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瑞文 《唐都学刊》2009,25(2):108-110
蔡邕批评鸿都学士主要是他们背离了汉代士人对辞赋讽谏性的坚守。从后世的批评上看,对于鸿都门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开榜卖官、石经考异和书法源流的追溯上,并未涉及到文学发展的层面。因此,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鸿都门学并没有进入到文学发展的轨道中。  相似文献   

2.
应当感谢那些热情的批评家,是他们发现新人的锐敏驱动我走进余华的世界。但余华给予我的印象又和批评家们的阐释形成了背反,以至我很难作出较多的认同。并非他们没说出余华的某些特点,而是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出现了一种不应有的错位,他们太偏好臆想和借题发挥了。我不否认批评是批评者个人在文本上的投影。但批评毕竟是一种科学,当批评放弃审美的客观尺度,对作品的原貌作出不恰当的描述,它也就削减或丧失了自身的价值。为了求得对余华的确当认识,我想提出一种不同的释读思路。 1 余华被赋予较高的声誉主要是因为 他创作了一些高度抽象化、高…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能够聆听他们的感受,就会真正地理解他们.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最好的做法不是批评,这时会很容易攻击他们的人品和性格,导致对抗和怨恨,而是指导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人不可能不犯错,学生亦然。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与艺术性。班主任批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过,这就要求班主任应站在学生角度,要有教学机智,尽量宽容去处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做到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 ,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 ,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 ,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 ,借鉴西方文艺思想 ,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 ,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借鉴西方文艺思想,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混融的思维--论京派批评家对中西文学批评范式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键 《浙江学刊》2001,(1):56-60
三、四十年代的京派批评家在融合中西文学批评范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他们在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多样兼容的整体方法精神进行发挥的同时,接入了西方理论思维范式,通过整体直觉印象与逻辑推演形式的互相嵌合、吸纳、渗透以至混融,努力将以整体直觉思维与优势特征的传统批评思维与以理论模型的运演为主的西方批评思维融合为一,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学经验的富有弹性的阐述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1985年,斯泰西和索恩(Judith Stacey and Barrie Thorne)对社会学中“女权主义的缺席”提出了有益的批判。他们批评女权主义者,认为他们虽然为社会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转变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框架”方面却并不成功。事实上,女权主义社会学家与和他们相对应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相比,在影响“范式转变”方面的确是不太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新锐批评家崛起于批评界。他们以先锋、尖锐、鲜活的话语姿态活跃于文学评论界,不仅为批评本身,而且为整个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活力。这些新锐批评家不同于上一代批评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一、置身文学现场,关注文学的先锋性。二、坚持"文学性"的批评。三、具有鲜明的学院风格。无论批评的成就、影响还是所表现的批评风格,都表明这一代批评家已经成熟,某种意义上说,当代批评界正在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自幼便浸润干八股文章的小说评点家形成了顽固的文章学思维定式,他们往往以文章学视野来观照小说.在尊题意识支配下,他们惯于按题解文而喜欢抱定题目来分析小说的叙事写人艺术.他们的小说评点表现出文法至上的批评倾向,以"合掌"、"断续"、"伏应"、"急脉缓受"、"虚实"等文章学理论来审视小说情节结构,以"代言"、"宾主"等来分析小说人物描写.文法派的出现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重文轻道,注重小说艺术技巧分析,其评点体现出明显的导读意识,并促进了小说在文人中的传播,但其评点文字也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文章成了苏联科学院攻击的目标.我们不会看不到,苏联人的批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他们一反常态,打破对于外国著作不闻不问的态度,那么至少是孕育着一场名付其实的、应该认为是危险的政治冲突.因此,我们愿意把这样的批评看作一场政治论战,而不是关于"马克思学"的"学究式"的讨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苏联人的批评永远是了解这个强国政治目标和手腕  相似文献   

12.
斯特劳斯派所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在中外学术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对现代性以及现代性学术范式的批评也受到了不同的回应和评价.斯特劳斯的主要弟子布鲁姆对当代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的批评集中体现了两大学术范式的冲突的焦点.作者用虚拟的"<罗尔斯篇>"展开双方的冲突,并运用"强者政治学和弱者政治学"的解释模式对它们各自的得失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一些批评马克思的人认为,马克思著作所描述的是工业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取得胜利的发展和巩固时代的欧洲社会,认为他在著述时只考虑到欧洲社会而责备他带有种族中心主义。由于欧洲是他进行研究的主要场所,而经验证据构成了他的理论结构的支柱,因而他们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这门科学来分析欧洲以外的社会是危险的。在这些批评马克思的人看来,非洲存在阶级是一种谬论,因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划分阶层的方法是不能用于研究非洲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赵小光 《生存》2020,(9):0219-0219,0223
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班里的后进学生。尊重、唤醒、欣赏和等待后进的学生,对他们多一些呵护,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责骂;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批评。  相似文献   

15.
刘世文 《阅江学刊》2015,(2):114-120
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之威,新媒体艺术成为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形态。与新媒体艺术实践的活跃相比,新媒体艺术批评显得滞后和不尽如人意,亟需建立一套有效或恰当的新媒体艺术批评机制。建构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需廓清艺术批评、媒介批评和艺术媒介批评几个重要概念,阐述其内涵及相互关联。新媒体艺术批评需要建立在"五要素"即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媒介的基础上,以适应当代社会文化的变化和新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6.
马帅  龚灿 《东西南北》2013,(21):22-24
在华尔街骑牛、在卢克索神庙刻“到此一游”、在卢浮宫洗脚、在日落公园跳广场舞、在老佛爷商场扫货……每隔那么一阵子,总有中国游客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他们带着人民币换来的美金,坐着国际航班,去为那些经济不景气的国家提升收入却一直遭受着批评和非议。  相似文献   

17.
(一) 艺术批评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和环节。艺术创造到艺术社会职能的实现要以艺术欣赏为环节,艺术创造到艺术批评也要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对理论著作、科学著作的批评,可直接对其著作的内容进行理性分析,无需经过欣赏的中介,而艺术批评或者说与科学批评相对的审美批评则根本不同。审美批评必须建立在对艺术品审美感受的基础上,必须以艺术欣赏为中介。因为艺术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不能直接用抽象理性把握的,而只能用审美观照和情感体验的艺术欣赏,才能准确、恰当、细致地把握艺术在生动丰富的感性形式中的理性意蕴。失去了艺术欣赏的基础,就失去艺术对象的特征,艺术批评也就变为一般的理论批评,而不成其为审美的批评了。  相似文献   

18.
张奎志 《学习与探索》2004,8(5):108-112
在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批评方式———这就是情结批评和情境批评。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在情结批评中,批评者不是走入到文学作品中,从作品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而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这往往会造成对本文的误读;而在情境批评中,批评者则走入到文学作品中,从作品和作家的角度来解说作品,表现为批评者对作家和作品的认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批评观,所产生的批评结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要理解、信任特殊生,尊重特殊生.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而特殊生往往具有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他们常缺乏集体荣誉感,对一切事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然而,他们又最希望班主任能够正确了解和评价自已,具有一种改变自我的强烈积极性.对于这些学生,必须点燃他们自尊的火种,并从多方面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赞许、表扬、鼓励,给他们以信任和委托.发现他们有了错误,不要轻易去揭短,不是当众批评,而是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和想法,这样可以使他们认识到错误,激起他们争取和保持荣誉的意志和行为,促进其时过错行为的矫正.  相似文献   

20.
当好高中班主任不容易。学生步入高中后,由于其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这给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