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时期十年的小说,经历了政治的风雨,历史的反思,自身的蜕变,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衍化,完全以一副前所未有的姿态跻于文坛,切进生活,楔入心灵,使人们感到陌生,惊奇,欣喜,困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表面看似乎是混乱的,互不相干的,而实际上却是有规则的,有内在联系的,文学自然也不例外。面对新时期繁复、驳杂的小说创作,人们在议论,在沉思,在探寻,在索解,力图勾画出它的流程和轨迹,在无序的状态中确证它的有序性,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概括它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语文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要通过作文来反映;而学习课文的目的,不仅在于欣赏理解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吸取精神营养,培养高尚品德,而且也在于学习和掌握范文的写法,仿效它,逐步提高写作水平,进而有所创新,甚至能创作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品。我们的高中学生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也富于模仿能力,因而,中学课文里很多文章的立意取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修辞特色,都不同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学完一类课文,或学完一篇课文后,不失时机地恰当地布置学生写好作文,不但有益于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深化、巩固,更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校园一角     
我们的校园非常美丽,但最美的要数我们学校的花坛了。花坛里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紫的像葡萄,万紫千红,清香四溢,这些花一个有一个的姿态,这一朵美,那一朵也美,它们都争先恐后地开放着。你看,菊花开得多么热烈,多么茂盛:黄的、红的、紫的、白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满花坛成了一个锦簇世界。还有兰花,它开放时虽然没有桃李的灿烂、牡丹的雍容华贵,水仙的冰肌玉骨,但却另有一番说不出来的动人风韵。兰花的花瓣有像梅花一样错落排列的,有像柳叶一样舒展的,还有像荷花瓣向…  相似文献   

4.
正朝朝暮暮又一年,匆匆忙忙每一天,在漫漫的人生途中,总少不了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让自己内心的情绪发生变化,适当给自己一点鼓励,无畏的心更加坚定,只有自己认识自己,独自前行的路,会走的更远。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生经过春夏秋冬,寒来暑去,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5.
陈茶香     
他喜欢喝茶,最喜欢的是陈茶,隔年的大红袍,滚烫的水,沏入壶中,茶叶沸腾涨落,慢慢浸开,十分钟后,他就唇齿留香了。以前,他不是喜欢喝陈茶的。那时,他的前妻喜欢喝陈茶,前妻说,陈茶,有光阴的滋味渗入其中,淡淡的陈香,经过了四季的沉淀,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相似文献   

6.
巴黎的天气真叫人难以捉摸。早上,我们出门时,几点云彩在蓝天上浮动,悠然自得,心想是个好天气。可是,从巴黎圣母院出来后,当我们到达市郊的凡尔赛时,只见狂风大作,乌云奔涌,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对这种骤然变化的天气,我们都不太在意,倒是宫前空阔的检阅场上,那些方形石块铺砌的地面,坑坑洼洼的,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在这里,它们饱经沧桑,记录了风的洗礼,雨的沐浴,战马的嘶鸣和帝王的无奈。总之,它们记下了一个过去了的时代。 站在广阔的半圆形检阅场上,凡尔赛宫的壮丽全景,尽收眼底。踏着广场上凹凸不平的石块,我们  相似文献   

7.
审判独立制度的确立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既有理论的、历史的基础,也有国际、国内的意义,既是司法改革的趋势,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保障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审判独立存在一些问题,原因也很复杂。强化审判独立的对策,可以包括宪法对策,树立正确的理念,改善党的领导,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法官素质,保障办案经费,改善执法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杨朔同志是当代优秀的、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深邃,情思无限,风格清新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散文在文苑里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天地,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研究。翻开杨朔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天地之大,草芥之微,无不成为他描写的对象;历史的脚步,时代的风貌,思想的火花,感情的细流,无  相似文献   

9.
我年过花甲,经过的节日数不胜数,然而众多的节日,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大,都淡淡地从记忆中飘去,惟独国庆节,年年过,岁岁度,内涵深厚,情深意长,像一首读不完的诗,像一幅画不完的画,意境无穷,蕴藉隽永!  相似文献   

