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刘铭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传(一八三五——一八九五年)安徽合肥人,出生于小地主家庭。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华民族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危机,刘传铭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要挽救清朝地主阶级的统治,提出民族自立思想,进行抗法斗争,欲以台湾一岛“基国富强”。但由于当时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他的努力归于失败。总结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于近代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尊情”与“贵真”,是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古老论题。但在文学史上,“情”往往被蒙上尘垢。生活于十九世纪初的龚自珍大胆言情,力为辨诬,不仅比他的前辈更为深刻,而且他的文学思想也开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的先河。本文从倡言真情,推尊自我,张扬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龚自珍的创作个性与思想,并指出他的文学思想与王阳明的哲学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爱弥尔·左拉(1840~1902)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同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对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作出的一个重要而又突出的贡献是,描写了工人的生活和斗争,并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左拉尽管在理论上提倡自然主义,以“自然主义作家”自居,他的一些弟子和崇拜者竞相尊他为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的罗伯特·欧文,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转向社会主义,是从1817年起草《致拉纳克群报告》开始的。在此报告中,他提出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一个完全适合于人类天性”的社会体系,并提出了以农业为主的协作社的详细计划。这是欧文多年工业实践的总结和最初的理论概括,也是他思想成熟和转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标志。他为了实现这个方案,于1824年到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试验。他把全部精力都花费在致力于这种符合“人的本性”的“理性社会制度”的追求上。欧文在美国的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5.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十九世纪美国“湖畔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自然诗人”、“田园诗人”。大自然是他诗歌创作的主题,并且始终融汇在与人、社会和人道主义思想等多种关系之中。他描写的大自然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大自然给予他的不只是转瞬即逝的快感,而且是未来岁月的食粮和支柱。本文就大自然在诗人诗歌创作中所起的多方面作用展开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科社和国际共运史教材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时,往往只偏重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而很少提及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因此,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继承了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而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中“暴力革命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略论傅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主,山西省阳曲县即今太原市人。著有《霜红龛集》以及近年不断发现的《荀子评注》、《淮南子评注》等遗作手稿。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受到当代一些知名学者的重视。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傅山“是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朱谦之先生也说:“傅山是一个思想极其自由解放的人。”这些重要的评价是符合傅山思想实际和历史实际的。傅山在他的《文训》篇中说:“贫道昔编《性史》,深论孝友之理,于古今常变,多所发明,取二十一史,……兼以近代所闻见者,去取轩轾之,二年而犒几完遭乱失矣。间有其说存之故纸者,友人家或有一二条,亦一斑也,然皆反常之论。不存此书者,天也。”傅山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他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理学作为哲学形态还占着统治地位,而他的哲学思想却都是“反常之论”。遗憾的是他的《性史》一著已经散失,早已无法看到。就以他现在存世的著作来看,他的哲学观点以“反常之论”概言之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8.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英国诗人中,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成就很高的一个。他深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民主思想的影响,是一个与英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诗人兼画家。他反对贵族,反对资产阶级和官方教会的压迫与剥削,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殖民主义和侵略战争,他揭露英国社会的丑恶现象,而歌颂自由和平等,他把美国独立战争称颂  相似文献   

9.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思想界有一股吹牛皮的思潮。江湖骗子、吹牛皮专家杜林在创造体系方面更是“出类拔萃”,是假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从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孔德等人那里,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拼凑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哲学体系。杜林洋洋得意地把他拼凑的哲学体系称之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说它没有任何的主观局限性,具有  相似文献   

10.
编者后记     
本期在“中国思想史”栏目中发表的张岂之教授的论文:《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论证深刻,有独特见解。作者首先指出:中国古代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也不是静态的、抽象的、呆滞的同一,而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具体的、流动的发展过程。接着从五个方面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由卢梭提出的社会进步与道德退步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曾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思想界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本文介绍了康德对于这场争论的一些看法。康德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一方面坚定地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是一个由恶到善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从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原则,从人类的天性与文化的冲突,从相对于科技发展而言道德滞后的理论,以及从他的“非社会的社会性”思想等方面出发解释了人类社会进步与道德退步的现象,从而较好地阐述和发展了卢梭的思想。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反思至今仍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由卢梭提出的社会进步与道德退步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題,曾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思想界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本文介绍了康德对于这场争论的一些看法。康德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一方面坚定地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是一个由恶到善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又从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原则,从人类的天性与文化的冲突,从相对于科技发展而言道德滞后的理论,以及从他的“非社会的社会性”思想等方面出发解释了人类社会进步与道德退步的现象,从而较好地阐述和发展了卢梭的思想。康德对这个问题的反思至今仍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卓越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美国社会的民主与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管理中,他融人“做中学”思想,并率先采用“方案”教学;他倡导大众教育,即简化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梭罗崇尚思想独立,反对迷信权威。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曾经在德国思想界独占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学派解体后,出现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的哲学为什么能起到“中间环节”的作用,它又是怎样体现了这个作用的呢?  相似文献   

15.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救彻”的救济理念和“以教代养”的救济原则 ,并试图结合中西社会救济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的勃兴与发展使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紫柏大师是晚明佛教界的著名高僧,他在明代佛教衰微之际,力振佛教,在晚明社会动荡之时热心济世,他所提出的“三大负”就是其热心济世的表现。紫柏大师“三大负”的经世主张当时都没有实现,但它反映了紫柏大师和晚明思想界思想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17.
晚清宁波学者姚燮,以大梅山馆藏书驰名学林,在晚清藏书史中独树一帜。其藏书是自身经历的一种折射,反映了普通士人与百姓的文化崇尚。姚燮的藏书思想已经走出了乾嘉时期“佞宋嗜古”的鉴藏文化,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晚清浙东士人藏书从“尊赏鉴”到“重藏读”的社会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公元一八六九——一九三六年)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唯物论者,尊法反儒的代表。他的尊法反儒思想,具有时代的特征。他继承了法家的进步思想传统,同时吸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武器作为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正如鲁迅所说,章太炎的业绩“留在革命  相似文献   

19.
正确估量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战争前夕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是分析独立战争性质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探讨西班牙美洲的独立战争,就不能不首先注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种种不同的估计,意见极不一致。有的认为直到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无法查明它们;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已在“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并已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早在十六世纪,即西班  相似文献   

20.
李贽(公元1527——1602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高举尊法反儒旗帜的进步思想家。他以“头可断”“身不可辱”的大无畏精神,同官僚大地主阶级尊孔反法思潮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提倡社会变革,赞扬法家思想,怒斥孔孟之道。在文学领域中,他更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定千古相传的儒家的文学主张,对儒家复古主义的逆流予以迎头痛击,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李贽所处的明朝末年,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于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