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历史学家S.尼林和G.弗里曼在《金元外交》一书中論述美国和古巴的历史关系时写道:“美国并吞古巴的欲望,和美国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早在1805年,美国总統傑斐逊就表示过,一旦英国同西班牙发生战爭,美国就要占領古巴。他認为古巴是北美大陆的延长部分,并且一直把它“看作是对我們(指美国——作者)各州体系所能做到的最有利害关系的补充。”1823年,美国国务卿約翰·昆西·亚当士在致美  相似文献   

2.
薄荷片推荐:八仙传说,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在八仙中,相信有一位倒骑驴的传奇人物一直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他就是八仙中最年迈的仙翁,被人们尊称为“张果老”在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山区有一座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的大山就叫张果老山,但是这座山为什么会叫张果老山?它与张果老又有什么联系呢?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美丽与神秘的仙山,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3.
浅析古巴革命对美国强权政治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1959年,不堪忍受美国的控制和掠夺的古巴人揭杆而起,在当代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的成功使古巴由美国的“保护国”,变成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成为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成为社会主义在拉丁美洲诞生的一个标志;成为弱小国家对抗美国强权的一个象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国对外关系解密文件为基础,探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古巴的军事打击计划——“冥王星”计划的制定、实施及影响。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美国政府对古巴的敌对政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美国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相继在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等机构赞助下,前往中国西部进行博物学考察。为满足自身生存和考察诉求,洛克极力塑造其西方“大人物”的形象,主动借用美国农业部“政府专员”的名义和官方身份,获得地方官员或被动或主动不同程度之额外关照,摆脱窘迫处境,获取考察所需各类资源。考察期间,洛克以西方文化代表者自居,与当地普通民众保持距离,仅与地方官员等社会上层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其跨文化生存模式更倾向于游离在“整合”与“隔绝”策略之间。从跨文化适应的视角来看,其考察策略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脸面观”和“官本位”文化心理的积极调适。  相似文献   

6.
政治流行语言"泛化"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语言“泛化”是语言变异现象中的一种。基层官员的模仿、反复使用是政治流行语言“泛化”的基础,无意识形成套话是政治流行语言“泛化”的根本,群众的儿戏是政治流行语言“泛化”的关键。政治语言“泛化”形成的前期有利于使某一政治事件引起公众的关注,形成以后则降低了该重要政治理论、政治事件的严肃性,损害了执政党的形象,暴露了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一千零一夜     
《快乐青春》2009,(7):92-92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变幻莫测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由历代阿拉伯民间说书艺人反复加工创作而成。它汇集了古代中东、中亚和其他地区诸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离奇古怪,优美动人,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相似文献   

8.
拜登政府就职以来,提出“美国回来了”和“中产阶级外交”两个口号,力图在外恢复美国的软实力,对内更好满足中产阶级的需求,但其实际推行的政策仍带有“美国优先”的浓重痕迹。拜登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政策的手段与特朗普政府有很大不同,在侧重正面引导舆论的同时,低调谋取单边利益,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维持美国利益与国际利益的表面平衡。拜登政府此举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在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国内危机不断出现、大国竞争加剧和同盟内部分化,以及特朗普刻意制造了既成事实的背景下,继续坚持“美国优先”成为一种自然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追求“美国优先”是一种常态化行为,杰克逊主义的外交传统为其提供了政治文化根基。“美国优先”的背后也透射出复杂的政治内涵,体现了保守主义者的诉求,反映出对美国“过度”参与国际事务的不满,意味着美国梦的迷失,也因其对应政策的开放性而显现出典型的政治工具属性。但是,美国面临的大量问题是其制度因素所致,坚持“美国优先”在协调内外利益、远近利益、软硬实力等方面注定难以达成目标。鉴于“美国优先”理念已成为政治正确,两党均致力于以不同方式予以坚持,因此其影响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过去,笔者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给予过关注,首次在著作中涉及这个问题是在2000年初版的《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年版)一书,谈到影响美国20世纪初发展的思潮部分。我在书中表达的意思概括起来是:19世纪中叶发源于欧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斯宾塞的理论听任社会沿着弱肉强食的道路发展下去,美国就不会有今天,或许早已引起革命,或许在某个时候经济崩溃。事实上,另一条线,对于不平等的批判和主张政府抑强扶弱的理论一直存在。它…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叫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时常会引起众人的惊恐。但是,这位丑陋的女律师,却凭着渊博的学识和伶俐的口才及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惊四座,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许多人疑惑不解,一位容貌如此丑陋的人,是怎样成为知名律师的呢?  相似文献   

