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中俄美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中亚战略。俄罗斯和美国试图巩固自己在中亚的地位,在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中,中亚地区也被囊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畴之内,形成三国中亚战略交错和对冲的局面。基于奥根斯基的权力转移理论,对这一事实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冷战后中亚地区经历了从权力真空到美俄争霸,再到中俄美不等边三角关系形成的不同发展阶段,客观上形成了权力转移的事实。中俄美三者的中亚战略在地区指向方面有较多的重叠,但从战略意图到具体实施具有较大差异性。中国无意参与中亚地区争霸,但由于国家实力与战略意愿的提升,客观上会导致中国在该地区权力和影响力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罗晓云 《探求》2003,(1):49-52
苏联解体后,中亚出现了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对美俄等外部力量来说,该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本文重点分析了中亚各国和外部力量参与的里海争端和管道之争,勾勒出中亚能源政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鉴于北极地缘空间呈现向全球扩散的趋势,对北极地缘政治的分析不仅需要涉及国家间关系的地区层次,更要考虑该地区与周边地区互动的地区间层次,以及大国关系对体系影响的全球层次。北极地缘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为其外部压力是内生的,区域内大国俄国和美国在区域外互动的影响力非常强大,以至于产生外溢效应使得地区国际关系或安全机理从属于俄美结构性的矛盾和竞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俄美北极关系构成推动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同时,北极区域治理机制的存在、合作性共识的建立以及地区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与排他性,使作为区域主导性关系的俄美北极关系已经不完全是俄美全球关系在北极的简单投射,而呈现出一定的隔离或滞后效应。以俄美北极关系为驱动的地缘政治核心层和不断增强作用的治理层之间的互动,构成北极地缘政治发展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4.
中亚五国为中国倡导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冲,是中日围绕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导权的必争之地。日本对中亚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起步早,并以经济援助为主线推动了与中亚之间的经贸合作,但其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缺乏地缘优势和产业重叠性。中国与中亚五国具有地缘优势,经贸合作起步晚但增速较快,加之经济发展水平较日本相近,产业重叠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合作潜力。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利于促进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日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双方在中亚地区具有进行经贸合作的机遇和空间,中日在中亚地区的博弈和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了《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注意到全球地缘政治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三支海上力量的任务目标、军力部署、分工协作和能力建设等做出部署,重申"前沿存在"和"加强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全域介入"和"全球海军网"等新的作战概念。该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调整和升级,反映出美对华在海洋领域政策的两面性,体现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暗含了美国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地处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汇处,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这一地理位置容易使其遭外部攻击,国内安全稳定也易受外部世界各种变化的影响而出问题。巴基斯坦独立后,其国家安全战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主要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冷战时期,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地位对大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巴基斯坦较成功地利用了它在美国西亚战略中的地缘优势,借助美国的力量与敌对大国印  相似文献   

7.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正式以"印太"替代"亚太",并出台了具有地缘政治大战略意义的"印太战略",其目标就是要重构地区秩序,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此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法国,以及东盟、欧盟等地区组织也先后提出了自己的"印太"版本。这种变化或将导致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开始趋向竞争与对抗,地缘政治的张力将不断压缩东盟引领区域合作的行动空间,并从地区凝聚力、中立立场、制度效能及秩序环境等方面挑战东盟的区域合作中心地位。不过,区域内外主要国家仍然重视东盟的战略价值,纷纷表示将会继续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这或将间接为东盟在地区秩序转型中维护和重构中心地位创造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新丝绸之路"计划是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即开始的"丝绸之路"计划的升级版,具有多重战略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经济手段帮助美国尽早从阿富汗脱身。该计划试图通过地区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建设和推动地区贸易自由化促进以阿富汗为"枢纽"的南亚、中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由于阿富汗安全形势没有好转迹象,美国与地区国家的利益不尽相同,且美国无力克服南亚、中亚内部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目前该计划实施进度缓慢。该计划的实施为南亚、中亚地区经济合作带来了资金和推动力,但无力从根本上改变地区合作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美国与南太平洋岛国(以下简称"南太岛国")有着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自新世纪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重新提升了南太地区在其全球地缘政治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其确立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第二道战线。美国增进了与该地区岛国的政治、安全关系,同时在经济援助、文化交流、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加大了与南太岛国的合作。本文阐述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美国对南太岛国的重新定位,并探析了美国与南太岛国关系的新发展,进而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辉 《社科纵横》2009,24(4):32-33,36
本文分析了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的影响,认为美国的这一战略举动,从长期看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地缘战略压力。其消极影响将大于积极影响,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争夺地缘利益,对环南中国海战略形势进行再认知,中国在美太平洋战略中的重要性逐渐上升,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完成了由以遏制苏联为主,向以遏制中国为主的战略转变.在此背景下,美国挑起“北部湾事件”,扩大在南中国海军事行动,侵扰中国南海疆域,掠夺东南亚各国资源.这不仅影响到美国自身的消长,而且也给东南亚和南海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0月21日,吉林大学主办了"北极合作研讨会暨中俄海洋论坛",与会中俄专家就中俄北极地区合作的战略背景变化、中俄北极地区合作的推进方向以及未来合作机制构建进行了积极深人的研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速,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价值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印度洋鲜明的地理构造和主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新时期独特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地位,进而直接影响甚至塑造了印度、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日益抬升,从地缘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理性认识主要国家的印度洋战略和政策变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维护并促进在该地区重要战略利益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东向行动政策"彰显了莫迪政府对印度在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政策的重新规划,是印度寻求适应亚太地区与全球形势和遵循其国内发展与对外政策逻辑的结果。"东向行动政策"固然是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出台,但根本上则是印度期望以更快的步伐实现其地区经济、政治与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东向行动政策"由"东向政策"强化而来,但其地缘政治内涵并未改变,南海依旧是印度实施该政策的首要地区。鉴于南海在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缘战略、地缘经济与海上安全价值,印度未来势必进一步强化其在南海事务中的战略导向性角色,在经济、政治与战略层面表于言、施于行。  相似文献   

