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上帝     
苇子 《东西南北》2009,(6):23-23
我在梦中见到了上帝。 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 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 “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你脸色怎么这么不好,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唉,这几天是有几件事挺惹人心烦……”“像这样的事,我以前也碰到过,别往心里去,身体要紧呀!”类似的情感交流,大人之间相聚、寒暄中常能听到。可孩子是否也能享受到这种情感交流的“待遇”呢?我认识一个读小学二年级的7岁女孩子。前不久,与她父亲同去学校开家长座谈会。班主任老师会后对女孩子的父亲说:你平时可能要多和这孩子交流,她在班上显得很孤僻、胆小,除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令外,几乎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她父亲听完,似乎有些惊讶地说:我平时是不太和小孩子嗦,她这…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小时     
留点空间给自己吧,至少在睡前看一眼星空。 朱卡斯塔指着报纸上的一段文章对我说:“你应该看看这个,报纸上说一个严于律己的作家,如果一天只花一个小时写作,那么一年下来就能写本小说。你不是总是抱怨没时间写小说吗?我觉得你应该从现在开始,一天一个小时就够了。”  相似文献   

4.
于青 《东西南北》2013,(9):46-47
打车到底有多难?难就难在“现在打车,你都不好意思说,师傅我要去哪儿,你得先问师傅您去哪儿”。如何应付的哥拒载?有人支招:先上车再说我要去哪儿,不去就投诉。可的哥很聪明:什么?你说什么?火车站?火车站在哪儿?我不知道怎么走。  相似文献   

5.
父子对话     
父:今天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子:在学校里布置教室,明天下午全班要开主题班会。在谈了一些具体的布置情况后,)L子得意洋洋地说:于:明天我可以得到一份奖品,是一只铅笔企。父:是老师奖励你们?子:不是老师奖励我们。父:那么是谁关励你们?予:我们自己。父:什么?!自己奖励自己?予:嗯。父:是谁出的主意?子:我们自己想出米的。父:那么钱从哪儿来?子:开学时,我们全班每人交了七元班会费,一共是三百五十元,到这次活动为止,一共用去一百八十元,还剩r-r七十t。于是,我Jll之中有个同学提议,今天有三教室的同学中坚持…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09,(5):73-73
我先喜欢了海口,后来才迷上单车的。:经常有人用怀疑的态度问:“海口有什么好?你喜欢它什么?”我只好说:“全都好,我什么都喜欢。”你就别给我上哲学课了,在海口的绿色和轻松中,理论总是苍白的无聊的。  相似文献   

7.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诚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  相似文献   

8.
无人倾听     
流沙 《东西南北》2014,(12):7-7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什么时候,你能与一个老人待上一个下午,饶有兴趣地听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说明你已经成熟了。”但你有这样一个闲散的下午吗?不是你没有时间,而是你没有耐心。正是因为你没有耐心,所以失去了机会。  相似文献   

9.
禾茵 《东西南北》2014,(24):34-36
一直坚持到演员在台上一字排开谢幕,沈阳市刘老根大舞台总店楼上5排19号的男观众终于按捺不住,向请他来看演出的朋友发问:“怎么没看到二人转?” “有啊,”这位已经站起身的戴眼镜的男士解释道,“就是最后一个小品中间的那一段,不过特别短,估计你没注意。他全给改了。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以前那种,你们女的根本没法听。”这位男士对记者说道,“如果你上周一以前来,至少会有一两个节目是二人转的,上周开始都剩下歌舞杂技了”。  相似文献   

10.
一种空前的迷惆气氛正笼罩着中国美学界。美学同仁们陷入苦苦的沉思之中。美学怎么了?美学向何处去?以下的对谈算是我们试图把握90年代中国美学走势的一点考虑。第一次高潮:从传统到现代王: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明显处于低谷状态。我常常遇到质询或法难。学生们问:既然美学理论已难以概括复杂多变的审美现象,学美学还有什么用?作家们说:我现在读美学书已对创作没有什么帮助。一些文艺刊物编辑甚至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美学,只有文论、诗学、画论等。张;近年美学学术会议的共同话题之一,就是美学如何走出困境。要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你可曾想过,如果你的语言不存在了,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可曾想过,等你去世以后,你的孩子可能不会讲你的语言?有人说:“丢失一种语言就是丢失了一种文化,而丢失一种文化就是丢失了无价的知识。”如今在肯尼亚,多数出生于精英家庭的肯尼亚儿童都不讲(因为他们不会讲)他们的母语。即使在家里,具有某种语言背景的家长也不认为应该与子女用母语交流,而母语本应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这些孩子最初是从他们的父母和同伴那里学习英语的。即使他们学了母语,在时间上也要晚得多。在他们看来,英语不仅很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有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  相似文献   

