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来 《浙江学刊》2005,(1):5-14
我在讨论梁漱溟晚年著作<人心与人生>(1975)的论文的结尾处曾说:"他的这种‘以事实证理想'的信念贯穿其一生,虽支持他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他的心理学之作,但实际上,其心理学部分的价值并不甚高,他的更重要的贡献可能仍是在其伦理学的一部分."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5页.本文即以其论伦理的思想加以叙述和讨论,以观察儒家传统对于现代性伦理的反应,最后则就其"他者"优先的伦理思想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2.
儒家以"天"建立了"德治"思想的本体论依据.通过"道德-天-政治"间的内在联系,儒家"德治"思想获得了存在的根源性意义.儒家"德治"思想从形上学角度赋予了"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且符合平民百姓的个体政治认同,并在深层意蕴中确保了人性趋于至善的可能性,为人类社会完美的政治理想实现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儒家"德治"思想中,人们又可以找到的人与自然间,人际关系间,社会群己间,人自身关系中,诸多"和谐"的哲学意蕴.从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出发,儒家"德治"思想存在着道德理想主义倾向严重,无法回避道德法律化的弊端,难以打通的"内圣外王"之道等弊端.但儒家将"善政"与权力运作主体的道德理性及个体人性完善、改造相连的智慧,直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现代倡导和实践"兼容并包"理念的一个最佳典范,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则被人视为实行"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一个不可企及的范本.本文以蔡元培为中心,从史料出发,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兼容并包思想的形成过程作了梳理,对他在担任教育总长与北大校长期间所实施的教育方针及采取的变革措施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文章认为: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的价值理念,并以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揭橥的"思想自由之通则"作为包容思想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其一生行事来看,他既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也有很不宽容的男一面--这在他作为利益之争的当事者一方时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多元冲突的现代社会背景下,除了思想上的包容和人格上的容人之量以外,还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容纳、协调和整合彼此之间有着各种矛盾的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机制,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国道家思想在李白诗歌中的文化传承.第一部分简析了李诗中反映的道家批判精神等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指出了李白既人世又出世的复杂心态;第三部分论述了李白诗歌中的"物我合一"虚静"真人"等超然出世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恒 《浙江学刊》2006,(2):213-218
本文试图对朱光潜的"人生的艺术化"理论进行全面解析,概括出四个维度的思想内涵即"出世入世说"、"情趣中介说"、"生命自由说"和"真善美统一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中国诗歌的母题——月亮,是中国诗人主体心灵、价值的象征,即入世与出世、儒与道的矛盾心态和价值观的象征。月亮原型的内涵,一以“嫦娥奔月”等为深层的入世一出世,即儒道价值观的冲突;二是友谊和爱情的人伦追求;三是合于自然的本体的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家园感。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4):105-108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当代著名哲学家钟泰先生以"学贯孔、老二家,而又益之以恣肆"之语对庄子的地位给出了评价。庄子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风范显示了他的出世精神。司马迁在为庄子做传时,没有过多解读他的思想,而是列出了他的几篇代表作,之所以选择这些篇目,当是表达了司马氏对庄子的认知,因此,我们研究庄子,就不能忽视距离庄子最早时期的社会有关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良在汉兴后"隐居静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政治、个人等诸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张良深受秦汉之际道家思想的影响:秦汉之际的道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思想有所不同,道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法家及神仙方术等思想的影响,呈现出多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政治、社会、策略、修身养性等各方面均有所侧重。所以,在张良身上存在着入世之"道"和出世之"道"两种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并不矛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他的批评成果不仅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断选择、不断徘徊、不断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显现了"主流"批评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周恩来儒家传统文化元典中"新仁学"思想和精神并通过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功能,来彰显周恩来一生深濡儒风,倡行"新仁治"天下的高风远致.我们对过去的思想文化传统和涉及治国方略的传统,批判或否定的太多,太个人世俗情绪化,仅凭个人一人之好恶就决定天下之好恶,纯"人治"的政府机制和公权取代了起码的理性"仁治"和"法治"之判定标准,而正是<论语>这本儒家元典内在的"中国书"与周恩来这一伟大人物渊博的学识和完美的儒教人格的内在关乎与联系.  相似文献   