15.
中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使得中亚石油地缘经济地位突出,地缘竞争更加复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进口大量石油,中亚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边疆稳定、新疆石油勘探、西北石油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中国应通过能源外交、上海合作组织等强化其中亚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几个欧洲主要国家及欧盟为研究案例,详细论述各自国家"印太"认知与战略动向,重点探讨欧洲"印太战略"的路径与举措,并深入分析欧洲"印太战略"的特征与不足。欧洲主要国家积极介入印太事务,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防务与经贸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对印太地区的战略焦虑感与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忧虑感,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特别是印太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欧洲主要国家"印太"认知与动向增加了印太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印太地区战略结构进一步失衡,印太地区安全与冲突风险上升。在印太地区形成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共同抗衡中国的阵线而使该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演进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政策宣示、外交介入与军事干涉等阶段。美国南海政策的逻辑原点,是出于所谓"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维护国际规则"、"维持地区军事平衡"乃至"巩固地区主导权"等多重考虑。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以"遏制"与"抵消"的混合战略为指导,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相互配合并渐次升级,政策实施愈发激进、顽固,成为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两国关系与地区安全影响急剧突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战略塑造应注重形势变化,多种手段并重,有效化解该方向日渐突出的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8.
"印太"战略是印度政府为了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而在"印太"地区实施的新外交方略。印度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等视角审视"印太"地区在本国对外战略中的价值和地位。印度"印太"战略以赢得世界大国认可、实现多极化世界秩序、推进"东进"政策和确保印度洋是"印度之洋"为目标。随着美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印太"地区关注度的提升,以及"印太"地区新战略格局的逐步形成,欲在"印太"地区有所作为的印度必将有新的战略举措。面对"印太"地区的新战略态势,印度将采取何种应对战略值得关注。从当前态势来分析,印度洋优先战略、积极的参与战略和融合战略会成为印度的优先选择。诚然,也不否认在特殊情况下印度会采取排他性战略。  相似文献   

19.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高烈度的技术遏制,在西方全面对俄技术遏制的过程中发挥着最为核心的作用。美国对俄技术遏制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俄罗斯进行对外军事行动的能力。美国对俄技术遏制战略以出口管制和金融制裁为核心,主要举措包括大幅强化对俄技术出口管制、对俄技术领域实施金融制裁以及组建对俄技术遏制联盟。从实际效能来看,美国对俄技术遏制战略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实现,俄罗斯扩大军事行动的能力受到了削弱。美国对俄技术遏制战略对中俄技术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该战略可能会为美国未来的对华技术遏制战略提供参照。中国应在规避美国二级制裁风险的情况下继续与俄罗斯开展科技合作,同时积极应对美国不断强化对华技术遏制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全面调整阿富汗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战争已历时十年之久,美国因深陷阿战国力严重消耗,其振兴国内经济的目标也未实现.鉴于此,奥巴马政府再度大幅调整阿富汗政策,在阿战略重点由“反恐至上”转为“地缘优先”,并出台“新丝绸之路”计划,采取措施推进中亚、南亚一体化,召开多轮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加速阿富汗重建进程.在美国推动下,阿富汗形势面临重大拐点,并将对该地区安全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