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泸沽湖景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调研、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找到旅游开发与区域民族文化保护间的矛盾,从保护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对泸沽湖景区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为保护民族文化及其文化生存环境,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性强,以民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要树立品牌意识,在整体开发和依托热点景区的基础上培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推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拳头性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转化的文化资本。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也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凝聚力。文章结合广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从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和边防文化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价值,并提出广西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应有之策: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融合;协调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环境;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但是,现在旅游业中产生的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内蒙古的旅游业起步晚,存在高速度与低质量、新产业与旧秩序、结构与功能失调并存的现象,成规模的草原旅游景区数量和景区的综合开发不够,旅游资源被破坏,旅游环境恶化.内蒙古地区旅游企业在运行中应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培养旅游业全体职工的绿色意识,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发挥内蒙古草原民俗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和沟通内蒙古与各省区的联系等绿色营销,加强旅游绿色促销和营销管理.  相似文献   

5.
全区"十三五"规划对旅游业进行顶层设计,广西将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少数民族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特色,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光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旅游业将进一步与互联网结合,因此,广西少数民族景区打造独特的线上虚拟旅游系统,将有助于开拓更多的旅游市场,更重要的是,虚拟旅游能抵消现实旅游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和推广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促进了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民族饮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柳州三江侗族聚居地程阳八寨景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对景区内饮食资源的呈现方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程阳八寨侗族饮食有百家宴、侗族油茶、侗家三宝等,经过研究发现侗族的饮食呈现方式为:宣扬手工、古法的制作工艺、强调“侗不离酸”的传统民族饮食观念、打造以游客为主的旅游饮食活动。其呈现方式具有以下特征:饮食制作过程简单化、节庆饮食日常化、饮食活动表演化。对侗族村寨景区中饮食资源的研究可以推动侗族民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洞穴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高度吸引力的地下景观资源,具有易破坏性、环境容量低等特点.安顺龙官作为贵州标志性洞穴旅游景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提出龙宫洞穴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对策等,为民族地区洞穴旅游开发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永州主体少数民族——瑶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立足永州实际,按照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增加效益的要求,紧紧围绕瑶族文化、女书文化、旅游文化三大重点,加快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深入挖掘瑶族文化。采取专家引导、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的办  相似文献   

9.
李超 《中国民族》2010,(4):57-59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为恩施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恩施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撑,得益于生态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优美和丰厚。在抓住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加快恩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景区如何立足于自身资源,做好相应的文化开发,对景区建设乃至整个恩施旅游发展都至关重要,人文景观必须依托恩施人文文化,以让游客听得清、看得见、能体验为目标取向,着力将恩施人文文化的说头变看头、亮点变卖点。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回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及体育文化等构成回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环链;在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过程中,多姿多彩的回族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与河南省旅游经济初步实现了互促共赢;基于回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仍然面临着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及旅游专门人才缺乏等症结问题;应采取转变发展观念、搭建节庆文化平台、加快引人育人步伐等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以此促进河南省旅游经济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正张硕辅到江永调研瑶乡生态文化旅游产业3月10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硕辅轻车简从,深入江永县调研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千家峒是瑶族的祖居故地,新建的千家峒盘王广场占地35000平方米,瑶族祖先盘王雕像端坐于广场中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室外盘王巨型雕像。张硕辅希望县委、政府进一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要积极引导周边村庄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瑶家乐"等旅游相关产业,努力打造瑶族特色文化乡村体验游。  相似文献   

12.
湖南瑶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文脉传承”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璐 《民族论坛》2007,(8):23-25
跨入新世纪后,旅游业的文化特质显著增强。文化寻根、文化体验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旅游热点,民俗文化资源也因此倍受旅游开发者青睐。湖南瑶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怎样延续民俗文化文脉,这是评价瑶文化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在探讨开发瑶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文脉传承的策略及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是国际旅游新城,有着丰富而优美的山水资源。然而和这种充沛的山水资源相比,张家界的旅游文化资源却显得十分贫乏,这种状况与领导班子的思想意识有关,与当地人们的心理因素有关,也与移民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有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观念、经济和艺术三个方面加以整合,才能让景区旅游与文化旅游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升张家界的旅游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15.
13亿     
正日前,龙山县人民政府与重庆汇邦旅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里耶景区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根据协议,龙山县将八面山景区、惹巴拉景区、乌龙山大峡谷景区等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特许给汇邦旅业有限公司,同时,该公司按规划开发建设和经营里耶度假休闲小镇和秦城(简称为"一镇一城、四区两河"),首期预计投资13亿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文化旅游中的舞台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民族论坛》2007,(8):20-22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各方结论不一。本文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想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湘西州民族旅游开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湘西州大力挖掘民族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形成了系列旅游产品,打造了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等一批知名景点,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湘西自治州在民族旅游开发中也存在缺乏规划、开发水平较低、景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如何加强湘西州民族旅游开发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一)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民族旅游开发。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快速涌向西部地区,湖南省也提出了“举全省之力,…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发展的核心环节,内蒙古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多种多样不可复制的资源、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内蒙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就对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职能提出了更多要求。  相似文献   

19.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生态旅游发展却比较缓慢.随着民营旅游企业的投资经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介于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域特殊性和民营企业投资经营景区旅游的主观盲目性,通过探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民营化生态旅游的宏观和微观背景,结合自然保护区民营化生态旅游的现状,提出自然保护区民营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民营旅游企业制定企业规划,规范景区经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人才机制;开发旅游产品,整合营销策略;创建企业文化,带动社区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的容美屏山土司文化园、满山红纪念园、五里坪老街保护与开发、走马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董家河景区、溇水——江坪河生态旅游景区等6个项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