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土建筑文化与异质建筑文化的交织是形成今天日本建筑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交织过程的特点、层次以及形成这一交织的原因,最后通过中日对比,提出日本建筑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建筑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建筑在社会大众对现代建筑的种种质疑中诞生了.它不受任何法则束缚,主要表现为多元与折衷,在建筑文化上既反映了新技术的时代性,又表现了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的特性.后现代主义注意建筑的文化与传统,积极地拓展现代建筑中未包容的文化内涵.后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对现代建筑所提倡的建筑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修正与超越,从而使建筑的发展又走向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建筑反映着社会的结构,亦即社会的物质现实和思想意识.因此,社会文化的变革和要求,必然反映到建筑上.经济、文化、艺术、思想、信仰、民族和时代的特征等,在建筑语言上都会得到相应的反映.本文从汉字与建筑的关系入手,对古代伦理文化对建筑空间组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建筑装饰的文化关联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揭示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对古代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反映得出一个较为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雏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建筑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并对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及现当代建筑的深入分析,初步建立起建筑与文化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土建筑文化与异质建筑文化的交织是形成今天日本建筑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交织过程的特点、层次以及形成这一交织的原因,最后通过中日对比,提出日本建筑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建筑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探讨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演绎及对中国的影响,从西方现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到对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建筑的影响,不难看出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逐渐相容相生,进而不断探索,走中国建筑"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辽南京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也是北京踏上都城之路的起点。统治者的易主、城市地位的改变,使之在建筑文化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内容与特点。本文从南京城建筑文化对前代的继承、建筑文化的政治性、多民族文化交融、寺庙文化、建筑技艺等方面,对辽南京建筑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其内容、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本文主要从"礼制"和"风水"两个方面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受"全球化"的显著影响,地域建筑文化在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传承、保护与更新发展的诸多现实挑战和问题。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分析地域建筑文化发展现状,包括古建筑保护、历史老街区保护、传统城市格局与风貌保护、新建筑的地域文化精神体现等诸多方面状况,通过对"新型城镇规划与地域建筑文化保护"、"新型城镇建设与地域建筑文化传承"、"新型城镇的城市文化营造与地域建筑文化更新发展"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提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匹配的地域建筑文化发展策略,达到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发展的目标,弘扬与发展本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建筑界的两种共存和一种冲突,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建筑。重视对建筑传统性、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当前中小城市建设发展中现代化与传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例,着重论述了现代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延续间趋同与存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建筑界流行一股“欧陆风” ,本文结合建筑历史阐释了“欧陆风”的基础 ,并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美学思潮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欧陆风”产生流行的原因 ;分析了“欧陆风”存在的不合理性。文章认为在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 ,不应盲目崇尚西方文化 ,应结合传统 ,挖掘地方建筑特色 ,创造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3.
技术传播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转移与传播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关技术的转移与传播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分别论述。从社会文化的层面阐述了技术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在地域之间转移与扩散时社会文化对于技术的整合 ,指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观念、文化主体以及文化圈层对于技术实现与社会融合时所表现的不同功能。通过系统地分析社会文化对技术的整合 ,深刻揭示了技术传播中文化因素影响的重要性。文化因素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从哲学的角度阐发社会文化与技术传播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是推动人类建筑与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两条主线。东方和西方为国际现代建筑文化的形成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因此,国际现代建筑文化是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而保护民族建筑文化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5.
当代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竞争的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在设计风格日趋国际化、趋同化的背景下,深入发掘传统设计文化并使之现代化,已成为当代设计竞争的关键.通过对传统建筑设计文化的分析与再认识,来探索传统建筑的现代性转向,以期能为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认为它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分析了“和”文化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认为“和”文化构成了古代朝贡体系的文化基础,但在近代外交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智力源泉;指出“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哲学、美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透过当前剧烈变动的建筑美学发展动向,分析了信息时代建筑的审美体验的变革,指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建筑审美体验包括:注重交流、交互与大众参与的建筑审美体验,数字图像的视觉冲击与瞬时性审美,“沉浸式”体验与虚实的反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建筑的发展,建筑中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当代建筑发展中建筑地域性表达的较为重要的方法,同时这也为解决当代环境与社会问题提供了更为综合和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析礼制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素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空间格局、比例尺度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结合实例分析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充分反映了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