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对建安文学的总评价是“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指出建安文学风格特色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肯定曹操是这种文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建安作家的具体评论能够摆脱陈陈相因的旧说,提出切合实际的新论。  相似文献   

2.
论曹操的“奸”与“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奸雄”是曹操的主体性格 ,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 ;他的性格非常丰富和深刻 ,是由多种情致和各种才能构成的。仅就他的主体性格 ,也由“奸”与“雄”两个方面构成 ;他既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 ,又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二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成雄”是其目的 ,“施奸”是其手段 ;不“奸”难以成“雄” ,为了“成雄”则不择手段。小说不仅写了他“奸”的一面 ,更写了他“雄”的一面 ,还写了他的其他性格特点 ,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曹操戎马倥偬三十余年,军事对其命运影响最大,长期的兵家浸染对其文风的形成不容低估,而前人对此少有论述。曹操军旅生涯对其文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战争的破坏性成就“改造文章的祖师”,军事统帅地位导致文风通脱,用兵无常势促就行文奇诡,军中持法促成清峻文风,军事教令实际功用促使文风尚用、尚质、尚简。  相似文献   

4.
曹操(一五五——二二○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历代反动派都咒骂他。《三国演义》出来后,曹操几乎成了“奸雄”的代名词。鲁迅早就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对曹操如何评价?主要是看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东汉末年,地主阶级特别是豪强地主残酷压榨劳动人民和互相争夺造成天下大乱。著名的“黄巾”大起义,烧官府,杀豪强,使“朝野崩离,纪纲文章荡然”,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和孔学,推动着历史前进;也为推行法家路线创造了客观条件。在农民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后,豪强  相似文献   

5.
曹操是曹魏王朝的创建者。他在创建政权的过程中,有过“唯才是举”、“拔出细微”、抑制豪强、诛杀世族名士之举。有些同志认为曹操打击世族、反对儒学,是庶族地主或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曹操究竟依靠什么势力为政治支柱、阶级基础,他所擢用的是哪些官员,他主要代表地主阶级中哪种势力的利益?这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可爱的奸雄     
《阅读与作文》2007,(2):21-25
曹操不但有情,而且可爱。 曹操最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耍讲些假话的,至少要讲官场套话,何况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讲真话,或讲得像真话,不做官样文章。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原本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称得上“政治纲领”四个字的,却写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话,  相似文献   

7.
关于曹操,有的史学家只赞其“雄”,否认其“奸”,甚至赋予他“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有的戏剧家则把他贬得一无是处,打扮成个粉脸大奸臣。这两个曹操都非真曹操。毛宗岗评点的曹操,倒是接近历史的曹操,他虽似真非真,假也非假。说它似真非真,是因“毛评”是对小说里的曹操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跟历史上曹操的事迹不尽相同;说它假也非假,是因“毛评”抓住了历史上曹操其人的本质揭开其奸和雄的两面性,故能把这个“古今来奸雄第一人”评点得活灵活现,他不仅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也具有历史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从明代作家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以来,人们都知道了“三国”时有一个著名的奸狠毒辣的反面人物白脸曹操。不管是“肆意歪曲历史”,还是“肆意丑化曹操”,反正流传了几百年,人们都知道曹操是白脸的。正象鲁迅说的那样,“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郭沫若同志根据历史事实才给予这位白脸曹操翻了案,换成红脸的,恢复了他叱咤风云、卓而不群、除残去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面目。  相似文献   

9.
来莺儿是东汉都城洛阳的歌舞妓,世事离乱,她就跟随曹操辗转东西,为曹操表演歌舞弹唱,深得曹操喜爱。但曹操日日忙于军国事务,身边又是众多美人相伴陪侍,对于来莺儿也就是“过目不忘”罢了。曹操身边有个侍卫叫王图,为人机敏、容貌俊俏,来莺儿与他偷偷相爱了。一次,曹操派他带领人马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消息,来莺儿一时忘情,舍不得他,就整晚抱着他,使他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辰。曹操大怒,要把王图按军法处置,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说:“奴愿代王图一死”,并说出了私情。  相似文献   

10.
壹曹操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曹操是当时地主阶级武装首领之一。他的镇压黄巾运动是一个罪行。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要历史地具体地评价曹操,就必须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给他以一个科学地位。决不能只抓着镇压黄巾起义这一点而一切抹煞他。黄巾起义以后,东汉王朝曾大批地遣兵调将来镇压农兵军,最出名的“将军”们就有朱隽、皇甫嵩、董卓、刘备等,不能把打黄巾的全部责任放到曹操身上。黄巾运动是阶级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东汉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孔融为曹操所杀,历来很有一些人替他鸣不平。曹操既然以“乱世之奸雄”出了名,这个号称“建安七子”之一的“江东名士”孔融,也就当然地成为“贤人”或“君子”的代表了。孔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现在有必要还他本来面目。孔融(公元一五三——二○八年),字文举,山东曲阜人,是孔老二的二十世孙。他的七世祖霸,当过西汉元帝的先生,官至侍中;高祖父尚,任钷鹿太守;父亲宙,官至太山都尉。这样孔融就成了世袭的豪强地主,在曲阜称为一霸了。  相似文献   

