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从时代、社会、自然三方面浅谈对当代美育功能的思考。一人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虽然在外在上体现为发现与解决新问题、发明与制作新事物的能力 ,但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究其原因来自人的深层心理。要发展人的创造力 ,就必须激活创造力的深层源泉 ,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而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 ,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以感性个别的非概念形式激发人的审美情感 ,使人们通过亲身的情绪体验 ,获得心理的满足 ,情感的…  相似文献   

2.
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人的感情,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使人的感性力量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的教育。美育是按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人自身和谐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其独特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徐鹰 《青海社会科学》2008,42(1):189-193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社会,从和谐美学看,美育在达到和谐的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代美育的大众化、科技化、生活化、个性化四大特征,旨在探索如何使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其鉴赏力,培养其审美思维方式、同情心和合作精神,超越精神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美育与人格     
我们提出美育与人格的关系并作一些探讨,是为了认识审美教育的全部内容与目的,是在按美的规律建造社会的同时,也按美的规律建造人自己,使构成健全人格的知、情、意获得全面发展;还想通过这样的探讨,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美育工作的重视,承担起培养和造就开拓未来一代的新人格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美育对人性的丰富美好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语境中,通过社会力量发挥功能的社会美育对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美育使人的情感得以丰富和协调,从而促进人的主体世界的和谐,进而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大众传媒是当代社会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娱乐性、图像化等特性都包含审美因素,应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大众传媒的审美含量和艺术性质,使之对人性完善和社会和谐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美育的积极倡导者和美育理论的早期奠基者,曾发表过许多教育论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理想和主张。他认为教育应当培养“完全之人物”,应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得到和谐的发展。而在这种全面的教育中,王国维突出强调了美育的作用。他说:“德育与智育之必要,人人知之,至于美育有不得不言者。盖人心主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在论述小学音乐课时王国维具体发挥了这种思想。他认为小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美育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其立足点是社会理想与人的理想的统一;二,认为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有别于一切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把审美教育看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美育思想开创了美育研究的新航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应试教育、美学理论研究、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两分”认知习惯等方面分析了美育在中国教育中不受重视的原因 ,并从美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角度论述了美育对教育的意义。文章认为 ,当教育被美之精神统领时 ,美育将一跃成为“大美育” ,这是我国美育必须达到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
我代表中华美学学会和技术美学学会向这次会议表示祝贺,希望这次会议取得很多成效,并且会发生影响。我带来了一点材料,原想结合新加坡的情况讲点什么。但计划全被打乱了,关于新加坡住房建设、环境等问题的材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有些情况很有意思。新加坡想使每个人都变成有产阶级,每个人都有幢房子,因此鼓励个人买房子。孟子讲过,有恒产才有恒心,也就不造反了。这几年来,新加坡的建设很厉害,填了海来盖房,还有蓄水,那里没有淡水,现在正在搞个大水库储备水。这个国家非常小,但城市搞得很美,是一个花园城市。当然,它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树木长得特别快。那里没有什么农业,靠商业、交通、炼油等产业。前几年经济下去了,今年又上来了,相当有办法。  相似文献   

10.
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曾繁仁 《齐鲁学刊》2003,1(2):85-88
美育在当代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中介作用 ,具体表现在对审美世界观的培养、文化的养成 ,对德智体其它各育的渗透和协调 ,对人文精神的补缺与弘扬 ,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引导以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许多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美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纵观历史,美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美育不仅在完善人格、启迪智慧方面有特殊功效,而且在构建美好心灵的层面上也显现出自身的超越价值.人们只有懂得美,才能深层次地爱美、惜美,才能努力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美 ,是对人类生活的无限追求和眺望 ,美使人性和物性因高致的审美理想和超尘脱俗的审美情趣而迸发出耀眼的光彩。依托于丰厚的生活沃土 ,美学才脱离了深奥枯燥的玄学理论 ,形成了生生不息的蓬勃之势 ,而人类也因为有了对象世界的生气灌注 ,情感生命和精神理想才呈现出光辉灿烂的自由和升华 ,创造“人的享受”的历史。多姿多彩的美 ,呈现着人的本质的能动性和丰富性 ,素朴的洗心涤虑 ,华丽的繁富热烈 ,崇高的博大坚定 ,滑稽的表里相悖 ,优美壮美的温柔婉曲和刚健强烈……。每一种美都能使人的心灵“涤除玄鉴”、[1 ] 情感纯洁、理想远大 ,对…  相似文献   

13.
浅议大学语文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美使人进入一个自足的境界,然后转化为一种力量,鼓舞人们创造更高的文明。”~①尤其是在2l世纪的脚步清晰可闻之际,在知识经济春风扑面而来之时,大学教育倚重专业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美育应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以陶冶人的灵魂为特质,但它的本质、结构和功能,它的对象、方法和价值究竟如何,却也言人人殊。我们感到,有必要对审美教育这一领域进行具有有机整体意识的系统研究,并通过对审美教育与人类文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总体”考察,建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审美教育学,使审美教育系统工程的研究,能够突破原有的范围,上升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5.
曾繁仁 《文史哲》2001,3(4):64-69
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对美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美育研究的深入则有待于从实证的角度,特别是通过美育与脑科学之关系的探讨而取得突破。这可以使美育学科真正站在时代前沿并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美育同脑科学的结合目前可以从发展右脑功能、大脑皮质调节杏仁核机制与脑内吗啡肽的作用等方面着眼,而进一步的突破则需要建立与此相关的美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冉祥华 《中州学刊》2008,(2):243-2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新的建树.尤其是在有关美育的本质、功能等理论命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是今后美育理论工作者的用力之所在.但相比而言,对美育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薄弱的领域,应引起美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爱美是人的天性。处于身心发育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尤为强烈。应该通过美育,帮助他们实现对美的追求。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的一般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 ,它涵盖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方面 ,是一种从总体上提高受教育者生命质量的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特殊地位。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素质的有效途径 ,是形成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学生丰富的创造素质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美育观以人生存的有机整体性为根据,主张美育活动与智识、伦理及日常行为融为一体地进行。这种美、智、行或美、真、善相融一的有机整体性美育观与以席勒为代表的西方将人的精神切割为感性与理性,再用审美救赎的思辨性美育观是不同的。它更强调在人的现实生存整体性中,在各种生存活动中随时地进行美的创造,这是一种随时可行的生存解放、生存超越。比之西方思辨的美育思想,它更符合人有机整体性生存的基本定性,也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家庭美育的地位及其实施途径汤文进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构成基础,是一个人生活的基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总是与亲切、温暖、舒适、安全、愉快、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等积极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庭的这种特性,使家庭生活富于情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