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在2014年底的也门政治危机中,胡塞武装与政府军发生激烈武装冲突,部落力量、"南方运动"分裂势力、"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等多股力量先后参与其中。当前,学界大多从教派冲突的视角分析此次危机的原因。本文认为,此次危机凸显出也门长期不稳定的周期性现象,部落政治力量的不平衡才是动荡的根源所在。在这场政治乱局中,无论是胡塞武装对部落利益的侵袭,还是哈希德部落联盟内部争端的出现,抑或是恐怖组织对部落力量的利用,部落因素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部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平衡和整合各种政治力量,对未来也门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的北非局势陷入动荡,为恐怖主义在该地区的扩展提供了机遇,秉持伊斯兰极端组织教义的"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不断扩张,北非、中非、西非和东非面临的反恐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主要探讨了"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在非洲的历史源起和发展。通过分析过去数年"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的袭击和绑架事件,归纳了该组织在非洲的行为特点,并认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在活动地域上逐渐南移,在组织构成上更加"多元",在组织架构上不断"碎化"。结合相关当事国和西方国家对非洲恐怖主义的应对策略,中国应当对"基地"组织马格里布分支的扩张保持必要的警惕。  相似文献   

3.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在"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合作、隶属、离心与自立的历史演变。目前,这两个恐怖组织为争夺全球"圣战"运动的主导权和正统性,围绕领导权威、话语叙事和国际声誉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反映出二者关于全球"圣战"运动围绕首要敌人、核心关切和暴力程度的路线分歧与战略较量。"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双煞并立的两极格局导致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也使得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加深。对此,国际社会需要审慎研判"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之间合流、分立或共治这三种可能的关系发展趋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也门动荡和转型的一个特点是“和平”过渡,另一个特点是恐怖活动泛滥。恐怖势力在也门的动荡与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活跃的态势,并采取了新的手段与策略,具有新的目标;也门政府力求确保将恐怖威胁遏制在一定的限度内,避免恐怖势力扰乱政治与社会转型;也门是当前美国在西亚北非反恐的核心区域之一,美国不仅要直接打击也门的恐怖活动,还试图通过在也门的反恐行动,有效遏制西亚北非的恐怖势力。恐怖活动对也门转型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和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下半年以来,也门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对国际社会尤其对美国造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门北部的胡塞主义者叛乱和基地组织在也门的重新发展壮大,是国际反恐怖阵营的主要关注点。由于经济落后、社会不稳等因素,再加上传统的尚武文化,也门很难在短期内摆脱恐怖主义问题的困扰。虽然美国面临来自也门的严重恐怖主义威胁,但由于受困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美国不可能在也门开辟反恐第三战场。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下半年以来,也门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对国际社会尤其对美国造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门北部的胡塞主义者叛乱和基地组织在也门的重新发展壮大,是国际反恐怖阵营的主要关注点。由于经济落后、社会不稳等因素,再加上传统的尚武文化,也门很难在短期内摆脱恐怖主义问题的困扰。虽然美国面临来自也门的严重恐怖主义威胁,但由于受困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美国不可能在也门开辟反恐第三战场。  相似文献   

7.
利比亚战后未能实现政治和经济重建,相反却陷入了严重动荡,恐怖极端势力趁乱进入并大幅扩张。利比亚战后乱局形成的原因众多,其中部落因素成为造成当前政局动荡的主因之一。具体而言,部落因素对政权过渡、经济重建、安全环境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多重影响。此外,在利比亚未来的政治和解及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部落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8.
“9.11”后,美在全球推行反恐战略,也门政府在反恐和伊战上的挺美立场引起也民众的普遍不满,反对派严厉批评政府的现行政策,部族割据势力及“基地”组织等伊斯兰极端组织则利用民众的宗教与民族情绪,制造了多起针对美欧国家和也政府目标的恐怖袭击事件。目前,也门政府虽能控制局势,但预计未来暴力、叛乱事件仍将持续不断。  相似文献   

9.
我曾长期在阿拉伯也门工作,多次到过也门文明的发源地马里卜省,在那里目睹了不少鲜为外界人们所知的当今也门部落生活实况。这里试述一二,供读者参考。部落组织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各省省长由总统亲自任命,他们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是除了首都和其他主要城市外,对于边远省份来说,中央政府的管理权限是鞭长莫及的。那里的部落酋长拥有极大的地方势力,中央政府的法令、决议都得先征得他们同意,否则不过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0.
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伊斯兰极端主义重要形式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日益成为多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员工具。考察圣战萨拉菲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过程。从本质上看,圣战萨拉菲主义主要汲取和发展了中世纪和近代极端教派、沙特瓦哈比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激进思想,是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互动的产物,在激化地区冲突与暴力恐怖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最大的分支,西奈分支源起于2011年埃及乱局之后的西奈半岛。该组织虽然在2012~2013年经历了埃及政府的数次打击,但仍然依靠其主要力量在西奈半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发展离不开埃及国内特殊的极端主义历史背景,同时受到西奈地区贫困社会现状的刺激,更受到埃及军队在西奈地区反恐举措失当的影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源起和发展,为分析"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中埃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在埃及的滋长和扩张带来的地区安全隐患,更值得中国持续关注和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政治过程理论,从政治机会、组织能力、框架化过程等角度探讨突尼斯"定叛"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影响。突尼斯"定叛"主义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过程:2011年突尼斯政权更迭后,政治精英的分歧与骤然开放的政治环境为"定叛"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机会,致使本土原有的"定叛"主义资源得以重组,"伊斯兰教法支持者"组织等"定叛"主义组织先后建立,并通过宗教话语实现了小幅动员;2013年后,尽管突尼斯政治精英的分歧逐渐弥合,国家监管力度增强,但"伊斯兰教法支持者"组织通过与"伊斯兰国"组织、"基地"组织两大国际"定叛"组织建立联动网络,增强了组织能力,通过革命话语的框架化方式引起激进"革命"青年的共鸣,实现了运动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习惯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以部落为基础的各远征军在被征服区域的长期驻扎,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引起的阿拉伯部落迁徙活动,将这些部落的语言习惯带到了他们生活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当地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变迁,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且渗透着某些阿拉伯部落语言习惯的各种方言,使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呈现出通用阿拉伯语与千姿百态的阿拉伯方言并存的局面。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习惯上固然有很多差别,但历史上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其方言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也门与海湾地区有陆路走廊相通,阿拉伯半岛与苏丹隔红海相望,也门人曾是伊斯兰征服运动的主力军,盖哈坦人及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一些部落曾西渡红海迁居苏丹或东涉沙漠迁居阿拉伯湾沿岸等情况,这三个地区的主要方言,存在相似现象,现将词法方面的某些相似现象简述如下: 一、将一些词中的读成 苏丹方言将等读成也门人将读成阿联酋人将读成。 有些阿拉伯语言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和  相似文献   

