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微博及微博问政在我国的兴起,为普通百姓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渠道,成为民意表达和公民网络问政的一种新工具。本文通过对微博问政内涵、实现形式的分析,探讨我国微博问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人民民主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微博问政这一新兴问政方式应运而生。作为网络问政方式的一种形式,微博问政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以及价值所在。研究微博问政的这些方面,并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能够改善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推动我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博在国内飞速发展,其无与伦比的便捷性与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青睐,纷纷开始开通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应运而生,迅速成为我国网络问政的新宠。微博问政虽发展快速,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问政法律法规较少,质量无法保障、问政长效机制缺乏,形式比较被动、问政监督管理有限,实名制有待落实、问政人才队伍不足,微博发言人欠缺等,并提出政府应该加快问政立法、提倡经营微博、推动实名制、加强微博培训来提升微博问政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工具微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处理政务等活动。2008年为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网络问政热遍中国各地,2010年网络问政在全国各地劲刮新风。在今年的"两会"上,微博成了  相似文献   

5.
笔者首先归纳了“微博问政”的几种主要类型;然后根据当下“微博问政”的情况,分析了微博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关于政府更加有效运用微博开展危机公关工作的几点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政府工作人员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慧晶 《经营管理者》2013,(25):291-291
近年来,微博问政已成为政府倾听民意、网民问政的重要渠道,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博问政的内涵、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正以其自身的超时空性、互动性、平等性超越其他媒体蓬勃兴起,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问政、网络监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更强有力的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为党和政府在对惩治和预防腐败问题上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途径,是反腐败的重要武器,并越来越受到公民的青睐以及党和国家领导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沅倚 《领导科学》2013,(17):37-39
任何媒介都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微博虽以交往平台为诞生初衷,但如今在政治领域,微博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宠。它改变了并且正在改变着政府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让公权力更加阳光,政府信息更加透明,官民互动更加频繁。中国的政治发展史与媒介发展史相互交织,媒介的开放促进了政治的开放。综观当代媒介生态,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微博的开放性是其他媒介无法企及的,它赋予公众更为广泛的参与权,这种参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微博的开放性和参与性是对传统政治模式的挑战和反思,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实践的总结。微博的特性改变了问政主体的构成,将普通网民也纳入问政的主体中,普通网民通过微博向政府机构及其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政机构和政府官员开通了微博与公众进行沟通互动,现已经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为了推进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构建服务型政府,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阐释我国微博问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探讨有效发展微博问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趋势     
《领导文萃》2011,(11):137-138
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新技术媒体时代的新成员,以其自主、即时、开放性等独特优势,在信息传播中逐渐显露了其巨大的潜力,引发了"微博问政"。自2009年11月我国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开通以来,各地政府已经逐渐接受并采用这一问政形式,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接受民众监督新渠道的政务微博,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其问政方式也必将成为  相似文献   

12.
“微博问政”须提升领导干部“微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疏通了官民对话渠道,拉近了官民距离,给政府执政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微博问政是一个新生事物,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微博问政所形成的自发监督,成为落实政策的重要推力,成为推动政府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重要抓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政治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以来,微博传播在我国兴起,使得微博问政成为可能。对于微博在我国的兴起,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微博使得我国政治生态的版图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它为政府议程设置和公共决策等引入了新的主体。比如议程设置,在过去几乎95%以上都是由政府通过传统媒介来制定,政府是议程设置的主  相似文献   

14.
“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实务的新发展,微博问政实践可谓是发热发烫。单就微博数量而言,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第6期)。微博问政因其低门槛、低成本、超便捷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微博问政"已成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政府如何通过微博有效的提高执政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SWOT模型分析微博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适宜性,为更好地解决"微博问政"的问题提供参考,并对如何提高问政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新技术媒体时代的新成员,以其自主、即时、开放性等独特优势,在信息传播中逐渐显露了其巨大的潜力,引发了"微博问政"。自2009年11月我国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云南"开通以来,各地政府已经逐渐接受并采用这一问政形式,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和接受民众监督新渠道的政务微博,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24-25
2010年,微博在中国“爆发”,被称为“微博元年”,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通微博,成为与群众沟通的新平台。在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微博的背后,凸显中国网络问政水平与日俱进。据监测,政府微博、官员微博、地方政府网站成为当前民众网络问政的主要渠道。作为党和政府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的“民意直通车”,网络问政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如何利用微博进行宣传、如何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应对则是全新考验。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开展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元素,起到了促进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实现交往空间公共化的作用。自政务微博诞生之后,这种能真正深入群众,关注民众生活的微博问政方式将成为政治领域的新潮流。本文在政务微博视角下探讨提升公共价值管理的对策,首先论述网络兴起引发的公共领域扩张,接着阐释政务微博的公共价值体现,最后,分析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因此,加强网络问政相关问题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网络问政的内涵及特征网络问政近年来成为一个热词,政界、学界以及  相似文献   

20.
压力政治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建构新的渠道来推动政府内部尤其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消解体制内的政治压力。事实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建构这样一个沟通渠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官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官博由于"博主"身份的政治性往往会成为沟通渠道的人格化代表,平等性和日常化成为技术沟通异于以往沟通方式的基本特征,官员通过微博发帖与回帖在同公民进行非正式沟通中,从理念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起到了某种程度的科层解制作用,而公民的跟帖与转帖在非正式表达上,更是起到了对公权力的信任重建作用。但并不能因此而对官博寄予过高的期望,因为官博现象的出现仅仅是有效政治改革来临之前的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现象而已。从长远来看,包括人大权威性建设、信访有效性建设和司法独立性建设在内的制度建设才是协调顶层维稳与底层维权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