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心错位的深化,导致1990年代以来金融和经济社会危机不断。2008年以来,各国货币扩张暂时推后了危机,"贫困性增长"在部分地区还在继续,但这只是在更大程度上积累了矛盾,危机并未轻松过去。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出现惊人的巧合。2000年,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之贡献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增长速度和贡献度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2009,(5):62-68
2009年一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进一步扩散和深化,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已陷入经济衰退,经济复苏艰难;从国内和上海看,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基础仍不稳固,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提振信心,促进经济从政策性增长转向内生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GDP增速达7%,呈现与全国不完全相同的经济新常态.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美元加速升值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需要防范房地产市场降温、土地收入与财政收入下滑、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三碰头”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上海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压力,同时也有有利的增长因素:一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将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营改增”全覆盖将进一步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三是利率下调和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将有利于活跃股市和稳定房市.因此,经过努力,上海经济仍有可能达到7%左右的增速.  相似文献   

4.
2013年,国内外经济都处于重要关口和转折点。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进入金融危机后二次探底的底部,区域增长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从国内看,经过3年的连续下滑,经济开始筑底企稳,但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积累。展望2014年,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将平稳复苏,但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十分突出,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5.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平稳回落。上海经济在增速放慢的同时,城市转型全面启动,呈现出新的亮点。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国内总需求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潜在风险增加,上海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趋紧。面对困难局面,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抓转型、保增长、促稳定",加大转型发展的力度,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岳彤  罗永泰 《城市》2008,(10):22-26
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会影响经济增长。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己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成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各经济体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逐渐上升,在发达国家经济体中,这两项指标均已超过60%,有的甚至高达80%,这一数据在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减缓,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全球产能过剩压力加剧,经济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大,未来发展前景难以确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产能过剩、财政收入下滑、就业压力增大、国际游资冲击等负面影响。上海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预计全年经济增幅合理上升,但在经济运行中需要特别关注就业形势、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消费市场、区县经济增长等方面因素。应继续按照"稳增长"与"调结构"相互促进的要求,制定和出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地方性政策措施,重点是做好中央和上海已有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外书摘》2014,(1):25-27
世界经济面临“一低五高”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世界面临越来越相同的问题和风险”。世界经济需要走出迷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影响,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着这些影响。所以三分钟的时间概括起来很短,可以概括成现在面临的“一低五高”,所谓“一低”就是经济增长下行、经济增速放低的压力,经济增速放低不仅是发达的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现在经济也在下行。  相似文献   

9.
世界银行、经合组织、联合国开发署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在2004年夏季各自的分析报告中都认为,2004年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之年,而此后3年(2005-2007年)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繁荣时期。这一轮新的增长高潮将对国际投资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应当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期中取得先机。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18-2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将明显上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度创新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长周期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并向世界平均经济增速收敛,到2050年可能回归至3%~4%的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过程,而伴随着这种总量的扩张,经济系统内部的产业构成也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并由此使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说到底,经济发展具有系统性、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的系统或阶段里,经济增长赖以支撑的产业基础也在不断经历着变化。因此,促进产业转型,建设与特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新型产业体系,对于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要有周期的视角.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长期增长空间,但目前从客观上看也确实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短期状态,要从周期的角度把中国经济长期看好和短期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中国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增长空间、动力机制和波动规律将对上海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驱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机制将主要来自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关键动力在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和强化国内竞争.对外开放加速技术扩散,增加竞争和放松管制有利于激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虽然中国未来要素供给的优势不断减弱,但中国仍然可以依靠制度改革,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流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为我国大都市之一的广州,其物流业的发展究竟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逻辑曲线模型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物流业对广州GDP的贡献较大,2009年物流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4.26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定性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物流业拉动广州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以来,上海经济继续呈现持续向好的复苏势头,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逐步从危机阶段转入常规增长轨道。但与此同时,服务业增速减缓,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特别是通胀压力明显上升,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和建党90周年,也是世博后的第一年。谋划好2011年的经济工作,对于上海"十二五"开好局和促进上海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唱丽玲 《职业》2011,(26):27-27
经济增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无论是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资源和资本竞争的时代都逐步被劳动力的素质以及劳动力素质所决定的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所代替。因此,深入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数量众多、质量相对较低、人均资源量较少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失衡并未简单地消除,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产业跟踪分析来看,上海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强未很强,弱未很弱,这是导致上海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政策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上海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经济周期阶段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强势企业,长线促升级、短线稳增长,长短线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与此同时,欧洲爆发了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形势极度复杂,加剧了宏观调控的困难。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上海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减弱,迫切需要构建以服务经济为基础的新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复苏和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供给和需求双侧动力源分析,可以判定上海经济已经进入减速通道.要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应对上海经济新常态,就需要找到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把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利用上海服务经济高地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四个中心”和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联动发展,充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确保上海经济在未来5~10年内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治理的缺陷是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扩散的原因之一,虽然在危机之后,全球金融治理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最近全球股市大幅震动,受到关联储加息的影响,大量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流出造成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这说明,全球金融治理仍需要进一步改革.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之中,一方面经济下滑压力很大,需要稳定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进行改革,而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