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灵魂观是萨满教世界观的核心.萨满教灵魂观是一个由诸多元素构成的体系.本文从三魂一体、灵魂游动和灵魂归宿等三方面阐述了萨满教灵魂观的内涵及其体现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在所有的自然万物中人类所独具的能力,对思维本质的探索是人类科学史和思想史上历久不衰的课题.从古到今学界出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思维观远古的灵魂说、古代思虑心理的思维观、近代格式塔心理学的思维观、行为主义的思维观、现代"间接反映论"的思维观、信息加工理论的思维观、自组织理论的思维观等等,这些思维观在哲学和科学上各具其得失.在此基础上阐明当代人类社会和科学前沿破解思维之谜的重大价值与意义,并对未来全球性的探索研究--人类脑计划以及我国科学家的在此计划中的工作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文学遗产 ,讲述的是部落战争和英雄复仇的故事 ,它和赫哲族信仰的萨满教有着密切联系 ,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神灵观。萨满教观念是伊玛堪叙事的情节母题 ,伊玛堪十分生动和具体地演绎了萨满教的信仰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80年代在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实践问题的讨论 ,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超越论”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不乏深刻与睿智 ,但也不难看出以往对实践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因为这些观点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传统实践观的基础上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归结为生产实践 ,而没有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实践观变革的内容 ,没有说明马克思实践观同传统实践观的原则区别。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实践观 ,是对道德实践观与生产实践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的研究对孔丘的人性观和法律观不甚明确。本文认为其人性观与法律观中充满了自相矛盾的地方 ,并且力求对其矛盾思想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探究 ,得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论加强就业观、失业观、创业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社会全体成员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在扩大就业岗位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失业观、创业观上下功夫,后者是治本之策。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就业观、失业观、创业观教育,找到人们在就业观、失业观、创业观上存在的误区,摸清我们在就业观、失业观、创业观教育上存在的缺失及教育要点,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学生及其他社会劳动者的主体作用、社会舆论的促进作用,不断改善人们的就业观、失业观、创业观,创造宽容、理解、和谐的就业氛围,努力使中国的就业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法,分析了涂尔干的人性观、社会观、科学观和方法观,并认为其中的社会观,特别是“自然社会同构论”在这“四观”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涂尔干为什么被誉为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个问题,而且为理解实体主义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8.
论人本法律观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现代法律的精髓与灵魂,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主义法律亦即人本法律。人本法律观的主要理念包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展示人性和弘扬人道。  相似文献   

9.
严复受西方自由观的影响,力倡以法律保障自由,促进民智、民德、民力,实现国家富强;受西方法治观的影响,反对极权专制,主张民权与君权分立、司法与行政分立.严复的自由观和法治观对树立自由观念、建设法治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形成了不同于行为观和认知观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我们对人类学习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是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观,而不是建构观。虽然情境观有可能融合了行为观和认知观,但行为观和认知观同样有其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牛崇拜是佤族文化的突出代表和标志,文章围绕人地关系分析了佤族牛崇拜文化盛行的地理原因;从文化系统出发,运用人文地理学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剖析了佤族牛崇拜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具体表现;运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各层次之间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出佤族牛崇拜文化结构与地理环境关系图;试图为其他具体文化特质的结构分析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河南社会科学》2001,9(5):112-114
外语教学的内容是语言,对语言的认识或持什么样的语言观直接影响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目前外语教学现状的改进要求摒弃狭隘的工具主义语言观,树立全面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评李元昊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 ,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历史功绩 ,充分肯定其从民族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有特色的“汉化”政策的举措以及在祖国统一、民族融合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任宜敏 《文史哲》2007,(4):96-102
蒙古族本信萨满教,成吉思、窝阔台、蒙哥诸位可汗都是虔诚的萨满教徒,但他们从未因某种宗教是外来的或与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不相一致而加以歧视、排斥,在他们看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或任何其他的正统宗教,都包含有劝人安分守己、修身养性的教义,都具有排忧解难抚慰心灵、稳定社会辅政教化的功能。因此,他们对各民族的各种宗教信仰,均采取兼容并包的宽容政策,允许一切人等享有选择和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并为此积极身体力行。有元一代,宗教信仰自由和对各种宗教的宽容优礼政策,是其他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盛世"中,由于政治和思想控制的严酷,八股科举的毒害和压迫,广大文士处于生活和精神的困境里,不少人在强烈的刺激和震荡下心理发生了严重变态,清代文字狱档案在这方面留下了比较集中而真实可靠的原始材料,从中可具体感受到两百多年前那些下层文人被扭曲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甘露 《兰州学刊》2009,(11):190-193
《创世纪》是纳西族的创世史诗,它是早期经典的代表,对于研究纳西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对该经典中假借字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经典中假借字数量占总字数的50%左右,不少假借字已趋于统一和固定,成为一种造字法;被借字多为单音节字,也可以借双音节字的一个音节,还有借双音节字来表示双音节词的;被借字表示的多为具体实在的意义,而假借字意义则主要表示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毕登程  隋嘎 《学术探索》2013,(2):111-114
像一切原始时期的民族一样,佤族的远古历史也主要曲折地隐藏在它的神话故事和神话史诗中。通过对佤族反映远古时期生活的神话史诗《司岗里》和《司岗格——西念壤》的解读,我们便可弄懂这样几个重大历史问题:什么是司岗里?佤族怎样走出司岗里?为什么走出司岗里的佤族叫阿佤?什么叫司岗格——西念壤?佤族怎样在大洪水后分出另一个大支?为什么耿马、沧源的佤族新支自称为巴饶?弄懂了这些关键问题,佤族远古历史的路径便已基本清晰。  相似文献   

19.
叙事视角指的是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是叙事谋略的枢纽。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短短的二十余年中,完成了对传统文学“全知”视角的反叛和对西方叙事视角理论的接受:由全知到限知,由内视角到外视角,由单一视角到多元(复调)视角的转换。中国叙事视角的革新,是以西方文学的创作实践与理论著作为范式的,在创作上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本体论到生存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对近代科学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从科学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的转变,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和历史性解释原则。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