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略论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双重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实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全球化 ,即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主观战略决策的全球化。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反全球化” ,前者是全球化的客观制约力量 ,其典型表现有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等 ;后者不是反全球化本身 ,而是反不合自己利益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亦存在着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价值观上的矛盾和冲突。造成这些冲突的最终根源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此外,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认识的差异也是导致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较之不进行经济全球化,能够带来全球福利的增加,即“经济全球化利益”,从而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主体取得“多赢”或“双赢”提供了可能性。经济全球化的我国内外的利益关系是正和博弈的利益关系,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内外利益关系是“双赢博弈”,也可能是“赢大于输博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是我国对外利益关系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我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与国外合作做大经济全球化利益的同时,争取分享到更多的经济全球化利益。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亦存在着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矛盾。造成这些冲突的最终根源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此外,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认识的差异也是导致价值冲突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意促成的。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主要涉及制度安全与经济安全。我们要采取正确的对策适应和充分利用全球化趋势,同时对其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论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如一把"双刃剑",它既使人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广泛、更深入,又使人类之间的鸿沟更深广,矛盾更复杂。由于全球化时代仍然存在国家利益的冲突,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安全都受到来自别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加强对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全球化时代需要理性的爱国主义,即要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战略的眼光理性地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一切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着眼。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要注意在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的方式与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试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反贫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仅不能平等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 ,反而造成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贫困化趋势日益严重。因此 ,发展中国家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应对贫困问题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尽早走上富国强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正以一种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逻辑和严峻现实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张的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过程,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职能、民族主权、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文化主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最大的并拥有巨大经济潜力和政治能量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应从本国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来决定参与全球化的领域和战略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全球化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治家日益担忧中印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其自己的经济、尤其是就业的影响,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威胁是被人误解的。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全都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但也面临全球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产生冲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为维护现代国家安全的重要要素。只有以伟大的民族精神为支撑,才能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媒介帝国主义”与传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了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导致了传播霸权与媒介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开发和控制了现代通讯与传播技术,形成了新的"媒介帝国主义",使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体系的建立受到影响和支配,国家文化主权也遭到严重威胁.科技全球化下的媒介已成为强国用以雏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出现。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排斥文化的多样化属性,然而,在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总是表现为"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国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更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文化自觉",以"我"为主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中国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流行的“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为了迎接当今经济全球化等挑战而作出的理论变革和价值观念更新,是一种面向新世纪的“新政治”。“第三条道路”倡导的价值观变革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现实依据:基本前提是全球化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阶级基础是西方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思想基础是冷战结束提出的更新理论纲领的新要求;现实依据是西方社会民主党竞选执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特征是:资本的全球扩张使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国际金融垄断阶段;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跨国资本掌握着全球经济的“命脉”,并强行规定全世界生产的总方向,决定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性质。资本全球化虽然为缓解旧有矛盾提供了某种契机,但资本超时空限制地对剩余价值的榨取,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在新的基础上日益积累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WTO与“国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由民族经济国际化阶段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 ,世界市场、国际分工、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具有了新的特征 ,WTO替代GATT成为必然的结果 ,与此同时 ,“国家经济”也成为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经济关系的载体。理解经济全球化、WTO与“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把握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经济关系的关键 ,也是分析和确定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行为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筑“社会伙伴关系”来加强社会合作 ,改变社会各阶级、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 ,使社会始终能够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序进行 ,是“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在我国现在的各社会阶层之间构筑一种合理的“社会伙伴关系”是我们正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 ,对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存有分歧和对立。美国主流媒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具有两面性。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世界性的新闻自由流通受到制约。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 ,需以新的理念即“信息传播 :从知识论的话语切入”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新闻传播新潮 ,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国际新闻传播体系的策略方面 ,似应不拘泥于绝对的平等 ;东西方应以理性和新视角作出互补 ,达到共存。改善全球新闻传播生态所需要的是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并同资本的全球性扩张和西方文化的扩张部分地相重叠,但全球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在内涵上,全球化又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并以经济金球化为主导.全球化对国际体系中的传统原则及规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主权的部分让与和本质上的不容侵犯是其中的一个悖论,因此,规则的相应调整及主权的让与和捍卫两种趋势的整合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状态.经济全球化使参与主体间相互依存的非对称性问题更加突出,数字技术不仅没有填平贫富鸿沟,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国际政治经经济体系核心区与外围地带间的差距,全球化与边缘化的矛盾是国际社会不容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生态文学,在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影响到了中韩两国的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后,中韩两国诗坛上先后兴起生态环境诗。虽然中韩在社会基础、诗歌自身发展等因素上存在着各自差异,但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下,生态环境诗则形象地表达了两国诗人对工业文明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