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从碾玉观音>入手,分别从传统雅文学的渗透,<碾玉观音>的时间表现艺术与空间表现艺术,套语与活泼口语几个角度,分析、揭示了宋话本文学的叙事美学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扼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法国意识流小说大师普鲁斯特以反传统的写作风格和反叛的艺术思想在文学界和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他的超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一直被视为法国20世纪上半叶甚至是整个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杰作.其随笔体风格和"以乱取胜"的叙述手法打破了常规,是对根深蒂固的规范准则的颠覆和对传统秩序的解构.在为我们带来全新写作风格的同时,普鲁斯特笔下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写作精神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著述精神和西方史学研究思想的影响,在叙述方法和艺术标准上以文学本位观念为出发点,他的文学史研究是带有史学精神影响痕迹的对文学发展进行自主叙述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的诗歌<吉檀迦利>朴素优美而又蕴藉神秘,令人难以解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传统宗教文化对泰戈尔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思想内涵、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吉檀迦利>是宗教影响文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复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理论指出<了不起的盖茨比>实际上是一部综合了四个声部(文类)的复调性作品.本文重点剖析作品的中世纪传奇文学声部,从理论角度阐述主人公骑士般的传奇经历和爱情故事.限于篇幅,本文略论作品的其他三个声部阿尔杰传统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分析表明,这部仅有五万英文词的名著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所引进的足足四个文类的思想表达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从三十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看京派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史既有的研究成果一般性地说明了<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1937)是三十年代京派文学的重要阵地,新闻史尚未藉重这一个例来丰富<大公报>办报思想的说明.本文试图做一些补缺工作,即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角度将<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作出共相对应的梳理,阐明两者都分享着共同的社会与思想资源.着重评述京派文学基植于思想自由,并由"人性论"与"距离说"所涵盖的艺术特征,从而揭示其自由主义文学标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陌生化作为透视皮兰德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的审美视角,着重分析了剧作家在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的指导下处理戏剧创作中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以及运用创造性的艺术幻想突破意大利即兴喜剧的艺术界限,摆脱"文学反映自然"的美学思想,为观众展示了一个神奇梦幻、虚拟与现实相融的艺术世界,使其剧作在西方现代派戏剧中独树一帜、魅力无比.  相似文献   

8.
<我的安东妮亚>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作品风格舒缓清新,笔触精炼含蓄,人物形象逼真,充分展示了作者维拉·凯瑟非凡的艺术才华.从小说的形式结构、文风、叙事角度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人手,分析它的创作艺术,挖掘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打破传统音乐的惯用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技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从而揭开了近现代音乐运动的序幕.本文从他第一部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牧神午后>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德彪西的音乐艺术特征,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0.
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母亲花园>中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传统,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运用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隐喻来寻找黑人文学母系.沃特对传统的挖掘这一工作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脍炙人口 ,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由《再别康桥》这首诗 ,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文艺心理学研究到文学言语学探求,从精神生态的追问到生态文艺学的建构,鲁枢元以其富有原创精神和开拓气质的研究实践不断开拓了文艺学学科研究的领域,为推动我国当代文艺学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当文艺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遭到质疑、文艺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对象时,将鲁枢元的文艺思想作为个案加以反思,可能成为新世纪文艺学学科建设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童庆炳先生文艺研究方法个人特色的探微可以打开一扇介入其文论思想的窗口。笔者认为,童庆炳文艺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动态研究为主的“系统论”研究;二是以正—反—合论证为主要特征的“亦此亦彼”研究;三是中西互证、古今沟通的“对话”式研究。这三种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童庆炳文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色。运用这些研究方法,童庆炳对各种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4.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告别其童年,逐渐过渡到文明的历史阶段.种植业、饲养业、手工业的初步分工,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美术提供了新的物质载体.石料加工和陶器烧成……,为继后出现的铜铸艺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是我国工艺美术四大重点产区之一,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中,工艺美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存在盲目工业化、市场无序竞争、人才培养机制不良、缺乏创新、产业配套不足等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从产业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品牌建设、渠道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艺术已经发生了从精英艺术到大众艺术的全方位转型,视觉上的"好看"已经成为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了。这一变化广泛而复杂。传统意义上的精神活动被物质化的内核所操控,传统意义上的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划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被物质化的艺术、审美活动及其表现形态进一步改造、建构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价值取向产生着重要影响。视觉艺术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和人们精神生活变化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人是文化哲学的本质和核心,武术文化研究离不开与"武"相关的人本身。以拥有武技的武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角色及其处境为线索,从儒家、法家的文化传统所代表的现实秩序的兴衰与融合的历史变迁中梳理武人心理结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真实地理解历史文化变迁中武术与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层关系。整体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主流文化驱使下的社会秩序形成外部强制,逐渐使武人的自然性情趋于内隐而转化为自我控制和调整,从而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中实现了对暴力的文明转化以及自身心理结构的"理性化"。同时,传统武礼、武德的内涵也是在武人不断调整、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与发展的,并承载和体现了一定的儒法传统特征,这一过程整体上也影响了武术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学生当中传媒系类艺术类专业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准确了解他们的特点,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传媒类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幽默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幽默到底是什么 ?找不到明确一致的解释。幽默来源于生活 ,是学来的。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 ,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 ,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现代美术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意味着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应从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向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转变.因此,一个合格的美术教师,除具备较全面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文化修养外,还应是一个鼓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