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1937年对日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主张抗战与建设并重.在金融方面,时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战前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国民政府制定实施了战时金融统制政策,在此过程中邮政储金汇业局的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四联总处下属的"四行二局"之一,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战时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四联总处等机构的资料,重点分析邮政储金汇业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营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过程及成效,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邮政储蓄在抗战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后,沿海各产盐区先后沦于敌手,大批存盐滞留盐场。为避免存盐资敌,满足战时军需民食对食盐的需求,国民政府根据当时“商疲力竭”的盐业运输实际现状,及时调整盐务运输政策,实行官商并运。抗战初期成立的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四联总处,根据战时盐业运输政策调整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战时盐务贷款政策,利用国家各大银行的金融力量大力开展贴现与放款业务,尽力向国家所属盐运机关、盐商提供贷款。从资金方面确保战时盐业运输的顺利进行,为将沿海大批食盐抢运到内地创造了条件。伴随着战时盐业“官运”规模的扩大,四联总处提高对战时盐业运输的认识,将盐务贷款上升到关系抗战胜利的高度,对于国家所属盐务机关及各地盐运商的盐业运输贷款需求,尽量给予协助办理。历史证明,四联总处所实施的战时盐务贷款,在促进战时盐业运输,满足大后方军民食盐需求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战时食盐的抢运与运销。从而支持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财政部、四联总处、中央银行先后作为国民政府的金融监理机构,对战时状态下的银行外汇业务发展与经营安全进行了大规模的设计与监理,对我国战时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战争局势与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其法律监管目标、监管力度和监管效果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在抗战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简称"战时"),四联总处作为国民政府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对银行内汇业务实施一系列立法活动,对战时状态下的内汇审核办法、汇率市场变动及改善内汇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设计与监管,对我国战时金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合作社纳入战时经济体制,积极制定诸多扶助性政策,从法律、金融、人力、组织等层面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尽管国民政府的战时合作社政策存有一定不足,但总体看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支援抗战,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简称"战时")国民政府的最高金融机构--四联总处,在西南地区积极筹设农业金融网,对西南地区农业进行大量的贷款活动,并对西南地区农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四联总处的这些活动促进了战时西南地区农业金融网的形成、农贷事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提高,但也有若干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的整个国民经济陷于战时阶段,农村经济极度枯竭,农业金融已达到恐慌的严重程度。国民政府为解救农业金融恐慌,恢复农村经济以促战事,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即成立专门的农业金融机构,颁布救济农业的政策,实施农贷政策,开展农贷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金融恐慌不断恶化的形势,但由于货币总量不足,使得战事与救济农业所需要货币产生了二元对立的矛盾,致使另类流弊滋生。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1930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此后,随着邮政储蓄体系的发展,邮政储蓄在民国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及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拟从微观金融机构、中观金融市场组织及宏观金融变迁的角度对邮政储蓄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展开论述,主要厘清邮政储蓄与近代金融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辉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11-113,117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战时教育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而制定的,具有战时性特点。但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和思想的自身变化发展的结果。对该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尤其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历史考察,可以窥见历史表层背后的现代民族国家与教育之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朱婷 《东岳论丛》2002,23(4):97-100
发展国家资本和实行经济管制 ,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推行统治经济政策的两大重要内容 ,落实在纺织业方面其具体表现为 :扶植、操纵国家资本企业“中纺”公司 ,以及对棉花纱布逐步实行全面管制。除粮食之外 ,棉花纱布无论在战时还是战后 ,都是物价统制中最主要的物资 ,战后的花纱布管制 ,初时基本沿袭了战时体系 ,但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管制机构几经更迭 ,管制措施不断加强 ,其力度远比战时更为严厉 ,直至实行全面统制。战后花纱布管制的演变过程 ,折射出国民政府统治经济政策的强化过程。因此 ,了解与研究战后的花纱布统制问题 ,是探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统治经济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红曼 《兰州学刊》2010,(12):137-140
票据在货币制度上的功用,自然是国家厉行保护和管理的业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四联总处、中央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对票据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为战时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清末以来,伴随着欧美土地金融理论和土地金融制度被介绍到中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中国土地金融制度开始兴起并得以运用到土地改革中。抗战中后期,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奉国民政府之命办理土地金融业务,扶植自耕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国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上的大胆探索,为日后台湾土地改革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邮政储金初创的10年.在这短短的10年间,我国的邮政储金经历了从制度建立到业务发展的过程,凭着小额储蓄、稳妥安全的经营理念,其储金额、储金局数、储户数等基本业务指标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本的不断积累,邮政储金逐步成为中国邮政业和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于1930年被国民政府纳入其金融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辉 《社会科学论坛》2007,(20):111-113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战时教育政策,是适应战时需要而制定的,具有战时性特点,但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和思想的自身变化发展的结果.对该时期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尤其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进行历史考察,可以窥见历史表层背后的现代民族国家与教育之间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针对敌人的金融侵略,为制止敌人以战养战的企图,施行了一系列对敌金融作战的措施,为我国战时金融经济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过程中,随着战争局势与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民政府对敌金融作战的目标、方针和措施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孙毅 《北方论丛》2000,(2):86-88
国民党政府初建时期,采取了计划经济政策,实行经济改革,以巩固新政权,抗战开始时,其经济政策转变为战时经济政策,以适应战时之需要。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战时统治经济的不断垄断,官僚资本不断扩张,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崩溃。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桐油采取了统制政策,但是在战时特殊环境下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和修订远远适应不了时局的变化。两湖地区作为国内桐油重要的产销地区,实际实施情况虽未收到预期效果,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支持抗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梁晨 《东岳论丛》2004,25(6):178-183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其侵略包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经济政策是运用经济和发挥经济力量的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用这把剑,不但不能解决好战时的经济问题,更会造成军事失败。为此,日本方面在侵华战争中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一样激烈的货币金融侵略战。日本在中国各地以货币手段,或伪造中方通货或在占领区滥发伪币,聚敛财富,并妄图以此破坏我之金融体系,遏制我战时经济命脉,摧毁我抗战的物质基础。理清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及其控制下的伪政府在华的货币政策,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与目的,可以展示日本对华金融侵略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抗战后期的中国战时生产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的胜利曙光刚刚出现的时候,美国政府于1944年11月帮助重庆国民政府设立了中国战时生产局(英文名称为War Production Board,简称WPB),稍后,于1945年1月又设立了中国战时运输局(英文名称为War Trauportion Boara,简称WTB),这二个机构的建立,对重庆国民政府在抗战后期改善军工生产和军需运输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忠民  朱婷 《社会科学》2007,12(4):140-15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国家资本体系的确立,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关系,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