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再度进入负利率时期.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经济背景下,负利率影响效果和作用方向并不与一般利息理论和国际表现一致.负利率对经济增长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条件,正负两方面作用此起彼伏、时高时低,负利率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从新中国(1953-2010)经济发展数据来看,整体而言负利率是对经济增长有损害.因此,笔者认为央行应坚持利率市场化的大方向,逐步放弃利率管制,消除负利率,让市场利率回复到均衡利率水平,以增加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我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转变为了负效应,并且利率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渐减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利率政策在实施时必须配合以货币政策等其他手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利率的负面影响吴高峰,李惠,潘学锋,严江华1995年央行为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曾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并已达到预期的,抑制了物价过快增长。这足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众所周知,利率水平的波动都有正、反两方面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S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央行冲销成本与冲销干预政策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央行在外汇储备流入加剧时,会通过压制国内利率方式以控制冲销成本,并注意根据冲销成本的高低来把控冲销力度,当冲销成本低时加大冲销力度,在冲销成本较高时减少冲销力度。可见,央行确实考虑了冲销成本对冲销干预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但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与有利于大规模冲销的制度因素的改革,我国央行控制冲销成本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央行冲销干预政策的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受到削弱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生活中市场成分的扩大使得利率市场化非常迫切。但自 1 996年 5月 1日以来我国央行连续 7次降息 ,使得我国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利率市场化任重而道远。利率市场化给了商业银行资金定价自主权 ,也使一种主要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产生了。利率风险可细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存在既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 ,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改进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模型基础上,通过在央行的损失函数中考虑利率政策工具的时序性以及引入利率平滑和稳定性因素,得到新的货币政策动态优化模型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通过最优化问题一阶条件解出结构参数不确定性条件下最优利率规则解,结果表明,在关注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的稳定性基础上,央行如果不考虑利率平滑和利率稳定性,名义利率的波动性会较大,而央行如果采取同时也稍许关注利率平滑和利率稳定性的目标函数时,其最优利率规则解对于保持一个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更有利,从而给出各国央行利率平滑调控的偏好证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给央行带来的成本,发现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存在显著差异.提高存款利率和发行央行票据都会降低央行利润,给央行带来成本,尤其当考虑汇率变化时,利率的成本尤为突出.相比之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较小,对央行利润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分析近年来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选择,我们发现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会考虑到票据与美国国债的利差,这可能与成本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下的央行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在我国经济中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其影响开始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引起了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治理流动性过剩成为央行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密集货币政策的不断出台显示了央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同时也预示了央行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走向.不断的综合运用准备金、利率以及汇率等货币工具来治理流动性的过剩,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之后,构建央行基准利率迫在眉睫。现有的基准利率既有央行为实现自身调控目标而设定的政策性基准利率,如准备金利率;也有代表市场机制形成的以CHIBOR为代表的基准利率。如何把政策性与市场性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对基准利率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能够反映政府货币当局的调控意志,是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关键。通过对央行选择基准利率的机理分析,利用实证的方法检验现有备选利率,提出可能作为央行基准利率的最佳选项,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之一,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代表了债券市场发展的总体状况。运用协整检验、VEC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央行票据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两项经济指标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提炼当前运用央行票据调控债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特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央行票据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关系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央行票据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要远大于受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两者之间缺乏互动。应从完善利率市场化、促进货币政策工具转向、推进两大债券市场融合等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体制变迁从1978年开始修订版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了央行的独立地位后,资本全部由国家出资,结束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理顺了硬预算约束下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随着证券市场开放,支持国企改革的现实需求,金融实践围绕利率和汇率机制改革、央行货币政策、培育资本市场等目标展开,初步建立的金融法规体系有效配合了经济转型和加入WTO后国家的金融战略调整,体现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时代要求,将按其内在作用规律进一步为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改革服务,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可控性、可测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作为我国正规金融机构补充的影子银行的存在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有较大负面影响,但同时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大概率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估测发现,2018年影子银行信贷总规模达729万亿元,占当年GDP90万亿元的809%。对此我们必须思考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快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进程,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既保证有效监管也给予适当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注重预期的引导与调节。  相似文献   

13.
面对1998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中央银行根据政府决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基本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的预计目标。1998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表现出间接调控力度加大、利率杠杆利用频繁、及时改变货币政策传导方向、积极配合财政政策等特点,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70年代起,利率市场化问题成了近30年来各国经济政策制定者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这一潮流之中。这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经验来看,就是利率市场化确实能够起到动员储蓄、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从教训来看,在宏观经济和微观基础建设尚不充分具备的时候,就匆匆实行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利率高涨及各种金融风险,最终与市场比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国自1996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利率机制微观基础的不断完善和健…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心支行,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结合大庆地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特点,提出把握两个基本点、增强三种意识、理顺三种关系、提升三项功能的工作思路,旨在探求在基层央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需要注重和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数理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因果关系检验与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论述了中国利率政策操作的走廊理论机理与实践,考察了2007年1月—2014年6月中国利率政策操作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央行票据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能有效引导与控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基本具备了基准利率的功能;在当前中国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意图能迅速通过基准利率传递并反映在市场利率上。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在利率走廊框架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特别是利用央行票据作为操作工具,已成为对流动性管理与引导市场利率的重要方式,这方面已积累相当的经验,为中国利率完全市场化下的利率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察近百年世界经济史,特别是美国“新经济”,我们发现利率与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现象有所发展。本文认为:世界经济周期依旧存在,但利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形,即:经济衰退期利率比较低,经济高涨期利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周光芝  胡捷 《天府新论》2004,(Z1):41-42
作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对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债是财政、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央行和财政部共同作用的债券市场在今年九月份出现了强烈震荡,充分暴露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协调上的问题国债市场缺乏流动性;国债利率未成为基准利率;发行策略单一,缺乏创新.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调整国债利率结构,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债发行要加大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9.
民间借贷属于非正规金融范畴,是指在金融体制中没有受到央行的管制和政府的监督,处于“地下”的金融活动。本文试图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对民间资本进行两方面分析:第一,民间资本利率的利率选择及效率;第二,民间资本在交易成本上相对于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需要多角度进行探讨分析的问题,也是可以将二者加以综合考察的问题。无论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演进中,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呈现的特殊变化轨迹,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展示了二者关系的一般性发展逻辑:从高度融合到经济增长对民生产生单向度影响,再到民生不仅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而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民生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样性特征。将民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民生指数进而考察民生建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研究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取向。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以民生指数反映的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从民生指数看,我国民生发展指数相对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从民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济增长对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加强,而民生建设也显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