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自周代形成比较完整的婚姻制度以来,几千年间伴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发展,婚礼礼仪因时因地嬗变演化,但主骨架始终没有超出"六礼"的基本规范。裕固族作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民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及于欧亚大陆诸多地区。研究作为裕固族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裕固族传统婚俗,由贯穿裕固族婚嫁全过程的婚礼歌管窥并延展多元文化融摄之下的裕固族民族文化对民族学与法文化学的研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裕固族传统文化图鉴》是高林俊先生用摄影镜头为我们绘制的裕固族文化图册。该书分为族源、物质、服饰、图饰、居住、饮食、礼仪、宗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裕固族地区出现修佛塔、建庙宇、祭鄂博的热潮,婚丧嫁娶方面宗教礼仪逐步恢复,藏传佛教、民间信仰等都表现出了明显复兴现象,人们对宗教的需求、民族认同的加强以及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推动等成为当前裕固族地区宗教复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道不同不相为谋,名族不同展现出来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特点也不一样。裕固族历史文化悠久,而裕固族民间舞蹈则是裕固族历史文化中最出彩的一点,它不仅有独特的魅力,独具特色的宗教色彩,裕固族民间舞蹈也是裕固族人生活的代名词,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表示着他们的游牧生活。本文围绕裕固族民间舞蹈展开,深度介绍裕固族民间舞蹈形成的原因、历史意义及其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创造的古老文字记录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彝族自古以来讲究礼仪,且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社会活动和生、婚、丧生活三部曲中,各种礼仪都用歌这种形式来完成。彝族的各种传统礼俗歌大致分为“曲谷”(恋歌)、“阿买恳”、“陆外”(婚歌)、“恳洪”(丧歌)等。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婚俗     
生活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裕固族人大都在夏、秋两季操办婚事。婚礼当天的黎明时分,新娘在专门举行戴头仪式的毡房中由伴娘陪同,在舅舅唱起的《戴头面歌》歌声中,在两位少妇的帮助下,改变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饰和背饰,还有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珍品编制成的“头面”。过去,裕固族新娘的“头面”很重,有时竟达七八斤,现已不多戴了,但姑娘出嫁时,还是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举行戴“头面”仪式的。 姑娘一戴上“头面”,就意味着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即将告别父母,成为人妇了。然后,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的民歌和民间舞蹈都来自于裕固族的生活和劳动当中,充分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热爱艺术的生活态度。建国以来裕固族民间舞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50年代,为了保护、挖掘、继承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裕固族舞蹈作品,如《迎亲路上》《摇奶呓语》《山那边的彩云》《那山那水那云》《裕固红缨》等,这些作品均在国内获得大奖。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唐景福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而且传播到我国西北的土族和裕固族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只就藏传佛教传播到土族、裕固族...  相似文献   

9.
裕固族的民歌和民间舞蹈都来自于裕固族的生活和劳动当中,充分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热爱艺术的生活态度.建国以来裕固族民间舞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50年代,为了保护、挖掘、继承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裕固族舞蹈作品,如《迎亲路上》《摇奶呓语》《山那边的彩云》《那山那水那云》《裕固红缨》等,这些作品均在国内获得大奖.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虽然人口少,但由于其广阔的地域和复杂悠久的历史变迁,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基石再现了裕固族乃至古代游牧民族在北方这一神秘舞台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思想方式和审美观念;民间歌舞、民间故事记载了裕固民族与大自然抗争,与其他民族共生存的珍贵历史画卷;民间习俗、宗教信仰体现了裕固族崇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意识;裕固族语言,保留和遗存了大量的古突厥和古蒙古语,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肃南县明花乡裕固族移民搬迁带来了裕固族文化的重大变迁,移民开始从牧民向农民转化.在这一变迁中,族群认同值得关注.认同具有社会性、建构性和多元性,公共话语、社会空间、象征符号都影响着族群认同,而裕固族文化传承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担忧,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建设性回应.  相似文献   

12.
论裕固族形成过程中的潜民族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3世纪中叶至16世纪是裕固族形成过程的潜民族阶段。在这一阶段,裕固族作为民族共同体的诸多要素开始形成、凸现,为裕固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云南大学对裕固族大草滩村做的调查资料,运用农村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从裕固族大草滩村的现有行政体系入手,探讨文化网络内部的历史、民族因素,及其更细微的象征符号。以此,进一步分析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渗透到乡村社会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仪式历来被认为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诸方面。在生态和谐方面,仪式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仪式为人们制造了神圣的时间与空间。以云南省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密枝山祭祀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仪式与生态的依存关系,以及村民们如何在仪式实践中实现与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16.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嘹歌》是著名的壮族传统长篇古歌,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是“歌化”生活与“诗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壮族通过唱歌促进“两种生产”的价值观,追求“依歌择配”美好生活的婚姻观,反映厌兵事乱世和思安居乐业的社会观,展现“那文化”形态及其岁时观念,透过《嘹歌》可窥视壮族传统歌谣艺术从《越人歌》到《刘三姐》歌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北麓裕固族地区由军事管辖转为行政管辖,由部落制改为县乡制,跨越两个时代、费时12年(1942-1954)才最后完成,可谓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改制"。围绕裕固族地区由谁管辖这一主题,裕、汉两族及张掖、高台、临泽三县反复争持,致使改制方案一改再改,久拖不决。究其原因,裕固族地区和河西各县分区对应的地缘关系、省府及专署不重权威的朝令夕改皆有其责,但主要原因是既定的县辖方案无法满足裕固族团结自治的特殊要求,致使任何一种县辖方案都缺乏稳定性。1954年,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通过正确区分裕、汉两类意见的不同及其主次关系,落实裕固族的自治权利,建立自治县,才彻底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8.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音乐艺术和诗歌艺术的双重特性,又是二者的统一体。千百年来,《嘹歌》一直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韵律美、悲剧美及社会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嘹歌》的美学价值及美学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于藏族情歌所蕴含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信仰习俗、审美观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认为藏族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它进行广泛、细致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对藏族民俗民风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帐房戴头婚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力 《民族研究》2002,(3):37-45
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描述了裕固族帐房戴头婚的基本形貌,批驳了以古典进化理论为依据,认为帐房戴头婚是古老母权制残余的学术观点。此外,本文还从裕固族与藏、蒙古等民族间的文化涵化以及其自身对宗教、生态和社会生活的文化适应这两个较大的方面,阐释了帐房戴头婚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