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宠和溺爱不是一回事。溺爱是对孩子过度的爱,有百害而无一利,而恰当地宠孩子,却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是家庭教育中非常管用的技巧。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宠不得的,因为孩子很容易被宠坏,在"小皇帝""小公主"恃宠而骄的当下,宠孩子更是家庭教育的大忌。这样的观点听上去冷静而又尖锐,但联系实际就不难发现,不得父母宠的孩子似乎问题更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那么,要不要宠孩子呢?怎么宠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呢?下面四个小故事,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正爱有许多误区。爱得不得法,就害了孩子;爱得不明白,就步入了误区。是伺候孩子袁还是使用孩子?糊涂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劳。在家里替孩子叠被、穿衣,甚至喂饭;在外面替孩子背书包、背画板、背水壶,明明是孩子能干的事,全由父母包办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他认为:你为我服务,应该!谁让你生了我!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究竟该怎样爱孩子?在当年轰动一时的李某某案中,作为监护人,梦鸽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这样回答:“作为母亲,我有权利维护孩子的尊严,做什么都不为过。”一时间,舆论哗然,资深媒体人石述思这样评论:“纵容与溺爱绝不是真正的母爱,没有惩戒的教育无异于纵容。”的确,在《红楼梦》中薛姨妈的眼里,恶贯满盈的儿子呆霸王薛蟠都是完美的。这是人性,无可厚非。但你的教育方式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害了孩子,值得每位为人父母者深思。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最怕心肝宝贝营养不良、吃苦受冻,却不明白衣食无忧、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娇气、爱闹病?其实,原因正是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了。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源泉。但爱心决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植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交换而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父母是孩子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模仿对象。  相似文献   

6.
滥施父母之爱的本质并非是父母之爱过多的结果,恰恰相反,那是父母之爱不足的表现。真正的父母之爱,是有利于孩子享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有利于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的。  相似文献   

7.
爱与累     
爱是分等级的,太深的爱,副作.用就是累。在有自己的孩子之前,我不明白这一点。我享受来自父母的、男友(后来成为丈夫)的,还有哥哥姐姐的爱,同时也轻松地回报给他们我的爱。  相似文献   

8.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10.
咪蒙 《女性天地》2014,(8):62-63
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对是真爱。哪怕孩子长得再平凡,在父母眼里都是艺术品——孩子一旦进入父母的视野,永远是自带PS和柔光处理的。哪怕再理智的人,生了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点夸孩子和秀孩子的冲动——毕竟,亲手制造了一个小生命,容易陷入这种神奇感、成就感、新奇感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1.
报载:吉林省梅河口一位老太太溺爱孙子,每顿饭给孙子作三个揖、磕三个头后,孙子才肯吃饭。天津市66岁的梁老汉视孙子为心肝,谁知一天竟被孙子拿牙签扎瞎了一只眼睛。某科研所对城市875户独生子女的家庭调查显示:老人过分宠爱孙辈的达743户,能配合孩子父母进行教育的仅132户。老人爱孙,人之常情,“隔代亲”老人爱孙,人之常情,“隔代也没什么不好,但要爱得有理、护得有道、亲得有度。如果一味放纵,不鼓励孩子读书明理,不教育孩子纠正毛病,不帮助孩子区分善恶,就会适得其反。现在,社会上“小辈潇洒,老辈苦煞”、“爱幼有余,敬老不足”的现象,与…  相似文献   

12.
女人常常会说:爱一个男人,就应该接纳他的一切:相貌、贫穷、经历和梦想。但是,如果这个男人还有个孩子,你会勇敢地扛起"妈妈"的担子,为了爱他而不惜放弃一切去做个好妈妈吗?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6月,著名励志作家刘墉的新书《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第二辑)》结集出版了。这套书是刘墉为普天下的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其中也蕴含着他对孙辈深深的关心和牵挂。谈及如何做爷爷,刘墉说:"老人和孩子可以亲,但是不能腻!我的爱不能超过儿子、儿媳对孩子的爱。"在中国,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人:他们一心扑在儿女身上,想方设法地把儿女拴在自己身边,企图掌控儿女的人生;等儿女成家生子后,他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孙辈身上,百依百顺,娇宠溺爱不说,甚至越俎代庖,想要取替父母的地位……老人怎么爱,才能不越界?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作家刘墉,一起看看这位智慧的老人,是如何做父亲,做爷爷的。  相似文献   

15.
参考消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孩子受宠 未必不好罗马的一家心理研究所对300名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企业主管进行采访和调查后发现,小时候被家长宠爱甚至有些溺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调查发现,62%的成功企业主管坦言,他们在孩童时期都被家长宠坏了,他们能够轻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且一向我行我素,从来不必顾及父母的意见。   参与这项调查的心理学家认为,被家长宠爱的孩子一般来说都更加自信,与那些很少得到父母关爱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往往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因为小时受家长疼爱较多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多地通过与其他人…  相似文献   

16.
这份备忘录以孩子的口气提醒父母对待孩子时的注意事项: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相似文献   

17.
帮孩子建筑自尊心小屋文/晓日明关照。在生活和学习上,父母应多关怀、照顾、体贴,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接受、尊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当无条件接受;不合理的要求,应解释清楚,说明事理,以防孩子对父母产生防范心理。诚实。家长...  相似文献   

18.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1,(4):86-88
接受愤怒 为了处理自己的愤怒,我们要公开地承认、优雅地接受我们就是在生气。五千万的美国父母没有错——他们都生过自己孩子的气。我们的愤怒有一个目的,即表达我们的关切。在某些时候,不生气表明的是漠不关心,而不是爱。有爱,就无法避免生气。  相似文献   

20.
农娣 《女性天地》2006,(3):43-43
你怎么也弄不明白,你小时候父母对你十分严厉,为什么现在对你的孩子却如此宠溺,这种宠溺甚至让你在教育孩子上遇到了障碍。面对老人的做法,你该怎么办?宠溺之一:无限放纵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第三代,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中,变得重情感、轻理智,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