11.
占美国人口不到1%的古巴裔关国人,对冷战后美国的古巴政策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凭借人口分布集中、投票倾向一致和游说组织活跃的优势,利用芙国政治制度,尤其是选举制度的特点,极力推动美国出台《古巴民主法》与《赫尔姆斯一伯顿法》,维持并强化了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政策,使美古关系的正常化变得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会于一月二十七日举行扩大会議,声援古巴、剛果反殖民主义斗爭,与会者一致指出: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临时政府,是古巴人民反独裁、反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斗爭的巨大胜利;剛果人民反对殖民統治风暴的兴起,是标志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正进入新的高潮。发言者着重指出,古巴人民和剛果人民的斗爭是当前民族革命运动的一个重大发展,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一向認为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非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有个朋友叫王参元,家里失火,所有家产被烧个精光。按人之常情,朋友遇祸,应该安慰有加才是,而柳宗元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安慰,反而特去信表示祝贺,于是写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馀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王铭铭事件”发生以后,我的心路历程恰如柳宗元得知他的朋友遇祸后一样,所以我就借用柳书中的三句话作为标题。1.先说“始闻而骇”。我想,始闻而骇者,天下绝非吕某一人而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者正不知凡几。我之所“骇”,是骇北大,不是…  相似文献   

14.
许村墙里门     
歙北许村,村中有一座古老的宅院,叫“墙里门”——门在墙里面,见证了一个真实的徽州女人的故事,一个女人竟然在此与世隔绝生活了三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新海派批评”这一概念的提出实属偶然。也就是说,如果这一批评群体果然存在的话,也并不是这些批评家们精心策划、“揭竿而起”或者有意为之,而且这种简单地将某一文学现象冠之于“新”的批评方式,本身就有违于我们称之为“新海派批评”的批评家们的批评观念。之所以说这一概念的提出纯属偶然,是因为在这个新世纪之初,有人策划了一套“上海新批评文丛”,其中有杨扬的《文学的年轮》、郜元宝的《另一种权利》、葛红兵的《轻快的柔板》、王宏图的《深谷中的霓虹》和张新颖的《火焰的心脏》,由河北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  相似文献   

16.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寓言。相传古时候,在冀州(现在的河北、山西等地)的南边,河阳(现在的河南一带)的北边,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会两院“台湾联线”是两院议员针对台湾问题成立的非正式组织。它的成立既有适宜的“国际气候”,也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根据,还有不容忽视的“游说催化剂”。其成立表明,国会亲台力量进一步凝聚,必然会在美国对华决策、台湾问题上有所动作,以期施加更大的影响。这点可以从“台湾联线”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中看出。  相似文献   

18.
奇特的称呼     
山中月:在歙县大谷运、竦坑、汪满田、木岭后、双河口等几个村,也不知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晚辈称呼长辈是直呼其姓名、乳名、绰号,比如我小姨夫,绰号叫“狗”,我们都叫他“狗”,我叔外号“丑鬼”(其实是个老帅哥),都喊他“丑鬼”,连叫父母都是名字或外号,但称呼父辈的上辈一般都叫“公”、“娘”。这里长辈晚辈里的“辈”并不是指辈份,  相似文献   

19.
名誉权与表达自由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如何协调和处理两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现行诽谤法的最重要的原则——“实际恶意”规则以及美国法学界对于该原则的不同修正方案。本文认为,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起诉侵权案,可以借鉴美国诽谤法,采取只有证明被告方面主观上出于“实际恶意”时,才追究侵权责任的原则。在涉及国家官员和社会名流的案件中,对于个人的名誉的保护虽然重要,但一旦与新闻自由有矛盾时,本文认为保护表达自由的价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隐蔽行动是冷战时期美国政府为实现自己意图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在肯尼迪任内,这一手法在古巴、越南等地得到了充分利用.第三世界成为美国隐蔽行动的试验场.1961年4月美国策划的猪湾入侵失败后,美国决策者并没有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及时地调整对古巴的政策,而是变本加厉,寄希望于通过隐蔽行动来达到推翻古巴革命政府的意图.但是,由于这一行动计划包含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美国的图谋没有取得成功.美国对古巴的隐蔽行动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促使古巴与苏联的进一步接近,从而为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最危险的核对抗埋下了伏笔.从根本上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源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