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年以来,“四人帮”在物质利益问题上散布了许多谬论,制造了一系列混乱。张春桥早就鼓吹马克思主义“不讲究什么物质利益”,姚文元则说什么只有“修正主义强调经济利益”。张春桥还叫嚷:“只要革命搞好了,八亿人民生活再苦也没关系”,“只要阶级斗争抓好了,就是颗粒无收也不要紧”,等等。总之,他们肆意割裂阶级斗争同物质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两者歪曲成为水火不相容的事情。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归根到底,是由剥削阶级无偿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劳动这种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上的对立而引起的,即阶级斗争是在对立阶级物质利益相冲突的基础上产生的。否认了物质利益,也就从根本上否定  相似文献   

2.
当前理论界正在开展“人民内部有没有阶级斗争”问题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人民内部有阶级斗争,而且我国目前的阶级斗争突出地和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剥削阶级消灭以后,还讲人民内部存在阶级斗争,这在理论上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斗争从来就有其确切的含义。恩格斯说:“(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  相似文献   

3.
一、对阶级斗争概念的不同理解 1、对阶级斗争的内涵有四种意见: 有的认为,广义的阶级斗争除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外,还包括人民内部工人与农民之间和工人内部的斗争。有的认为,只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劳动(包括体力与脑力)人民内部的矛盾、斗争,不是阶级矛盾、斗争。 有的认为,阶级斗争包括废除私有制、消灭三大差別、消灭小商品者等。 有的认为,如果说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是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也是阶级斗  相似文献   

4.
自从阶级和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产生了“阶级调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阶级调和”的理论与政策在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研究和批判这种“理论”,能使我们深入认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本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正> 苏联在1935年到1938年间,开展了一次肃反运动,惩办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扩大化,给苏联及整个国际共运带来了十分深刻的教训。扩大化发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客观的、主观的方面。其根本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由于国内外敌人的破坏,但斯大林主观上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本文仅对此作些分析。一、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估计是肃反扩大重要理论依据应该指出,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它剥削阶级的斗争。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当苏联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把这些反映在宪法之中。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明确宣布:苏联社会“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但是,斯大林对剥削阶级消灭后阶级斗争的状况和特点缺乏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正> 王学典同志《“阶级观点”再认识》一文(《史学理论》1988年第2期.以下简称王文)认为:阶级对抗、阶级斗争主要是指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本身,阶级剥削和压迫是阶级社会前进的动力,剥削者作为一个阶级和劳动阶级一样是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创造者,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要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即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王文虽然不乏启发意义,但就其基本见解看,几乎都曲解或误解了经典作家关于阶级观点的基本思想.为了正确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很有必要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当前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正确理解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与繁荣历史科学极为重要。(一) 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人类社会是在阶级对抗中前进的,社会生产也是在阶级对抗中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除原始公社外,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这些阶级的斗争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但是,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同时,总是提醒人们注意: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以“研究”列宁的名义,对列宁主义进行肆意的歪曲、诬蔑和攻击。这种所谓“学术研究”是资产阶级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严重的思想政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列宁哲学思想进行歪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图否定列宁哲学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为此,他们制造了种种谬论,本文在此略加批驳。 一 批判把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的谬论。 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列宁的哲学观点“同马克思的观点是不相容的”;Z·A·约尔  相似文献   

9.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眉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必须作好长期斗争的精神准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专政职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处理当前我国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这是我们党对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领域里,人们常用“人还在,心不死”这句话来说明剥削阶级分子的本性不改和阶级斗争的长期性。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实践和认识:我们越来越感到“人还在,心不死”这个提法不科学,有必要进行一下探讨。 首先,“人还在,心不死”这个提法不符合我国改造剥削阶级分子的基本事实。叶剑英同志在国庆三十周年大会上,对我国目前的阶级状况  相似文献   

11.
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核心。在社会历史的研究过程中,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作为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历史遗产作出批判的总结,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的历史主义者之间的根本分界线,也是当前学术思想领域中两条道路、两种思想尖锐斗争的矛盾焦点所在。至于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去对历史遗产作出批判的总结,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工作者的认识上和实践上,问题也还不能说已经得到完满解决。怎样在历史研究的科学实践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近来在学术界展开的关于历史主义和阶级观点问题的讨论的实质。在讨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原因。把阶级斗争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都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特别重视,并且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甚至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误认为是阶级斗争学说。偏离了科学的阶级划分标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原因。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套关于划分阶级的科学标准,但在合作化中,却把“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为分析社会阶级关系的依据,从而偏离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性。以“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划分阶级,是导致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错误估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四人帮”的“全面专政”的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在思想领域”专政。按照“四人帮”的解释,所谓“全面专政”就是在一切领域,即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所谓“在思想领域”对资产阶级专政,就是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专政。姚文元说:“上层建筑一切反动思想都要实行专政”;梁效说:无产阶级“必须加强对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有效的专政”。他们一口咬定,如果不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他们鼓吹用专政的办法消灭资产阶级思想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我们把这种观点概括为“思想专政”论,并对它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4.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在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时,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斯大林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在理论上不承认在无产阶级专政整个历史时期社会上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而这正是原来赫鲁晓夫上台的主要原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后,人们的看法有了改变,一些同志认为,斯大林在一九三六年宣布剥削阶级的消灭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但又认为斯大林“当时对剥削阶级残余势力和影响估计不足,而后来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还灵不灵?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还是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一、革命导师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333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一科学论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以《决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中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近两、三年来,走私贩私、受贿行贿、贪污盗窃、投机诈骗等严重犯罪活动明显增加,在少数地区、少数人员中相当猖獗,正是阶级斗争“激化”的表现。一些严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原是十七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的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是针对封建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和民族压迫政策而提出来的,一般地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在历史上促进了一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立,因此在客观上起过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是由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在存在着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情况下,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根本不可能平等,被压迫民族也根  相似文献   

19.
略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致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格等人》)列宁也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列宁:《再论杜马内阁》)毛泽东同志也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丢掉幻  相似文献   

20.
三、如何考订 考订史料中的记事,是为了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在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社会中,史料主要是出于剥削阶级之手;他们各派所制造的虚伪记事并不相同。而在污蔑劳动人民和歪曲历史方面却是一致的。关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不先辨明史料的阶级性,就做不到实事求是的考订;而剥削阶级的历史工作者为阶级偏见所限制,不能也不敢去辨别史料的阶级本质。因此,过去的考订在和阶级斗争无关的问题上,在封建统治阶级互相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