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格冲突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发展可谓龃龉不断、一波三折,两国在格鲁吉亚一些自治共和国(州)地位、合作反恐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对立不断加深,特别是最近两国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争执急剧升级,终致双方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此次俄格冲突一方面将加剧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忧患意识"而加速其倒向西方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会促使美国继续加大"遏俄、防俄"的力度而推动俄美对抗进一步升级;俄格围绕南奥塞梯的冲突实质上是俄美围绕格鲁吉亚问题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所进行的一场地缘战略角力,其影响虽然深远而广泛,但还不至于引发俄美间的一场新"冷战"。  相似文献   

2.
黄登学 《国际论坛》2011,(1):27-33,80
亚努科维奇就任乌克兰新一届总统后,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保障国家安全与统一,大幅度调整了对俄政策,而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考量,也对乌克兰的政策调整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在天然气价格、俄海军基地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等一系列问题上出现了新的正向互动态势;然而受西方因素、乌国内政治及其对俄"帝国意识"的疑惧等问题的影响,虽然俄乌关系"重启"与改善的趋势已经确立,但两国从昔日的"敌手"转变为"盟友"的可能性并不大。  相似文献   

3.
俄格冲突改变了俄罗斯。俄罗斯对外战略调整、变化的标志是其对外政策"五项原则"的出台,其基本趋向是以攻代守、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其战略目标是恢复其大国地位,其基本依据是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俄格战争爆发震惊世界。本文尝试运用地缘政治的方法,分析俄罗斯在俄格战争中的政策考虑:在概述俄格冲突事态经过的基础上,分析俄罗斯视野中格鲁吉亚所具有的天然地缘重要性和历史地缘重要性,以及由回应外界刺激而提升的地缘重要性,解释俄罗斯积极又有限度的政策起源。  相似文献   

5.
领土作为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见领土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随着俄罗斯远东战略的调整,俄日领土问题日益突显,俄日关系紧张化形势也日渐加剧。由于复杂的历史因素,北方四岛问题一直是阻碍着俄日两国的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北方四岛问题的形成是在两国长期争夺的表面下强国强权的产物。本文将对北方四岛问题的形成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的俄格冲突事件体现出俄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我国要回应国际格局的变化,适时将现行对外政策调整为积极进取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全球争取更大的利益,担负起更重要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7.
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俄美之间的大国博弈。俄乌经济体量虽然不大,但俄乌两国的优势产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俄乌冲突加上俄美角力,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危机蝴蝶效应,形成对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多重冲击,导致“去中心化”的进程加速、“权力分岔”的影响加深、“经济脱钩”的范围加大,将改变全球产业链的布局方式、布局路径与布局逻辑。因此,要高度重视俄乌冲突波及下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隐忧,把握大变局中的全球化演变新趋势,发挥“一带一路”在中国与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的枢纽作用,积极应对动荡时代的全球产业链重塑。  相似文献   

