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多样化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统君 《社科纵横》2011,26(4):7-9,16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渗透、传播到我国,良莠不齐的西方社会思潮以及国内形成的本土社会思潮并存于特定时空内的现实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及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的强大冲击是不容忽视的。因之,全面审视当代社会思潮的表现及其基本特征,探讨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及应对之策,对于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的涌现和传播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在于它具有先进性、创造性、适用性和包容性等优势;而它要引领社会思潮,就必须找准引领的着力点,不断拓宽引领途径和渠道,把握好引领方针政策,并把自身建设好;与此同时,还应把握和处理好与社会思潮的关系原则.  相似文献   

3.
陈国庆 《唐都学刊》2006,22(2):103-107
晚清进步思潮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其主题是救亡与变革。它的直接思想来源是明末清初以后形成的各种思潮,其中包括汉学学术思潮与今文经学思潮,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潮,还有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说。晚清进步思潮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中西古今各种思潮的相互交融与裂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胡晓东 《社科纵横》2008,23(11):121-122
本文从"思潮"这一概念的进步含义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现实,探讨了当代社会思潮产生的原因、特点,阐述了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调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丁祥艳 《创新》2012,6(5):28-32,126
社会思潮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种现实形式,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要以正确的权威评价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权威评价,是形式上的自觉性和内容上的自觉性相统一的正确的权威评价,具备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所要求的品格,能够通过引领社会思潮有效促进社会整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杨少波 《社科纵横》2009,24(2):150-152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多元社会思潮共同表现出的性质上更具有隐蔽性。内容上更具现实性,传播渠道上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等突出特征,大大增加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强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引导大学生科学爱国、理性爱国,需要我们在分析社会思潮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角度着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思潮及社会思潮,无论是学术意义上的概念诠释及涵盖范围的界定,还是社会生活中对该词汇的实际运用,中日两国均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试加以比较的话:(1)中国的界说广而繁,至今仍使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学科。而日本的狭而简,且基本不使用"社会思潮"一词而代之以"社会思想"统而称之。即便偶见"时代思潮"、"战后思潮"、"政治潮流"等用语,前面亦从不加"社会"二字;(2)中国有关社会思潮的界说较具体和明确,日本则较抽象和笼统,仅很有限地使用"思潮"一词。虽在字面解释上有大致相通之处,但内容上却几乎没有可比性。上述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8.
陈伟军 《浙江学刊》2013,(1):183-193
网络空间结合虚拟实在技术,为社会思潮发生、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任何一种思潮都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寄居的地盘.虚拟社区中的社会思潮很难被凝固为特定时间及空间中的思想符码,它们随着交流语境、运作策略及传播意图的变化而呈现为各式各样的形式.网络思潮与现实世界互动,形成舆论声势,有时可能成为少数极端思潮或特殊利益群体的“宣言书”,导致网络话语权的失衡.在多样化社会思潮自由传播的虚拟社区中,必须形塑核心价值观,防止过度利益化、政治化及反社会倾向的思潮在互联网上恶性膨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依托。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性质,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世广 《日本学刊》2001,(2):92-10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社会思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战后以来的和平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两极对立结构的终结 ,而代之以民族主义和改革思潮的兴起。下面 ,试对 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思潮变化的背景条件、民族主义和改革思潮的诸种表现、特征以及未来演变趋势做一粗浅分析。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一 )冷战的终结及其影响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末的战后日本社会思潮 ,尽管经历了诸多变迁 ,但有着一个基本特征 ,这就是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冷战结构相联系 ,存在着和平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严重对立。但是 ,这种左右两极对立的结构 ,到 9…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近代向现代激烈、巨大的转型,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个伟大转轨的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波涌浪激,集汇成内容驳杂,色彩斑斓的宏伟大潮,展现出汹涌澎湃的多元奇观。在五四运动70周年的前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五四时期社会思潮研究》以下简称《思潮》、(刘云久主编,徐世杰、伊胜利、史也夫副主编)一书已经问世。首先《思潮》通过对学术界老问题的反刍和对新问题的深思,深入考察五四运动,较为公允,客观地展示出五四时期百家杂陈和争鸣的画卷。该书作者并没有罗列历史现象、堆垒史料,而力图从纷繁的社会思潮中理出清晰的线条来。它主要评价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潮,即反封建启蒙思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胡适的实用主义、研究系的基尔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当代40年文学思潮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体系,对思潮自身的生发流变和内部规律以及与外部诸因素的联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倾向、理论态势和文学接受思潮。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思潮生发的外部环境,对思潮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代,主要体现在政治运动对文学思潮的决定性影响。本思潮研究,以本体为主,运动为辅,着重从思潮内部挖掘其生长和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余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轨迹加以概括性的说明。以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阶段性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为起点,将社会思潮的相关研究按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述评主要以日本社会思想学界的研究史为核心展开。  由于社会思潮的概念及内容本身在日本学术界的模糊性,本项研究不论是在涵盖范围的针对性,还是在论述视角的逻辑性方面,均难免探索过程中的疏露偏颇,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和平民主主义(现代日本社会思潮的先声)  思想往往产生和传播于转型期的社会或大动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等社会思潮.这些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通过广泛传播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产生了消极影响.其影响人们对指导思想的正确选择,有人甚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意识形态;动摇人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共产主义渺茫论";致使人们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削弱了人们的民族价值观,追求"普世价值"等.为此,在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有效对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辩证否定社会思潮,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5.
李宝明 《社科纵横》2010,25(3):84-87
个人主义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潮,这个思潮涉及到了国民性改造、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思与批判、人的解放和人格独立、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理想与社会革命等等许多具体问题。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观具有极端和空想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观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消退都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在日本形成了三种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即和平主义、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 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这三种思潮相互牵制,此消彼长,维持了微妙的平衡,并对战后日本的发展路线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结构分析的角度对上述社会思潮的性质及其演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袁芃 《社科纵横》2010,25(10):151-155
时代精神是历史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综合反映,它具有时代创造性、社会进步性、思潮引领性以及阶级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议题;在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错误思潮的影响对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提出了严重挑战,政治理论课必须引导学生从时代精神高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强大功能,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和时代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思潮是政治体制变革的基础,而政治体制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了社会思潮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论述的社会思潮是指大多数国民具有的、形成时代主流的意识与行动,而政治体制则是指各派政治力量构成的国家政权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义素 《日本学刊》2001,(3):138-145
当前 ,日本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变革之中。近些年来 ,日本的社会思潮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这将对日本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 1世纪日本的走向如何 ?这是中日两国研究人员必须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深入研究和解答这一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于 2 0 0 0年 1 2月 1 8— 1 9日共同举办了“当代日本社会思潮”国际学术讨论会。中日两国青年学者围绕日本的国民意识、历史观、新民族主义、社会思潮等诸多问题 ,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关于当代社会思潮近年来 ,…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8):81-8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当代具有理论新表现,传播形式多样化、大学生历史知识薄弱以及社会思潮教育不足是造成这一思潮得以传播的原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削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认同感,妨害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并助推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政府层面应重在铲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土壤,高校层面应重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应当重在自我学习中提升自身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免疫力,通过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的协同努力,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