10.
四4.1渠道与程序关于外来语素引进的渠道问题,可以这么来分析。首先,把它们划为笔译输入与口头输入两个大类。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特征文化形态的分野。一般的说,笔译输入较多介绍的是科技性文化性的语素,比如:欧姆,伏特,安培,拷贝,芭蕾,赛因斯,德律,安淇尔,尼古丁,蒙太奇,托拉斯,葛朗玛,罗漫谛克,孟什维克,阿司匹林,奥林匹克。而口译输入的则大多为一些日常生活性的语素,比如:沙发,桑那,仓巴,T恤,尼龙,三译,索尼,的士,咖啡,吐司,迪斯科,亚马哈,三明治,开司米,比基尼,可口可乐。其次,引进渠道也可以从…  相似文献   

11.
发展权是首要人权,对于中国特殊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来说,在解决其生存权的同时,应该关注他们的发展权。农民工发展权主要是指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基础上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在建构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背景下,发展权的实现是农民工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协调器。农民工的发展权具有深刻的内涵,其体系建构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宪法修正案二十四条"人权人宪"条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宪法发生史来看,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以实证法分析,绝大多数宪法都将人权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我国修宪前存在着人权保障取得巨大进步和宪法文本不够协调等问题."人权入宪"将使宪法价值目标更加明确、人权规范逻辑体系更加严密、权利内容体系变得开放完整,使宪法和人权满足了各自理想的价值诉求和制度表达,实现共同进步.同时,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不能成为基本原则条款略显缺憾.以修宪为契机,研究解决由法律权利转化为实有权利中的各种问题是目前亟待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从1949年到2009年,一些重要年份记录了中国人权建设的伟大成就,站在这些历史节点上,可以看到中国从争主权、国权,到维护人民整体生存权、发展权,再到"以人为本"、保护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发展历程。中国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人权之路,并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人权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权状况的同时,已把人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为争取自己最根本的人权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新纪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权建设新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中国人权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伦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要规范人们的网络伦理行为,必须进行网络伦理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网络道德意识、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知识产权、道德规范、隐私权、网络责任、网络伦理的维护机制、网络行为监管机制、网络立法和执法、网络伦理建设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加强。  相似文献   

16.
对于人权的起源与发展,要从市民社会理论探源。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才形成人权要求,市民社会确认了人权主体和基本人权,并对这种人权实质做了揭示。在人权实现上,马克思认为基于政治解放局限性无法充分实现人权,市民社会中的人权存在极大不平等性,只有变革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才能充分实现人权。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宪章》将人权规定为与和平与安全、发展相并列的联合国三大任务之一。经过60年的曲折发展,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的国际人权法体系已初步构建起来,人权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之一,并与发展、和平与安全之间的联系密切。30年来,我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确立人权的战略地位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当因应人权这一当今时代主题的要求,确立人权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近代自然法观念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价值取向引导.生态福利,指为满足居民生存与发展需要,由政府以公共服务形式向居民提供的以生态利益为内容的社会福利.衡平生态利益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需求,生态福利共享为其终极价值需求.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与近代自然法观念在价值始点、价值中介和价值目标维度相契合.按照近代自然法“理性观”“自然权利观”“社会契约论”的导引,构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应依循理性,以权利共享为基础,以生态福利公平分享为依归,并由政府主导生态福利分配.  相似文献   

19.
人格权普遍确立的历史发展表明,近现代民法以制度形式规范的人格权,并不是立法者的一时冲动或心血来潮的结果,它是根植于反映人的主体性存在的应有权利系统中,是人的价值尊严的外在化结果。应有权利是人格权制度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后,有三次大的为人民算账行动∶20世纪60年代初一次,“文革”结束后一次,当前一次。三次大算账后,党和政府都作出了发展战略的大调整,推动了或必然会推动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为人民算账的法理基础是人民法权,即人民共同参与和享受的发展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一个基本的经验就是首先要在经济问题上形成人民法权的理性自觉,既要善于从宏观上发现“问题”,又要有清醒的历史主义态度,实现好、维护好人民在经济上的权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法权普遍化的发展进入到自觉性阶段。人民法权普遍化的实现,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