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王统照(1897—1957),是我国新文学史上著名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优秀的作家和诗人。长篇小说《山雨》,是他的代表作。当这部小说在一九三三年出版的时候,文学批评界曾把它和茅盾的《子夜》并列在一起,作为那一年革命文学创作丰收的一个标志。这样提,固然对《山雨》的称誉过高了一些,但也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王统照这部长  相似文献   

2.
<正> 《山雨》是王统照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的主要作品。除了《山雨·跋》之外,作者自己很少谈到它的孕育过程,但我们从《山雨》问世以前作者的其他作品,诸如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还是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的。这诚如茅盾所说,王统照所以能“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一《山雨》的背景是紧靠胶济铁路的陈家庄和帝国主义侵占下的T市,内容是写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盘剥下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觉醒。作者在探究农民的痛贫根源时,始终沿着两  相似文献   

3.
百年的小镇,兴衰的赵家,沧桑的岁月,滚烫的黑土——《昌隆镇》这部 小说,勾起了我久远的沉思与追忆。 月志先生和我是同乡,都是巴彦县人,他盛情邀我为他的小说作序,我 就集中了几天时间,读了这部小说《昌隆镇》。我感到这部小说文笔流畅,作 者对北方黑土生活很熟悉,一路娓娓道来,讲了小镇百余年赵家四代人的故 事,吸引人、也打动人,我是一口气读完的。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6月10日至13日,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在济南召开了第三次年会,这次会议主要研讨了山东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李广田的文学业绩。一、王统照研究(一)小说研究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从前期对“爱”与“美”的抒写到后期《山雨》中对现实人生的刻画,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何评价他前期创  相似文献   

5.
明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不但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这些作品和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绿野仙踪》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创作明显受到明代小说作品和创作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自寓性创作目的是明代小说创作的延续;主要采用的金线串珠式和列传式结构明显受到明代小说的影响;它的语言风格明显受到《水浒传》《金瓶梅》等的影响;其中的许多故事素材都可以在明代作品中找到端倪。  相似文献   

6.
论冯至诗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至先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也是一位高龄的著名诗人。从1923年在《创造季刊》发表诗歌开始,他的创作若断若续地跨越了漫漫时间,迄今已快70个年头了。 鲁迅在一篇重要的论文里,曾经称冯至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可是,鲁迅没有作出任何说明与解释。对于冯至的诗作出过具体而又重要评价的,是李广田和朱自清。李广田称誉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十四行体诗为“沉思的诗”,断言它是诗人生命中慧星的出现与狂风乍起,认为冯至在限制中显出来身手,法则给了他自由;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聚精会神。(《沉思的诗·论冯至的〈十四行集〉》)朱自清称赞冯至在平淡的日常  相似文献   

7.
《让儿子独立一回》是凌鼎年先生奉献给海内外读者的又一部微型小说选集。它采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精心构思扣人心弦的故事,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隐寓着作家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教育的沉思。虽然被列入“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其实,很多篇童意蕴深厚,也是“成人的童话”,社会的明镜。  相似文献   

8.
讲起最早反映工人阶级悲惨生活的小说,一般都以为是辛亥革命以后数年间出现的《穷愁》、《罢工人》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当。一九○五年十二月出版的《醒狮》第三期,刊有一篇“社会小说”《劳动狱》。它描写的是上海某工厂女工不堪资本家的剥削而选派代表与资本家交涉,其代表被资本家诬陷并交警署毒打的故事。小说并不长,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反动政权的为虎作伥;洋人的助纣为虐;资本家们以工厂为监狱;工人在死亡线上的挣扎等等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读过全篇,当年工人生活的一幅斑斑血泪图就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小说发表时,马克思主义尚未正式传入我国,因而作者不可能以无产阶级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 歌德说过:“现实主义作家认为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性文学体裁,把人物看作小说的灵魂.”(《歌德谈话录》)中国现代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难以胜数的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在各类人物形象中,我以为农民形象塑造得尤为出色.从二十年代初期的阿Q、闰土、运秧(王任叔:《疲惫者》)、多理(许杰:《惨雾》)到三十年代的奚大有(王统照:《山雨》)、阿毛(鲁彦:《乡下》)、老通宝(茅盾:《春蚕》)、立秋(叶紫:《丰收》),一直到四十年代的李有才(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张裕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郭全海(周立波:《暴风骤雨》)等等,一个个形神毕肖、真实感人的农民形象深深镌刻在广大读者的脑海之中.中国现代小说中这些主要农民形象的认识价值和美学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一个个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物典型,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总体上构成了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包蕴着博大恢宏的社会容量,生动地体现着我国广大农村巨大深刻的历史性变革的鲜明轨迹这样一个形象体系.这一形象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娟 《阴山学刊》2004,17(6):28-31
《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①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王统照的早期创作方法,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我认为,作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是同意"写实主义"的主张的.但他的早期作品,却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后来,随着时代的变革,作家渐渐面向现实,浪漫主义色彩渐弱,以至消失,终于在1932年写出了可与《子夜》齐名的现实主义杰作《山雨》.从浪漫主义的"诗的境界"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就是王统照创作方法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一一部文学作品的涵蕴,大致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看。说某作品是某时代社会生活等的“镜子”,是从“客观”着眼观照的结论,说作品是作者某些情感、心绪、思想等的“表现”,则是对作者“主观”内面世界观照的结论。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可以说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境界,而且是相互渗透着、密切结合着的。它在这方面达到的艺术境界,应该说比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更高。鲁迅《呐喊》写的多是“回忆”,即辛亥革命前后的题材,那时的人和事,如果说是“镜子”,则  相似文献   