11.
胡建民 《创新》2013,(5):98-101
苏轼一生以历史人物为对象写过多篇人物史论,这些文章围绕与历史人物有关的重大事件,以儒家的"仁政"思想为评论的参照标准,或作考证,或生感慨,或正面论述,或借为针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呈现出作者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是苏试散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类。  相似文献   

12.
北宋后期的党争对苏轼的政治热情造成严重打击,苏轼的佛教信仰逐渐抬头,华严宗的平等空观则极大消解了苏轼的忠君观念,使之逐渐游离出儒家思想的范域而趋向庄禅,从而与陶渊明纵浪大化的自然心性产生共鸣.柳诗虽亦为苏轼所欣赏,但其清峭的风格与苏轼晚年平和淡泊的心境越发疏离,因而并不能与陶诗等量齐观.苏轼和陶而不和柳反映了苏轼晚年文化心态及审美趣味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北宋后期士人入世精神的衰颓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结合赵丰的散文随笔创作实践,剖析了他的大量文本,论述了赵丰在散文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他的哲学随笔艺术方式独特,独辟蹊径;在写人状物方面,他融入了禅宗的意境,叙事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他的游记风格独特,融入的是与景物相得益彰的思想火花,与景物身心交融的情感表述,提升了自然景物的美学意义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现代新儒家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虽与"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截然不同,但其文化精神仍与现代化精神之间存在着"滞差".因此,现代新儒家及其文化观在当今中国多元的文化格局中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然而,我们却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是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一元论的最大逻辑错误就是从"事实"如此推出"应当"如此.这种一元论思想是现代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并把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看做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元哲学基础,这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弱点和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孙琪 《学术交流》2012,(6):150-154
唐君毅是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人,他着重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层面,认为"游"的精神是西方艺术所缺乏的一种主体精神,进而以中西比较视野加以观照,指出其根源在"感通之德"。他虽未像徐复观一样使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完全呈现,但却有着隐在的表达:虚灵明觉心乃中国艺术精神之主体。唐君毅对中国艺术精神主体的发掘和发现,与徐复观阐释的"中国艺术精神"是有着内在一致性的。这个话题的终极指向,并非艺术,而是精神。  相似文献   

17.
左翼及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与儒道传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唐都学刊》2004,20(3):118-121
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的功能、内容及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认识与儒道传统思想的分野密切相关,是儒道两种思想艺术观念经几千年历史流变而在现代特定历史环境下走向极致的产物。儒道思想在互补交流中造就了灿烂的古代文学艺术。反之,则导致艺术的偏狭发展。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同样如此。当前,在总结现代文学史"极左"教训的同时,又出现了抑儒扬道、过分张扬自由主义而彻底消解左翼传统的趋向。以"和"的观念对左翼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进行整合,十分必要且相当迫切。  相似文献   

18.
郑平  赵彩花 《社科纵横》2009,24(3):83-84
屈原的人生和思想在中国古代士人群体中具有普遍性,因而屈原精神影响深远以至形成一种传统。从屈原入手考察历代士人在面对入世与出世矛盾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的复杂性:从屈原的自杀,到后人的离骚、庄子、佛禅,直至苏轼的三教汇通旷达圆融,从中可见士人处世哲学思想的逐渐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围绕规范"--续谈方法论意义上的规范宪法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来梵  郑磊 《浙江学刊》2005,3(4):138-144
在解说性的传统方法仍占主导地位的当下我国宪法学界,方法多元化的现象也已次第呈现,"规范宪法学"或可视为其中一端.它不是完全突兀的个人构想,而是秉承了"规范(性)法学"的深厚传统以及有关"规范宪法"学说的理想;它主张适度地返回规范主义,但又不至于完全退到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它以宪法解释学为核心的方法定位,但又涵盖更多的方法论上的视角和手段;它以三种的姿态力图"围绕规范形成思想",但又不断躬身自问"围绕"什么样的"规范"这一超"法教义学"的终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儒家人力资源的激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从而有效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是现代激励理论研究的重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中就蕴藏着丰富的激励思想,如"惠则足以使人"的物质激励,"修己安人"的表率激励,"爱而用之"的情感激励,"天下归仁"的目标激励,"尊贤使能"的成就激励,"无功不赏,无罪不罚"的正负激励……这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注重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值得现代管理理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