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诗人曹植,以其乐府和五言诗作擅雄于建安。如果说建安诗歌曾经在中国诗史上写有辉煌的一页,那么曹植便是那个“俊才云蒸”的大时代最负盛名的歌者;如果说建安诗人曾经承受先秦两汉文学源流溉泽,那么这种渊源脉络当在“建安之杰”曹植的诗歌作品中体现得最为清晰。曹植诗歌的艺术渊源首先应追溯到《诗经》,其诗源出风雅。他在编纂少年时代作品所写的《前自录序》中表露了倾慕、效法《诗三百》的心意:“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素质也如秋莲,摛藻也如春葩,泛乎洋洋,光乎皓皓,与雅颂争流可也。”和陶潜一样,他也仿效《诗经》写过一些四言  相似文献   

2.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历来人们把曹植看成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诗人。钟嵘《诗品》称曹植为“建安之杰”,说他在文学领域里的地位“譬人伧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风。”谢灵运更激赏曹植的才气:“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其它赞赏曹植及其诗歌的评语,如“风雅当家,诗人本色,断推此君”(成书倬云:《多岁堂古诗存》卷三)、“与‘三百五篇’异世同律”(张戒:《岁寒堂诗话》)等等,比比皆是,俯首可拾。从现在学术界的情况来看,对曹植的评  相似文献   

3.
处在由两汉到魏晋六朝转捩关口诗歌的黄金时代,享有不世之际遇的曹植,可说是时代造就了他的诗;而其天才(?)异,艺术独臻超越,奠定五言诗基石,拓宽后代诗歌道路,则又可说是他开出了诗的新时代。人谓“六代之前莫大乎陈王”,“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或称“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中国的诗神”,这些都不算过分。  相似文献   

4.
曹植被称为“建安之杰”,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显示了汉末诗歌渐脱民歌的质朴向文人化发展。本文就曹植诗中的三个意象谈曹植诗歌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人们公认曹植为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然而,曹植之所以能够成为建安诗人最高代表,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反映了建安时代的动乱现实,更主要的是,曹植的诗在建安时代人性自觉和文学自觉的美学风尚促成下,取得了丰厚的美学内容。曹诗的美学蕴含十分丰富,它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旨趣,代表了那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和艺术成就。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笔者愿就曹植诗歌的美学内容谈谈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得到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6.
曹丕是建安时期众多作家中较突出的代表。他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一起为建安文学的发展,为创立“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作了不懈的努力。曹丕诗作传称有《典论》五卷、集二十三卷。钟嵘《诗品》称其诗“则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诗歌,犹如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用诗歌来吟唱生活,表达情怀,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三段诗”,是彝族人民为民族诗歌园地增添的一朵奇葩。 彝族人民喜爱诗歌,彝族生活中离不了诗歌。举奢哲在《彝族诗文论》中说:“人间有诗歌,诗歌天下传。”“诗歌在人间,世人都喜欢,……诗的作用大,诗的骨力劲。它能使人们,人人都欢畅,人人都高兴。有时它又能,使人心悲伤,使人心惆怅。”实乍苦木说:诗歌是“人类的精神,青春的颂歌,诗歌是光明,皎皎如明月,在世永流传。”“诗歌是明月,诗歌是阳光”(《彝诗九体论》)。“彝族是一个用诗思维的民族”(刘锡诚《(论彝族诗歌)序》),  相似文献   

8.
史诗、诗史、咏史诗,指的都是诗歌,又都和历史搭界,貌看,同胎的三姐妹,然而,稍作深入探究,则不然,它们之间的差异大着呢。 先说咏史诗。我国古代的“咏史”诗,肇端于东汉的班固,他的《咏史》诗,咏赞了西汉少女缇萦进宫上书代父请罪、汉文帝为之感动而赦其父罪的历史故事。中国是一个诗国,又有悠久的历史,班固咏史诗的推出,等于是亮出了一个指示牌:这里也是诗歌题材的一个矿藏,一片沃土!于是,大家的眼睛骤然一亮,继而你来挖,他来垦,王粲、曹植、左思、鲍照,大多有“咏史”为题之诗作,到南朝梁肖统编选《文选》时,已专列“咏史”一门。由  相似文献   

9.
作为“诗人之冠冕”的曹植,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诗人气质的才子,而且是一个在政治上颇有雄心,欲“立功于圣世”(《求自试表》)的政治家。曹植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那年(220)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前期的立嗣之争,埋下了曹丕对他的忌恨,加上曹丕为人少“旷大之度”,使曹植政治上受压抑,经济上陷困顿,精神上遭折磨,一直在曹丕父子的压迫欺凌下痛苦地生活着。由于他前后期生活境遇的截然不同,导致他前后期的创作也出现明显的差异。建安时期他的诗歌较多地表现他的政治雄心,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但到黄初年…  相似文献   

