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2):44-44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的象征,更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只要看到鼓楼,就知道已来到侗乡。一、鼓楼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鼓楼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丛江、榕江,湖南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寨里。那一座座造型独特的鼓楼,飞阁翘檐,层层而上,  相似文献   

2.
<正> 侗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鼓楼文化就是这种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专家学者。一、鼓楼的起始学术界对侗族鼓楼的起始有三种说法,一是鼓楼先于侗寨兴起;二是鼓楼与侗寨同时兴起,三是鼓楼后于侗寨兴起,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鼓楼先于侗寨兴起,即先立鼓楼,再立萨堂,后立寨子,这是侗乡建立  相似文献   

3.
侗族生活习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沉积、世代相沿而成的,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民间文化、地理环境等不同,因而风尚习俗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本文对侗族生活习俗作些浅疏的探讨。一、社会性和集体性是侗族生活习俗中最显著的特征在侗族社会中,传统的居住形式是以鼓楼为中心聚族而居。一般一个村寨就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具有血亲关系。鼓楼象征一个家族,侗族称这种形式为“补拉”,意思  相似文献   

4.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科学价值.探讨鼓楼的象征意义与认同仪式,可对侗族村寨沉积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更多的人关注鼓楼、领略鼓楼艺术风采、体会侗族的人文景观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正侗族,栖身于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崇山峻岭之间,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民俗,造就了绮丽多姿的侗族文化。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侗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走进通道侗寨,鼓楼前、芦笙坪里、风雨桥上,甚至寨门边,随处可见形式多样的侗族传统体育活动。孩童踩高脚、拣子嬉戏打闹,青年人抽陀  相似文献   

6.
侗族木构建筑种类繁多,主要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  相似文献   

7.
鼓楼作为侗族三大标志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集体记忆。侗族鼓楼不仅拥有极高的建筑学价值,而且在侗族乡村社会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大众旅游及民族旅游的兴起,旅游的经济功能在民族地区开始受到重视,侗族鼓楼逐渐成为展示侗族文化的景观。本文基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的田野调查,试图探讨在旅游视域下,侗族鼓楼的社会表征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其在游客的不断涌入下,其又如何进行空间的再生产?为在旅游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地处湘桂黔交界地区的三省坡脚下,居住着近300万侗族人民,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以侗族建筑、侗族歌舞、侗族服饰、侗族饮食为代表的文化现象。这里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侗族文化,它既是侗族历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圣洁之地",更是侗族原生态旅游的一颗亮丽明珠。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水必有福桥。尤以长廊式  相似文献   

9.
<正> 侗族地区有着在物质资源基础上产生的丰富多彩、独具风格的文化资源,并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就侗族文化资源的种类作一初步探讨。侗族文化资源,从其形态上看,可以分为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物态文化如鼓楼、民居、花桥、编制品、雕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没有一般的文化,只有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一定民族的文化。侗族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侗语声调是侗族民族文化中的三大瑰宝。  相似文献   

11.
<正> 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在桂召开“全国侗族鼓楼文化研讨会”于9月23日至28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相继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局、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局联合举办的。86岁高龄的原贵州省人大副主任、离休老干部陈其义、及广西文化厅、文联、民委、柳州地区、桂林地区、三江、龙胜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区文化厅等有关单位向大会发来了贺电。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广西、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的各民族学者、教授、  相似文献   

12.
侗族鼓楼和风雨桥建筑的缘起潘世雄在建筑形式与建筑工艺上别具一格的侗族鼓楼和风雨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颇为游人所青睐。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发展地方旅游业,近年来有关部门有意将鼓楼和风雨桥等民族建筑引进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使游人用不着长途跋...  相似文献   

13.
侗寨鼓楼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如果说吊脚楼是傣族生存智慧的缩影,布达拉宫是藏族创造力的体现,那么鼓楼则是侗族文明进化的投影。在中国西南的湘、黔、桂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溪流纵横、森林密布,勤劳勇敢的侗族人民世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谱写着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巍巍鼓楼则是横亘在这幅沉静浩瀚的画卷上的一抹重彩。  相似文献   

14.
张强  文彤  代敏 《民族论坛》2008,(8):38-39
本文从侗族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出发,就侗寨、吊脚楼、鼓楼、风雨桥和凉亭的选址、营造及其作用,探讨侗族传统建筑蕴涵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5.
<正> 侗族建筑以木房、鼓楼、寨门、风雨桥和凉亭著称。本文仅从美学角度就侗族建筑艺术淡几点粗浅看法。一、侗族建筑是群体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巧妙融合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形状、结构以及装饰、色彩,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它不仅具有时代特征,也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许多好的风俗习惯。侗族侗族人民向来以热情好客、团结互助著称。只要客人一进屋,全家都主动起身让座,老大爷递烟,老大娘端茶,亲切热情实在感人。侗族人民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争做好事。他们有的做了木凳子安放在凉亭里,让路人休息;有的把自己编的草鞋挂在凉亭上,让行人取穿;有的把凉菜、泉水送到凉亭、鼓楼里让行人饮用;有的在自己生日或年节时,到公共场所里去打扫卫生,到山间沟壑中修路筑桥。侗乡的许多青石板古道,都是侗家自动义务修筑起来的。许多凉亭,鼓楼,也都是侗家自动献工,捐款建造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侗款制度是侗族人民为了维护村寨秩序、解决纠纷、协调各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政治规范。它以款首的选举产生极其职责、鼓楼会议的召开、款约的制定和执行得以运行,支撑这一运行的基础则是由民间权威的合法性、"补拉制度"、独特的政治生态、多神信仰的侗族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8.
侗族的建筑     
居住在我国黔、湘、桂三省(区)的侗族人民,在建筑艺术上有着传统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侗族地区,林业素称发达,盛产杉木.杉木树杆通直,防朽耐腐,为上等建筑材料,所以侗族的建筑以杉木为主要原料,辅以石墩作基础.一般建筑物,均系接榫结构,不用铁钉,凿桎成孔,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不差分毫,可延用数百年之久.村寨、鼓楼和桥梁建筑是侗族建筑的三组有机组成部分.侗族村寨大都依山傍水,座落在山涧溪河两岸,小者四、五十  相似文献   

19.
文化部最近拨出32万元,用于修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湘、桂、黔交界处的一百多万侗族同胞擅长木制建筑,这里有鳞次栉比的宝塔型鼓楼,木楼村寨旁有侗族特有的建筑风雨桥。风雨桥造型精美,结构坚固,是可供  相似文献   

20.
吴端 《民族论坛》2014,(7):38-39
正通道土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侗族有句谚语:"林不兴,山无衣,水无源,粮不丰。"勤劳的侗族人民由于长期进行林业生产劳作,与林木结下了不解之缘。侗族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民间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尤其是他们建造鼓楼、风雨桥时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