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浙江台州市天台县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依托济公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以济公文化为媒,创新“村庙结对”模式,大力拓展对台基层交流渠道,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筑牢共同精神家园,不断增进两地民众同胞情谊.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7):33-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时代命题,属文化范畴。图书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文化二重性,既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实行着社会教育等功能,也对文化进行着能动性建构。本文从文化视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与图书馆的文化性相结合,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和信息来源等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6):16-20
潮汕文化是粤东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凝结成的精神形态,积淀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潮汕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潮汕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依据。大力寻求潮汕文化中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实现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潮汕文化的整合与统领。文章从潮汕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当代定位、内在关联、制约因素、培育与践行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3):5-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战略工程。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界对目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路径和机制等问题展开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值得重视、参考和加以应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王凌宇  方晓伟 《探求》2015,(6):97-101
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的题中应有之义。扬州地名文化遗产是呈现地域的文脉、传递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和历史感、承载扬州地域所特有的民俗文化和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及理想信念等的重要载体。健全完善扬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加强对扬州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利用,加大扬州地名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弘扬与传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有利于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文化,曾经在治国安邦、礼乐教化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儒家思想的理论旨要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时守位、通权达变;仁爱亲人、推己及人;存中求正、执两用中;修己达人、少私寡欲;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推动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益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3):24-26
孝道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不可小觑的功用。孝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之一,它承载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助推孝道的弘扬和发展,能够从深层次挖掘孝道的精华。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典型优秀代表,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少不了孝道意识的教育,孝道文化在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文昌 《社科纵横》2010,25(5):154-156
任何社会都需要主导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能够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它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能够成为全体学生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核心价值观与边缘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辐射与聚合双向互动的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具体包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宝林  刘艳 《探求》2015,(1):24-29
尽管户外宣传已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户外宣传在针对受众身份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接收时间短暂性等特征,使用宣传媒介、设计传播内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定障碍,应从传播学视角,从户外宣传媒介选择、户外宣传的内容设计等方面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户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2):1-4
百年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大致历经晚清末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民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思中国百年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变迁,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启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必须坚持价值多元与一元相结合;必须坚持规范国家、规范社会与规范公民相统一;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结合现时代的实际情况,又要从百年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变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谢玉亮  杨玉青 《创新》2016,(6):107-1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化的濡养。作为高校亚文化的新锐,微文化以其开放性、娱乐性、创造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无所不在的影响。一方面,微文化带来媒介与通讯的合一、传播与接受的合一、信息与生活的合一,从而使文化的传播方式更为灵活。另一方面,微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降低了门槛,如果信息监管不力,极易成为垃圾信息和谣言的温床。在新的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善建、善治、善用微文化,利用好微课、微博、微公益等微文化载体,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7):132-136
美剧是美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纸牌屋》为代表的政治类美剧普遍存在强调实现目的的手段有效性,而不关注手段的道德内涵;美化行为体精于算计、损人利己的行为以及主张将他人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等利己主义价值观。政治类美剧中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大量传播,将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产生消极影响。对此,我国必须有所作为,通过在个体层面提升道德素养水平,在社会层面加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政府层面加强管理等多管齐下的方法,有效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对广州市七所高校问卷调查表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整体比较好。但受高校宣传教育模式、家庭教养方式的制约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有待增强、接受态度有待转变、践行的自觉性有待提升。要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使大学生乐意接受并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情感,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开发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路径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谁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主体以何种姿态创造历史"的根本性问题,它是抓住了"人的根本"的思想,它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强化人民实践主体性以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现实基础,强化人民利益主体性以激发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动力,强化人民价值主体性以彰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5.
中央政法委提出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促使政法机关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法职能作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具有深刻内涵是有机统一体系。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需要提高政治素质进行内化、确保公平正义进行深化、保持清正廉洁进行强化、与法治建设相结合进行固化。  相似文献   

16.
李瑶 《社会工作》2014,(6):99-103
在大力推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社区建设提上了中国政府的工作日程,社区文化作为社区的核心内涵与精神依托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坚持平等、公正、和谐、尊重的原则理念,因此,社会工作价值观对社区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宣传与帮助作用。本文从引入角度和引入策略两方面分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对中国社区文化和社会工作价值观建设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杨敬峰 《社科纵横》2009,24(3):162-164,167
两岸文化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文化的认同,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推动价值观的认同。大陆在与台湾开展文化交流的同时,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台湾民众的价值观,求同存异,化异为同,在交往中不仅要放大认同效应,更应当注意规避风险。否则,文化交流可能在促进两岸文化认同的同时,让两岸在政治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7):167-172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对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有深远影响。他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把中西方思想文化融合的理念运用于对子女的教导,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启蒙,打好学习基础,再指导子女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使九个子女皆成才,报效国家。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包含的中西结合的理念,对现在处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当前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有着非同寻找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梁启超家庭教育特征和内容的归纳总结,探究出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如将人格的培养置于核心地位,加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营造和谐的家教氛围,注重家教中的言传身教,培养子女的爱国精神等内容都有助于我们国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10):18-24
美国在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法上,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且具有特色的教育方略,通过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品格教育和公民宗教,不断传输"美国精神",对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助推作用。美国价值观教育对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掌握传播话语权;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价值观"生活化"教育;重视隐性教育,增强渗透式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社会广泛参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青年学生投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行走在一所大学校园里的人的共同价值观。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实际状况,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建立校内的共同价值观,以构建和谐校园,完成学院的自身与社会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