10.
游宴诗是最早兴起的五言诗歌题材,游宴诗开启了其他各类题材的写作,共同促进了五言诗的成立;《今日良宴会》应为游宴诗兴起时其中的一篇,其宴会应是建安十七年曹操吟唱《短歌行》的铜雀台宴会,“新声”指的应是铜雀台以来的清商乐,“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应是曹植的断章逸文,“令德”指的应是曹操,《今》诗的大多数诗句,都可以在曹植诗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1.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著作有赋、诗、颂、赞等,但成就最高的是诗歌,从东汉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的努力,不仅题材范围扩大了,而且诗的风格也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转变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从"质木无文"转变为"以文被质",把五言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给后来五言诗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因此,后世对曹植的研究,无论如何都不能跳过曹植诗歌来分析他的艺术人格。因此,本文就从这一视野切入。  相似文献   

12.
建安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耀点。学界一般认为文学史之“建安”其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作《薤露行》的公元190年,其下限则可移至曹植逝世的232年。建安诗坛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三曹”和“七子”,他们学习和承继了前代文学创作精神,在当时现实形成的各种条件下,运用各自的艺术才能进行创作,使得整个建安诗歌放射出一派绚美的异采。而接踵其后的正始诗歌,因诗风开始出现于魏齐王芳正始年间(240——248年)而得名,阮籍、嵇康为其代表作家。虽然正始诗歌毗邻建安诗歌,但却在写作风格诸方面呈现出别一种面貌。在此,我们将这两个时期的诗歌作一比较,期冀在异同互见中透视与体悟出这段中古时期的诗歌之演进。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初探,祈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两个令人神往的时期,就是“建安”和“盛唐”。这两个时期诗歌的共同特点,乃是艺术感染力强,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极易为读者所接受。《文心雕龙·明诗》指出建安诗风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而盛唐时期诗人的创作,还是符合并发展了建安时期的这种诗风的。  相似文献   

14.
一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在群星灿烂的建安诗坛上,曹植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由于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建安”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为核心,在他们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著名诗人,诸如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踽、徐幹、应场等,即所谓“建安七子”。三曹与七子,他们有个共同的倾向,就是都运用五言体这种带有歌谣特点的形式,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咏唱建立统一局面的理想,形成了“建安风骨”。不过,以成就最大的三曹而言,他们也还各自有所侧重的:曹操使四言诗重新放出了光彩,他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四言佳作;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贡献,他的《燕歌行》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而曹植则使五言诗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对推动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艾青80诞辰将要来临之际,他的处女作《游痕》诗被发现了。1988年11月11日,当我们将登有他最早诗作考订的《浙江师大学报》面呈艾青夫妇审定时,他们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喜不自禁。艾青频频点头说:“60年了,终于找到了!”《游痕》诗湮没人间60年,而今如同“和氏璧”出土,它不仅有着自身的价值,而且对艾青诗歌发展的全过程和艾青创作生涯研究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一、诗画交辉情景融《游痕》诗共两首:第一首《湖心》;  相似文献   

16.
曹植是中古诗坛的“建安之杰”,同时也是魏晋玄学史上讨论生死问题的先行者之一。相对于曹植的文学成就,学术界对他在玄学思想史方面的建树关注较少。曹植思想整体上呈儒道互补之势,他对道家及庄子思想的接受有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庄子思想影响下,完成于太和后期的《髑髅说》在传承《庄子·至乐》及张衡《髑髅赋》思想的基础上,在义理思辨方面有所创新,启发了魏晋玄学家的生死观。曹植《髑髅说》完成于魏晋玄学形成的大背景中,可以看作玄学产生的序曲。  相似文献   

17.
曹植赋自诞生起,历经魏晋南北朝,影响力远远低于其诗。在建安第一代读者群那里,曹植的辞赋基本上还是被推重的。到了《典论·论文》的出现,曹植赋的接受开始出现转折。人们对于曹植作品的接受就侧重在诗歌上了。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论曹植》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曹植的诗和文“总也呈示着一个未成品的面貌。他的作品形式多出于摹仿,而且痕迹异常显露。”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洛神赋》摹仿宋玉的《神女赋》”。我认为这是无视文学史事实的武断。汉魏时代的情类小赋,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蔡邕的《青衣赋》、曹植的《洛神赋》,乃至陈琳、杨修的《神女赋》,其情节骨架,都没有完全跳出宋玉的牢笼,这是事实。但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这也是事实,而且是更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曹植诗歌是我国诗歌艺术中的精品.他在其中刻画了抒情主人公——一个十分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本文拟就这个形象的艺术特质作一些探讨. “依剑挺立,猛气横溢”的“壮士”——传统文化因素和个人因素结合的产物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书及辞赋数十万言”①,自幼所接受的传统文化因素是很多的。《诗经》、先秦儒家典籍、《庄子》、《楚辞》浸润、熏陶了他,并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产生过影响。但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了决定性影响作用的还是儒家文化。儒家王天下、定于一的观点牢牢占领着他的思想领地。特别是儒家的以对生活积极进取为基本特  相似文献   

20.
曹植赠答诗主体意识的呈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赠答诗是建安作家同类诗歌中数量较多且成就最高的,但目前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对曹植赠答诗表现的主体意识的探析,有助于说明曹植赠答诗的创作特点及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