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面貌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考古工诈的逐步开展而揭示出来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干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得以确立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话系、年代序列和考古学文化的分区。现有考古资料说明,长江中游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它与黄河流域及周围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中各自并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诈为反映这一地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本新作,自然会引起考古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注意。该书由著名新石器时代考古…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8日晚上,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按照历史年代排列,这十个项目依次为: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福建浦城管几村土墩墓、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安徽六安双墩墓地和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相似文献   

3.
在淮河上游和黄淮之间,不仅有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昌灵井人,还有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新密市李家沟文化遗址和舞阳大岗遗址。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都属于北方猎人细石器文化,是北方猎人族群在距今约1.8万年前后南迁而留下的文化遗存。大约在距今1.2万年猎人族群又陆续向北方回迁,淮河上游和黄河之间的细石器时代也随之结束。约在距今9000年之后,一支掌握较为先进的农业文化的先民来到中原地区,发展成为淮河上游地区著名的裴李岗——贾湖文化。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这一地区的新旧石器之间尚存在约2000年的时间断层。  相似文献   

4.
兰州地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本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安特生、夏鼐、何乐夫、裴文中等人分别在西柳沟以东、桑园峡以西的黄河两岸,进行调查发掘,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许多宝贵的实物资料。解放后,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这里进行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考古发掘,使兰州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概貌更加清晰。本文试根据已经发掘的墓葬遗址,对兰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作以简要的论述。 —、兰州的地理位置和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  相似文献   

5.
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南麓、黄河北岸的包头市郊区沙尔沁乡园村半坡地台上,近日又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晚期)村落遗址。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些遗址在全国为罕见,对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西园古代文化遗址是于1983年发现的,其总面积二万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曾于1985年试掘过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今年6月1日起,由包头市文物管理处  相似文献   

6.
小拉哈遗址是小拉哈文化的命名遗址。小拉哈遗址的发现,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三叠文化层,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对松嫩平原上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系统的串连化整合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关系、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岭南蚕业的起源及其技术发展黄世瑞(华南师范大学)养蚕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考古学家曾在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半割的茧”(距今约5600-6080年),又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批丝织品(距今约5260±135年)。此...  相似文献   

8.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江湾乡西北的大山种羊场遗址,出土了许多文物,从遗址暴露出来的文化层堆积和出土采集的各类文物标本观察,文化遗存可分为辽金时代、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晚于白金宝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晚于腾家岗遗址。  相似文献   

10.
继广州市东郊飞鹅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之后,最近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番禺县龙洞乡盆地(距飞鹅岭遗址不到一公里)四周的小山岗上,又发现了与飞鹅岭遗址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十三处。这些遗址中以铲山遗址、蟹山遗址、林校标本园遗址、西园庄遗址、村底山遗址为最重要。采集得的石器以有肩、有段、梯形、方形的斧、磷和砺石为最多,也有凿、刀、铲、刮削器、(石族)、网坠、敲砸器、压捶、饼、环、磨盘和石片等  相似文献   

11.
云南原始文化族系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云南不同类型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研究,提出滇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系氐羌先民创造的原始文化;洱海地区和金沙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氐羌文化和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其中氐羌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滇池地区、滇东北、滇东南及西双版纳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主要是百越族系的先民。同时,在新石器时代,滇池、滇东北地区也有氐羌先民居住;澜沧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主人是百濮先民。  相似文献   

12.
哈民忙哈遗址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纬43°以北地区,首次大面积发掘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遗址埋藏条件良好,出土遗物丰富。发掘中清理出的因失火坍塌的房址、保存相当完整的房屋木构架痕迹和极为震撼的大批非正常死亡人骨遗骸殉难场所,证明该遗址是遭突发事件废弃的,而凝固历史瞬间所展示的原生状态,为聚落复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哈民忙哈遗址遗存的文化面貌独特,与周邻地区已发现命名的新石器文化均不相同,根据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可确定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哈民文化"的发现,在空间上填补了以往区域考古工作的空白,在时间上充实和完善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聚落考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新石器中期,在黄河上游地区指仰韶文化时期。在甘肃地区,尤其在甘肃东部地区的泾、渭流域和西汉水流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仰韶文化之前,有旧石器中晚期遗存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在仰韶文化之后,有新石器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仰韶文化在甘肃地区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大约距今四、五千年,这里就有原始人类生活着,他们使用一些简单的石器,木器和骨器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狩猎和采集等生产活动。在兰州四墩坪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从遗址中发掘的各种器物来看,兰州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到了两干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最早的兰州城,历代古称为金城、五泉、兰泉、皋兰等名。  相似文献   

15.
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 14测定数据等材料 ,本文将东北八个新石器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间位置。分别从遗址分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方面 ,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炎帝在全国尤其是湖南留下了众多传说.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城头山遗址是湖南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古迹,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早的稻作农业、宗教文化和城市文明,这些遗址与炎帝传说不谋而合,可共同构成泛炎帝文化.我们应根据遗址的不同内容构建旅游开发项目,使其各具特色并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考古学、地质地理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和科学工作者于十一月中旬举行了广东原始社会史问题的讨论会。这次讨论会由中山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研组主持。该组在会上提出的集体写成的论文“广东原始社会的探讨”,是集体研究的成果。讨论会上,发言都很踊跃。关于西樵山遗址性质问题引起了争论。省博物馆莫稚同志认为,应根据遗址的主要特征——最进步特征来断定其时代。他说,西樵山遗址的石器制法进步,陶器与打制石器同出一层,因此,这遗址应属于新石器时代初期;中山大学地理系徐俊鸣教授在关于广东石器的区域分布问题的发言中,认为广东石器的区域分布可能与当时河海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学童恩正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发表的大作《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颇多创见,且论据宏富,研读之后,获益匪浅。但童先生沿用周昆叔先生关于北方文化核心区域新石器时代与现今气候相似,属于半干旱气候的观点,并以之作为立论的一个前提,似有见所不及之处。作为一个从事地理学专业工作的读者,我愿就新石器时代北方文化核心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略陈管见,以为与童先生的对话,实则也是与周昆叔先生观点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制造陶器.陶器在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包括陶器在内的大量遗迹、遗物的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发展阶段及走向文明时代的历程提供了科学依据.1976—1977年,我省武安磁山的发掘,即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引起了考古界的注视,它是华北地区首次被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至5600年之间,被称为“磁山文化”.该遗址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20.
地处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在原始文化的研究中,以出土大量精美彩陶器而闻名,它构成了黄河流域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考古资料,简要讨论一下青海地区铜器的发展史,作为中国早期铜器发展研究的资料补充。青海地区铜器出现的时代比较早,从考古学文化看,是我国早期铜器发展的最重要地区之一。近几年在青海同德宗日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几件铜器,根据同出的其它文化遗物,属新石器时代的宗日文化①。宗日遗址位于海南州同德县巴水乡团结村,黄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以墓葬为主。铜器发现在80号、122号等墓葬之中,有铜环、残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