13.
<正> 王统照属于我国新诗开拓者的行列。他从1919年开始,就一面写小说,一而写新诗。解放前他共出版过五本新诗集:《童心》(收入1919——1924年的诗作)、《这时代》(1924—1932)、《夜行集》(1933——1936)、《横吹集》(1937)、《汪南曲》(1936——1938)。严格地说,王统照的新诗创作起点并不算高;但他能够踏踏实实地攀登不懈,不仅在思想上紧随时代的脚步,而且在诗艺上苦心探索,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说”这名词,最早见于《庄子》,但以小说名“家”,并给小说下定义,指出它的意义和作用的,则是后汉初年的桓谭。他在所著《新论》(《文选》李善注引)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才合于小说的名实。小说,说之小者也。准此,则先秦诸子书中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无一不是小说,后世衍为长篇的平话、讲史、演义,则已经不是小说而是大说了。 最早以《小说》作书名 的,当以殷芸的《小说》为创始。据我考,大约凡是宋以前类书所引只称《小说》而不署撰人的作品,以他书所引遗文参证,往往就是殷芸的小说。 《梁书》和《南史》的《殷芸传》都不提殷芸著述,若不是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人们很可能会把这位最初编撰小说的人忘掉。《史通·杂说》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摆不脱那个社会的既存事物的或深或浅的关系。小说创作也不能例外。就《金瓶梅》这本小说而言,尽管它的题材和主题思想都与母体《水浒》迥异;但是,我们仍然分明在小说中看到它借鉴某些水浒故事的痕迹。西门庆勾搭潘金莲这一节自不必说,八十四回《吴月娘大闹碧霞宫宋公明义释清风寨》就不仅改头换面套用了宋江清风寨救刘知寨夫人故事,而且月娘被赚入方丈中被调戏和呼救一段的描写,使人不禁感触到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的有关描写的某些痕迹。第八回《烧失灵和尚听淫声》中和尚的七颠八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 ,新时期小说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 ,但是 ,从新的视角来分析 ,1 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十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这篇小说具有新的价值坐标 ,呈现为一种“革命性” ,无论是主题、视角、文体还是艺术本质、作家的审美意识、小说的艺术精神都有极大的变革 ,有着全新的面目。它在主题、文体、美学风格等方面对新时期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朴的《孽海花》自出版以来,一直是一部十分流行的小说。出版初,不到一二年间,竟然再版十五次,销书五万冊;解放以后,曾先后由三个出版社重印,总印数约二十多万冊。可见在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至于对《孽海花》的评价,历年来,许多评论文章和文学史著作,都认为它“表示了一种很强的革命倾向”,把它看作是“革命小说”。最近也有一些同志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孽海花》不是一部“革命小说”,从总的思想倾向来看,它  相似文献   

18.
初唐小说《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自宋代以来,几乎众口一辞,都认为乃时人为诽谤欧阳询而作。有的还把它与后来的《周秦行纪》视同一类作品,说:“唐时风气,往往心所不慊,辄托文字以相诟,如本《传》及《周秦行纪》皆是已”。(汪辟疆:《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附识)甚至明智如鲁迅,也认为:“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这简直就是把它当作攻击小说的始作俑者了。如果确是这样的话,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小说了。笔者不同意此说,故不得不予一辨。  相似文献   

19.
照王小波"好书需要批评,坏书需要炒作"的说法,赫希曼的《激情和利益》显然是够得上好书的标准的,它值得批评!不过,这又是一本极难下手评论的作品,和赫希曼一生中的其他作品有相似的一面。他驾驭重大主题的卓越能力,援引史料的功夫以及叙事上的特点都使得读者在翻完最后一页掩卷沉思时,脑袋里乱作一团。和很多战后思想界的巨擘一样,阿尔伯特·赫希曼,也是一个德国出生的犹太人,早年沉迷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等大陆哲学,辗转英美学习经济  相似文献   

20.
论《醒世姻缘传》以及它和《金瓶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继《三国》《水浒》之后,《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殿军,个人创作的兴起在它之后。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市井人物即平民百姓作为小说的主角,则又有别于以前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神魔鬼怪、才子佳人为主角的长篇说部而开我国古代写实小说的风气之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的开创者。人情小说可以说就是现代小说,它的前面不必附加任何形容词。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将近二百年的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上,除了以上两者外,再没有第三者在思想和艺术上足以和《醒世姻缘传》相提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