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编辑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把关人”和“守门员”,编辑除了通过自己对社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做好稿件加工外,还对社会文化的建构起着控制和导向作用。如何做好稿件加工工作对出版工作至关重要。稿件加工工作的重要性对编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好稿件加工,首先要尊重作者,以作者为中心,从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其次要把尊重作者、以作者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编辑工作中,严格规范稿件加工程序,把稿件加工工作做得仔细再仔细。再次,编辑要勤于反思,重视审读,不断纠正错误,提高编辑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作为一种交际单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称呼语体系,因此称呼语的使用又能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英汉硕士论文中作者自称语使用的异同并从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角度对比分析其原因。英汉硕士论文的作者都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称自己,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体现了人称代词的“权势和同等观”和作者的礼貌策略;而由于荚汉文化的差异,硕士论文中用第一人称单数或名词指称作者的情况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享誉中外、垂训后世的军事学经典著作,它绝非向壁之作,它势必奠立于某种特定的社会实践。这一社会实践应是作者成书的那个特定的时代以及作者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基于此,本文将视野投向与《孙子兵法》成书年代紧密相关的吴楚战争这一战史领域,试图通过考察作者孙武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读解《孙子兵法》的文本,希冀在吴楚战争这一参照系的观照下,对《孙子兵法》作出更深刻、更全面、更客观的诠释,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继承和评估这部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隐含义,是指不在字面上直接表达出来,但通过各种方法能被读者所感受所理解的意义。所谓“话中有话”、“言外之意”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作者为什么在作品中把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含而不露,隐而不显呢?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跟作者当时所处的写作背景、生活情境或社会环境有关,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作者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社会中,其作品总是或多或少,或直接或曲折地反映生活。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不都能与现实社会的要求合拍,要受到种种制约,因而也就无法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直接显露出来。这样就转而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闻自由的两种不同认识论,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作者批评了主体论新闻自由观的唯心主义倾向,指出“天赋人权”自由观对社会的危害。同时分析了客体论新闻自由观的进步性和相对性,肯定了新闻自由是阶级意志的整体自由,并受媒介支配权和社会效果的制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作者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主张通过法律中介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维护正当的新闻自由,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理想问题的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社会理想问题的讨论综述李勇作者李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武汉,430072。关键词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特点社会理想合理性问题社会理想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古老的问题,同时也是过去国内哲学界关注较少的一个问题。在交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明代女真氏族制瓦解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私有制与阶级形成方面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女真社会与毗邻先进社会间的差异构成其发展的基本前提,这种差异既表现为经济类型上渔猎与农耕的区别,又表现为社会形态上氏族制与封建制的并立。基于以上前提,作者还论述了导致女真氏族制瓦解阶段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佛教的基本伦理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平等观念、克己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是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原则。佛教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些重要作用或影响,如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鼓励人们扶危济困或造福社会、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等。作者还就佛教伦理思想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意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文学公共领域是解读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有益视角。启蒙运动一方面是对以人为本的个人主体性的强调,另一方面是对理想社会公共性的期待。启蒙运动的这两个核心要素分别融入到18世纪作者文本创作、作品流通、读者阅读的实践之中。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的互动主导了由作者、作品、读者三者参与的实践话语,它们的语言交往行为是公众舆论发展及公共领域形成的依托。作者—作品之间的文本生产关系、作者—读者之间的文学批评关系,这两者的互动成就了公众舆论实践话语,在这种语言交往行为中,文学公共领域得以形成。文学公共领域借助文学作品,即以美学形式呈现的语言交往行为实践,推动民众在表达个人主体性思想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成就社会公共性,实现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1949-1979年间的中国,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不是根据所有权,而是根据作者作为社会成员的资格来界定的,因此最终的作者是作为集体的人民。这样,作为集体的人民和作为个体的作者不能被截然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想象关于文化产品的更加平等主义的实践道路。在这一方面,1949-1979年间中国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理清作者与期刊编辑的关系, 有利于作者和期刊编辑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良好传播。通过分析以作者为中心论的偏颇及以编辑为主体论的误区, 可以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即一份文明成果的社会效应应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劳动成果的结晶。文章通过自己在期刊编辑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同时研究其他出版物编辑的经验总结,深感作者与编辑处于平等合作的关系是有利于社会科学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入手,分析并揭示了我国现阶段拜金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商品经济是拜金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其社会经济的条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的产生和泛滥有其社会的必然性。基于这种认识。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找准突破口,认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及其商品拜物教的特殊性质,正确看待精神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消除拜金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作者在对当时的现实社会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加入了封建贵族以及普通百姓的情感在其中,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作者利用哭泣进行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14.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作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批判了人性的虚伪,却并未找到解决社会矛盾、改变社会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徽州宗族祠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宗族祠堂林立是徽州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现象。本文探讨了徽州宗族祠堂的兴起时代、建造规模、建筑装饰及其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作者认为,明代嘉靖年间,夏言进行民间祭祖札制改革以后,徽州宗族出现了大建祠堂的热潮;徽州宗族祠堂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建筑耗费惊人。作者指出,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所引起的徽州社会变化,冲击了徽州的宗族统治,因此许多宗族集团才大量建造祠堂,以加强宗族观念和宗族团结,巩固宗族组织和宗族制度。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法拉第的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认为在人类社会有机体的周围也存在一种特殊物质——社会场。他将胡国祥同志的社会力论纳入社会场论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理论为指导,较为完整、系统地分析了德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德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其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充分把握这些特性,对当前的德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王振亚的社会文化能力测试问卷,以华中科技大学150名在职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在职大学生社会文化能力。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t值检验。根据调查得出的结果,作者对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突厥语词典》汉文译本第一卷词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厥语词典》汉文译本第一卷即将出版,本文作者参加了汉译工作,在本文中综述了词条中所反映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娱乐和宗教习俗等。  相似文献   

20.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胡赛尼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小说中不仅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还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揭示小说中所描绘的战争带给自然的破坏、阿富汗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失衡现象,探讨其中的生态意蕴,探寻作者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