12.
破事儿     
秦筱 《东西南北》2014,(13):80-80
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和游艇的呢?”银行家:“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儿子问:“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这就是利息。  相似文献   

13.
李妍 《东西南北》2012,(10):32-33
你读的书,是作者写的吗? 你喜欢的作家,是他本人吗? “韩寒代笔门事件”,让“枪手”利益链浮出水面。 “现在的图书市场,99%以上的名人传记都是‘枪手’代写的。一年出书在三本以上的‘高产作家’基本都是‘集团运作’。”在图书出版业做了10年“枪手”的刘晓楠(化名)说。  相似文献   

14.
魏蔻蔻 《东西南北》2014,(24):68-69
以“小国大业”而闻名的荷兰,其举国文化就是“通商和赚钱”,荷兰人绝不掩饰自己的爱财之心,赚钱之道。那么,在荷兰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下,荷兰的孩子的金钱观念是怎样的呢? “再给你42欧元?对不起,我做不到。” 中国有不少父母,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决不让孩子吃苦,甚至孩子闯祸了,也不惜用金钱和自己的关系网,以确保孩子的人生能一帆风顺。可在荷兰,父母都不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孩子受挫折,也少有父母会用钱来帮孩子摆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话从哪里来?当然是用嘴说出来,用手写出来。然而这么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却不简单。人人都长着嘴和手.说真话、写真话的人却不那么多.有时很少.少得让人心冷。就像那个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衣”一样,明明大家都看到皇帝老儿什么也没穿,赤条条地在大街上丢丑,成千上万的人却为皇帝穿的“新衣”山呼万岁,这种指无为有实在比起高导演的指鹿为马又进了一层。只有一个孩子说了真话:皇帝光£屁股。为何说真话这么难?因为有人不愿听真话,害怕见到说真话的人。而这种不愿听真话、害怕见说真话的人总是比那些想说真话的人“势力大”、来头大…  相似文献   

16.
刘墉 《东西南北》2010,(4):37-37
到西安参加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老朋友跑来请我吃饭,还临时把他太太从办公室叫了出来。"你们临时赶来,家里怎么办?孩子谁管?"我不安地问,却见老友已经拨通手机,对着话筒喊:"爸爸,我们不回去了,你做饭,先吃了吧!""爸爸?"我问,"你那位退休的将军老岳父?"  相似文献   

17.
陈楚虹 《社会》2001,(10):40-42
“今天你上网了没?”、“你有伊妹儿没呀?”、“你的QQ号码是多少?”、“你有个人主页吗?”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见面的问候语花样层出不穷。勿庸置疑 ,在莘莘学子的眼里 ,上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随着这群网民的日益壮大 ,校园学子已经成了网民的一大主力军。难怪乎大学学子无论其言行举止 ,还是其个性人格 ,都在日益地“网络化”。校园上网一族规模的壮大引人瞩目 ,仿佛一夜之间 ,一切都“进化”得那么自然。网瘾的实现渠道通常 ,网虫有那些症状呢?它又是怎样界定的呢?这似乎难以形成一个标准的指标。一般而言 ,网虫表现为以下…  相似文献   

18.
低下头来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高,那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吗?”  相似文献   

19.
宿亮 《东西南北》2013,(23):42-43
1984年,伊坎在法庭上说:“只要价格对,我们就准备卖。我想这对于你拥有的所有东西来说都是真理,除了你的孩子,可能还有你的太太。”法官晾讶地张大了嘴:“可能有你太太?”伊坎笑着回应:“对,可能……不过,别把这话告诉我太太。”  相似文献   

20.
琴台 《东西南北》2010,(12):64-65
你眼中的我 其实那段时间,我已经习惯了你的歇斯底里。 可是那天,当你黑着脸冲到客厅里,一把拽起正在压腿的小威,冲我怒吼出那句话:“你小时候虐待我,大了又开始虐待我的孩子,你怎么能这么狠毒”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淌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