8.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就冲突不断,特别是"颜色革命"后,格鲁吉亚采取了一条倾向西方的外交路线,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和北约,这对俄罗斯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失去了格鲁吉亚这个俄罗斯南部战略后方,不但是俄罗斯战略上的重大损失,而且会使俄罗斯失去对里海石油的控制.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也是俄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要通过能源来实现其独联体、欧洲战略,控制独联体国家.在两个事件中,俄罗斯对格、对乌采取强硬的手段正是要维护自己在石油、天然气出口欧洲的垄断地位,维持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的主导地位,保障俄罗斯自己的经济利益及战略利益,俄格战争、俄乌争端标志着新的俄罗斯能源之战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在俄欧能源贸易过程中,能源冲突与摩擦在所难免。俄欧在能源投资、能源过境运输、能源合同价格和能源市场开放等领域都有冲突或摩擦。俄罗斯与乌克兰能源问题是折射俄欧能源冲突的棱镜。俄欧能源冲突应对机制包括启动能源对话、利用能源危机预警机制、求诸《欧洲能源宪章》、提交仲裁委员会、诉诸国际法院等。建设俄欧共同能源空间是解决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冲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罗英杰 《国际论坛》2015,(3):31-36,80
俄罗斯是影响阿富汗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国家。阿富汗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事关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还关系到俄罗斯反恐和反毒斗争的成败。近年俄罗斯对阿富汗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表现在阿富汗在俄外交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俄对阿政策趋于务实、俄更强调发挥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等方面。俄罗斯的阿富汗政策对地区安全格局、地缘政治和中美相关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未来阿富汗局势的不确定性,俄罗斯能否实现其既定政策目标仍存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11.
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由来已久,在科索沃独立事件发生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2008年8月8日的俄格冲突中,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俄美大国的博弈下,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还将有很远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在回答冲突国之间的贸易为何不降反升的问题上,现有解释都主要建立在现实主义关于相对收益的假定之上,认为国家决策者出于安全考虑,会倾向于限制与冲突国之间的贸易。一国之所以与冲突国进行贸易,要么是由于后者造成的安全威胁较小,要么是由于国内企业或国际经济自由化的压力迫使决策者放弃了对贸易的限制。然而这些解释都忽视了与冲突国的贸易并不必然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利益,国家决策者同样会倾向于将经济接触作为处理与冲突国之间关系的手段,进而冲突阴影下的贸易增长同样可能是国家决策者主动推动的结果。文章通过对布什政府时期(1989-1993年)中美关系的考察,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韩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随着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逐步演进的。历史上韩俄有过曲折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韩国实施北方政策,着力改善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韩苏建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韩俄两国在政治、经济、能源等各个领域积极发展交流与合作,韩俄加强合作有利于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韩俄两国在未来的合作中将有崭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缓和与紧张、对话与对抗交织与交替是"冷战"结束以来俄美关系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俄美关系的这种周期性演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系统性原因。在全球层面,俄美两国在战略稳定、核不扩散以及国际法体系及能源问题上立场相左;在地区层面,俄美两国在欧洲、中亚、后苏联空间以及亚太地区的矛盾与冲突共存。由于今天的俄美关系依然是建立在相互核遏制以及确保相互摧毁的军事政治逻辑之上,加之俄美关系内容的匮乏与狭隘,因而即使双方围绕本次乌克兰危机而发生的争斗得到妥善解决,其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非洲国家的军费开支逐年增长,其常规武器的进口额也日益扩大,并在地区武装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俄罗斯是非洲国家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其武器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的战乱与冲突。美俄对非军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美俄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积极拓展非洲军火市场。军售对军火出口国和军火进口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俄来说,对非军售既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润,又可谋求对非政治影响力。对非洲国家而言,美俄军售带来的并非和平、安全及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战争。中国对非军售以加强非洲国家国防,促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目的,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非军售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波黑冲突本来是前南斯拉夫地区冲突的延续和发展,是一国的“内战”,但由于周边国家、尤其欧美大国的介人,而成了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国的介入和纷争始终是左右波黑局势的关键性因素,致使波黑问题更加复杂化、长期化和国际化。为夺取解决波黑问题的主导权,美、欧、俄三方曾展开过激烈的角逐。在波黑冲突的最后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逐步掌握了波黑问题的主导权。波黑和平协议是大国“军事加外交”和强权政治的产物,也是在外力的强制下前南斯拉夫冲突各方相互妥协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冷战后地区冲突国际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95-1898年,俄日在朝鲜半岛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两国在那里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最初两国都采取了零和博弈策略,先后上演了“乙未事变”、“春生门事件”和“俄馆播迁事件”,然而这种排它性竞争策略没有持续多久,很快转向非零和博弈的竞争模式,相继签订了《汉城协议》、《莫斯科协议》和《东京协议》.俄日在朝鲜半岛博弈方式的转变,既有俄日两国国内情况的因素,同时也与当时东北亚的复杂局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南都学坛》2009,29(5):30-34
"三国干涉还辽"是近代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俄、德、法对日干涉不仅仅只是出于自身在东亚的利益考虑,而更多是和当时的欧洲格局密切相关。当时的欧洲格局作为一种结构性因素,严重制约着俄、德、法三国共同的对日干涉行为。因此,可以把这一事件置于国际关系史的视野内,运用国际关系中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对其进行因果性的历史个案考察。其中,俄、德、法三国与日本在东亚的冲突博弈属于这一事件发生的单元层次原因,而欧洲格局则属于更加重要的结构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巴以问题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通过介绍二战后初期美英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对以色列建国问题的政策及影响,得出结论,即以色列国的建立是美英苏大国争夺的结果,阿犹两民族间的冲突被大国的战略利益所利用,大国应该对巴以冲突负相当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杨辰 《国际论坛》2023,(2):61-82+157
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家安全产生的风险,无人机等人工智能军备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对国家安全风险治理的借鉴价值,是本文关注的核心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俄乌冲突中的运用为案例,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路径,并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安全风险与治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一方面增强了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作战效能,显著提升了情报、通信等领域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对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安全领域构成多重挑战,为国家安全治理增添了复杂性。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在俄乌冲突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以无人机、网络武器、深度伪造、开源情报分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军备在情报、舆论、网络等多领域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家安全风险维度看,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助推数据和算法成为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风险,致使安全领域界线模糊化、安全议题复杂化、安全行为主体去中心化,并将加速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为此,我国应以加强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前瞻性研究,健全“跨部门”安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非国家行为体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化解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引发的安全风险,持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