山的老学思想作出分析和评判,从而丰富、深化象山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公元1139年4月,中国哲学史、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大师陆九渊,降生在抚州金溪的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青田里。在这里,陆九渊熟读经史,饱览诗文,兼通首释,思接千载,神交孔孟,质疑经籍,把中国政治、文化、民俗的传统和经验,溶进自己的血脉之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心学”学说,并在短短五十四个春秋的为学、为官中孜孜不倦地作育出了一代人才。可是,长期以来,人们视“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或望陆却步,或谈陆色变,或大加挞伐。只是近年来,人们才冲破禁区,在古为今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本着尊重历史、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