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走向完善,多元所有制经济也在试错过程中寻求合理结构。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公有制主体,同样处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反映,今天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基本范畴就是资本及其人格化代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有关资本、公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是亟待探索的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条件、分配方式和结合方式明显区别于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公有制。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结合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又存在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环境中。这些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公有资本形式的可能性。市场经济的改革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国有经济在公司制改革中采取了国有股份资本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也在与市场经济的衔接处产生出集体资本。由于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并存与混合,政治经济学需要范畴创新。文章利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与内容规定性的区分,解释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共性特征与根本区别,从理论上重新界定了涵盖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资本一般范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照社会主义内在逻辑的要求,立足于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作出的选择.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产物,是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延伸的结果.在新形势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 ,就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完善所有制结构 ,具体体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实质 ,是重构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因而调整所有制结构 ,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郑重宣告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今天 ,一个经历了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中国则宣布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而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创新性 ,不能不涉及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过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整个社会对一切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6.
宗寒 《中州学刊》2007,3(2):23-29
我国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具有根本优势,是因为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人民发展的客观愿望和要求。在进一步巩固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问题上,需要妥善把握和正确处理三个问题:一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毫不动摇”;二是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巩固、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更加规范;三是要以马克思主义舆论正确引导、宣传和支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郑重声明:“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①150年后的今天,一个已经经历了改革开放新时期20年的东方大国则向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创新性,不能不成为我们科学地理解与把握邓小平理论实质性内容的重要方面。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内在性等问题。文章认为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更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要求有国家调控经济,而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适宜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的基础性特征在于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生产单位是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彼此有着明确的财产和利益边界,无论从历史上或理论上看公有产权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产权这种独立性的要求;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外来户,而是根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需要。文章分析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形式后认为,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有效地兼容公有制和布场经济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杨思留 《兰州学刊》2010,(12):118-120
自基本经济制度入宪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进而在理论界产生疑问:公有制资本在许多地区和行业的比重越来越低,国家和地方许多法规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与宪法中的基本经济制度所要求的"公有制为主体"是否吻合?文章认为,这个疑问经过多次的修宪也未能彻底解决,难以打消人们在发展"非公经济"过程中的疑虑。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些新的理论观点严格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确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正确认识这一制度.不谈公有制,把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说成是“社会公正 市场经济” 是不正确的.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不是否定公有制为主体的依据,不应笼统提“破除所有制崇拜”.在中国搞私有化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