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彝族早就进入犍为地区,与当地土著濮人融为一体。在古蜀国开明王朝前,从朱提(云南昭通)到郫邑称帝的杜宇早已统治犍为地区。1997年,四川犍为出土战国时代的古蜀铜印3枚,有多个字符。本文认为,犍为印字符是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的彝文字符,并用彝文字符考释了铜印字符,译成了汉文。出土巴蜀土坑印字与古彝文的考释印证,将对彝族与古蜀族的历史文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年,根据《共同纲要》的要求,有关部门为发展凉山彝区社会文化事业,特创制了拼音化的彝文(简称新彝文),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彝族原有文字(老彝文)则重视不够。本文认为彝文的改革是必须的,但新彝文创制过于紧促,与彝族生产、生活脱节,由此产生新老彝文使用之争。经彝族民众的努力,借用拼音等方式,对老彝文加以规范,使之科学,从而促进彝区发展。  相似文献   

3.
彝族历史文献,是中国古籍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彝文《指路经》是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一种有独特风格和特殊内容的少数民族古籍。这类彝文古籍名称繁多,如《开路经》、《指阴路》、《教路经》、《开阴路》、《阴路指明》等,书名虽异,但内容相同,都是彝族人民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为亡人念诵的记录,它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历史文化为一体,反映出二千多年前彝族六祖分支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处于滇西地区的某彝族自治县的农村青年个案访谈,深层次地了解彝族青年的彝文和彝族语言使用的断层的原因:各民族杂居区被强势语言压抑,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不规范,当地政府不重视彝文和彝语,青年与外界交往频繁等.要使当代彝族青年具有民族认同感,当务之急是要培养青年人的民族意识,努力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以及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居住在祖国西南的彝族,是我国文化发达较早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先民很早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留下了自己的经典。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夷经即彝文经典。《天启滇志》卷三十识:“夷经,皆字”。字是古汉文文献中古彝文的汉名。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彝族文化累遭火禁,彝族文化之日辉所被,才缩小了地盘。可是今天在彝族人民中也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典籍,其哲学观念相当丰富,别具特色,亟待研究。本文拟对彝族史诗《梅葛》中的哲学观念作一初探,望方家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7.
浅谈凉山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彝文古籍是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凉山彝文古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从而探讨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相似文献   

8.
彝文历史档案是彝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利用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彝族历史文化。在分析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开发现状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数字人文视域下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开发的思路以及具体实现路径,以期指导当前彝文历史档案数字化开发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9.
彝文书法是彝文字体艺术化的直观表现形式之一,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文书法承载着彝族文化 符号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凝聚着彝族人民的发明创造和智慧结晶。 彝文书法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境美之间相互关联, 互为映衬,从而共同构成了彝文书法艺术的根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里,保存了该民族千百年来积存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该民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消失必然会使积存在该语言或方言中的各种文化特点随之消失.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祖先用传统彝文给我们留下的屈指可教的那点儿古籍,而看不到存在于民间口头的大量的珍贵的活着的文学作品.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抓紧时机,用彝族自己的文字和一切手段记录和保存这些即将消亡的自然的、社会的等一切传统的知识资源.而要做到这一点,目前的规范彝文应加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彝族丧葬习俗积淀着彝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是古代彝族文化的缩影,在彝族宗教、彝族古代社会结构、彝族文字与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过去的保护措施是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文字和影音像记录,这种方法虽然搜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对彝族丧葬习俗的保护可以采取旅游开发的方式,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实现民俗资源在原生态环境下良性循环,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勤劳勇敢的一个民族,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彝族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一样形成了以伦理精神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不仅表现在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中,而且深深积淀在彝族人民的心灵里。在彝族文化的整个伦理道德谱系中,平等正义成为人民的重要追求,无论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法律传统、典籍文献,还是传说故事、起义斗争,处处都刻印着平等正义的痕迹,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丰富着中华民族平等正义思想的宝库。彝族文化中这些丰富的平等正义思想,运用黑格尔意识发展理论分析,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递进发展的阶段:即自然的平等正义思想、朴素的平等正义思想和实在的平等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彝文文学史»是目前彝族文学史中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其中民族语文学凸显民族艺术特质和民族文化特征、立足民族性将外来文学精华民族化三个方面?构成了其民族文学观的主要内容,在世界文学语境下,其实质则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文学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彝文总字符共有819字,彝文总字符虽少,却不容易记忆。本文从彝文字形体关联、语音联系,顺口溜、迷语及游戏等方面来探究彝文字记忆。  相似文献   

15.
彝文《指路经》既是彝族历史源流、宗教文化的重要典籍,又是一部艺术品位较高的文学作品。目前国内的学者对《指路经》的研究只侧重于历史方面,而本文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彝文《指路经》朴素、简洁、自然而优美流畅的文学语言及它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彝族文字是本民族的自源文字,它有悠久而辉煌的发展史。彝文字由于其本身笔画、结构等构字特点艺术造型,使其在彝文书法艺术创作上更有可为。在古代彝族毕摩文献上的“变字”现象应是古彝文最早的书法创作,只是那时候的人们没有书法概念,后人继承的节奏也缓慢。随着小学到高校一类模式使用《彝文规范方案》以来,近年来的彝文书法发展和创新都很快。如今彝文书法爱好者不断涌现,彝文书法也越来越具有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彝文是我国现有诸文字中,起源于我国本土并具有悠久历史和完整文字体统的文字之一。有关它的起源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笔者在拙文《彝汉文渊源之争述略》(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里作了综述。但这些探索和认识都还不足以揭开彝文的起源之迷,要揭开彝文的起源之迷,还有赖于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本文仅就现存彝文材料中所能发现的问题,谈谈彝文的发展历史及其改革规范中可能牵涉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彝志》是最重要的彝文史籍,其中关于马的记述所用的篇幅之多在彝文古籍中十分罕见,堪称绝无仅有。该书详细记录了许多名马的品种、名称和部分名马的主要特征,区分了马在彝族社会中的主要功用。与汉文史志材料相比较,这些名马的特征是吻合的。书中所记录的彝族先民注意清理好马的谱系,精选马种要注意血统纯正,配马亲要选择名马的父本特别是繁殖力强的母本,通过杂交产马,避免近亲繁殖,精心饲养等,符合现代畜牧学的科学技术原理,体现了古代很高的养马科技水平,对研究西南地区古代畜牧史和科技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彝文传统经籍《指路经》是彝族丧祭仪式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经籍,也是目前对外翻译介绍最早、最多的经籍。《指路经》不仅是彝族古代礼俗承载内涵最多的经籍,而且其中对彝族迁徙的路线、发展的历史等都有可以明确考证的科学内涵,并且具有活态的和生动活泼的文学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彝文字识别研究中,应注意到规范彝文字是一种宽高非等比的字形,呈现瘦高特征,字间距变化较大,规范彝文字有无次高调等情况对于文本行高和行间距变化将有较大的影响。计算机识别出来的彝文文本,是用字符编码形式进行存储的。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对彝文编码的两种不同标准进行探讨,然后分别对八种彝文字体文本深入研究,进行相应的测量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该研究在彝文识别中可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