12.
<正> 东汉末年的曹操,不但是一位治世的雄才,而且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语),他以英雄的气度来写文章,使两汉文风至他而发生巨变,标志出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曹操为文的主要特征是尚用和尚质。作为一代政治家和军事家,诗文在曹操来看不能不是余事。因为身当乱世,只有首先解决好政权问题,才是雄主的当务之急。然而,曹操又深知文章又是施展谋略、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能够在艰苦的戎马生涯中和剧烈的政治搏斗中创制篇章,用所谓幽燕慷慨之笔,来推行他的政治,辅佐他的  相似文献   

13.
梅朝荣 《社区》2008,(8):43-43
这是一个挺另类的观点,你我未必认同,但不妨一起品品。 诸葛亮一心向往有管仲、乐毅的丰功伟绩。可是看看他后半生的轨迹,他付出百倍的努力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答卷。也许有人怀疑是跟他辅佐的刘备、刘禅父子有关系。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选择的是刘备,而不选择曹操或是孙权。就当时的情况看,曹操实力最强,刘备三顾茅庐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诸葛亮投奔曹操应该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在逐鹿中原的过程里,最终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中,曹操尤为人们称道:他审时度势、招揽英才,开荒屯田,积蓄军粮、终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完成了统一北方大业。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在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他事业成功的相当重要的因素,虽然他以后被小说、戏剧蒙上了一层不白之冤、当成了奸臣的典型,但对于他的事业来说,付出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假定汉献帝没有被曹操挟持,  相似文献   

15.
曹操不仅是重要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重要的戏剧人物和艺术的典型形象。因此,如何评价曹操问题的讨论,也势必涉及到对传统戏剧中曹操形象的看法。在这次学术界开展的关于曹操评价问题的论争中,我读到了景孤血同志的文章,他根据元人杂剧十一种,认为在这些剧中有的把曹操处理成正面人物,有的则处理成反面人物,可说是“毁誉参半”。在这里,景孤血同志虽然没有再作阐发,没进而谈到正个元三国杂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三国志演义》中的曹操,是统治阶级营垒中一个集功罪善恶于一身的乱世英雄。传统的“奸贼典型”论与近年来兴起的“又奸又雄”论,以及影视剧编导中的无往而不奸的编演模式,不仅没有如实反映出曹操性格的复杂组合,而且大大降低了古典名著《三国志演义》中曹操形象实际上已经达到的美学高度。文章用“美恶并举,有贬有褒”、“主次变换,重心转移”、“善恶难辨,亦美亦丑”三部分,详细论证了曹操性格的二重性、流动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17.
“雅”作为范曾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它是洗尽铅华的大美之境,是纯正古典的“中和”之美,是“去物去我”、引导人类返璞归真,走向和谐之境.范曾艺术上卓尔不群的气质和清峻绝俗的笔墨,是其“雅”之所至.读他的艺术作品,可使你的精神清纯而高华.因此,“雅”在范曾的美学思想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气质,是一种胸襟,是一种豁达,是一种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曹操《步出夏门行》是他留下的二十多首诗歌中的受人赞赏的名篇,也是他采用乐府旧题来写新的内容的代表作。 《步出夏门行》是乐府诗的一个旧名,据《宋书·乐志》又名《陇西行》。曹操写的这首诗共有五章,前面一章叫“艳词”,即诗的序曲,后面共有四章又称四解,可以独立成篇。除“艳词”是用散文形式写成外,四章诗全是四言诗。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个具有大略雄才的人。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剧,也在诗苑中写作过不少悲凉苍劲的诗。陈寿《三国志》说他“息鞍披览,投戈咏吟”,而且“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更称许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这些都可说明,曹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其中四言共六首。四言诗,至《三百篇》已臻成熟。用清人宋湘的话说,“都成绝唱沁心脾”,自然是后人难以企及的了。因为四言的句式短促,艺术容量较小,难于表现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所以自汉初以来,的确很少有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一代之雄曹操,却在戎马倥偬中写出了不少传世的名篇,在《三百篇》之后独放异彩,真不愧为诗坛上一大怪杰。  相似文献   

20.
历代反动阶级及其代言人贯用捏造情节歪曲形象的戏剧来篡改历史,颠倒是非,为他们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服务。旧京剧《捉放曹》就是一出尊儒反法、歪曲历史的坏戏。这个戏写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至中牟。县令陈宫捉住曹操,因被曹操说服,自愿弃官与曹操一同逃走,途遇吕伯奢,吕家杀猪待客,磨刀声引起曹操疑心,错杀了吕伯奢一家。这出戏篡改史实、捏造情节,把曹操诬蔑成一个杀人不贬眼的“刽子手”和“狂妄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