14.
也门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国家之一,在中东地区发挥着独特作用。当前也门变局已成为构成西亚北非动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可能对中东格局、地区力量对比、阿拉伯世界发展前景,以及域外大国角逐态势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初期 公元628年,先知穆罕默德向阿拉伯半岛上的国家和部落发出皈依伊斯兰教的号召,但各方反应不一。也门作为波斯帝国的行省是否皈依伊斯兰教,要看波斯王的态度而定。而波斯王不但反对也门皈依,而且命令他在也门的代理人巴扎尼逮捕先知。逮捕失败不久,波斯王被他儿子希拉维所杀。希拉维上台后遂命令巴扎尼皈依伊斯兰教。也门皈依伊斯兰教后,于632年派出庞大代表团到麦地那,宣布也门并入阿拉伯帝国。先知热情地接见了代表,对他们顺从真主之举给予了高度赞扬,宣布也门为阿拉伯帝国行省,任命巴扎尼为省长,派出传教师到也门传教,协调各部落之间的关系,协助巴扎尼管理政教事务。 伊斯兰教的传播是以武装讨伐为后盾的,许多部落在武力讨伐下只得皈依伊斯兰教,但这种缺乏思想和社会基础的皈依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在皈依出现高潮时,半岛上出现了一些反对先知穆罕默德的伪先知。他们号召穆斯林不交纳天课,不承认穆罕默德为真主使者,不承认正统哈里发。也门的艾斯沃德·温萨是最早出现的伪先知,632年初,他从帖哈麦起事,攻占了纳季兰,侵入萨那,杀死萨那市长巴扎尼,强占其妻,征服了迈兹海杰部落,自称也门省长。艾斯沃德的叛乱震动了整个阿拉伯半岛,许多对新生的伊斯兰教及其政权持怀疑态度的人相继叛乱,使  相似文献   

16.
在也门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政治伊斯兰运动经历了从政权异见派转变为政治参与者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激进化的特点。政治伊斯兰运动的崛起对当前也门国家重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也门政治危机仍在持续,以胡塞武装为代表的激进政治伊斯兰势力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但也门现代历史中维持国家政局稳定的经验表明,"融入—温和化"模式对也门未来政治重建和社会转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以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坚持超前谋划,坚持夯实基础,坚持务求实效,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如何做好"三个坚持"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国"组织对什叶派的敌视和攻击既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也有出于现实考虑的策略运用。"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构成了双重威胁。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方面,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对其进行打击。叙、伊两国内外环境的不同,使得伊朗在两国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效果深受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域内外大国的影响。总体来看,伊朗初步实现了消除"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威胁的战略目标。然而,以"伊斯兰国"组织为代表的逊尼派极端势力对伊朗的威胁短期内仍难以彻底根除。  相似文献   

19.
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和"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加剧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内部分化,迫使"基地"组织作出"拓展网络"、"重塑权威"、"改善形象"三大战略选择。"支持阵线"的发展及演变集中体现了"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战略考量,即借助叙利亚内战强化以暴力革命手段推翻世俗政权统治和推行伊斯兰统治的理念,利用叙利亚脆弱的政治进程整合叙反对派以加速本土化进程和拓展跨国网络,重新树立"基地"组织对国际"圣战"运动的权威。为实现"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长期目标,"支持阵线"于2016年7月宣布同"基地"组织脱离关系,更名为"征服沙姆阵线",并于半年后同叙反对派多个组织合并组建"解放沙姆组织",凸显了"基地"组织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破坏叙利亚和平进程、躲避国际反恐力量打击、重塑自身权威的图谋。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在美国反恐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美国与阿巴两国在反恐合作上矛盾重重,纷争不断.奥巴马的"阿-巴反恐新战略"旨在打击"基地"组织,改善该地区安全形势,确保美国不再遭受恐怖袭击,并恢复其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和影响.但美国自身面临着金融危机压力,且阿巴战略显然是一套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综合治理的战略,阿巴地区法律的缺失以及特有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情结等长期困扰中亚南亚反恐合作的制约因素并未消除.这一系列困难和障碍不可能使美国成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主宰,更不足以破解美国面临的全球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