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林乐昌 《唐都学刊》2013,29(2):20-23
仁,是孔子思想的最高价值观念;仁学,则是孔子整个学说的核心部分.至北宋,包括张载在内的理学家对孔子仁学做出了种种有价值、有深度的新诠释.其中,张载对孔子仁学的诠释尤其令人瞩目.以“仁智”统一这一问题为中心,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张载哲学对儒家传统仁爱观的突破,二是张载对“欲仁”与“致学”关系问题的诠释,三是张载对“仁”与“礼”关系问题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行,通过讲学,形成许多学派,学派之间相互交流竞争,从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北宋时期便有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二苏的“蜀学”、王安石的“新学”等等。南宋以来,学派更是众多,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朱学、陆学和在浙江地区形成的浙学。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二者皆注重于心性义理的研究,而浙学则在言性命义理的同时,“必究  相似文献   

3.
米文科 《唐都学刊》2013,29(4):25-29
吕柟虽然在理学上以程朱为宗,强调格物穷理、知先行后,但他也继承了张载“躬行礼教、崇尚气节”的关学宗风。不仅如此,在吕柟思想中还体现出更多的张载关学的特质来,其具体表现为:“以明经为重”、“以守经为贵”的重视经学学习和“君子贵行不贵言”的躬行实践之风。把握吕柟思想中的这些关学特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明代关学与张载思想之间的联系并更好地总结明代关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睿 《唐都学刊》2014,(4):100-103
张载的兼爱观是完整地融合在其重构的儒家思想体系之中的,与墨家的兼爱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张载的兼爱观是对“前圣所未发”之旨的扩充,以张载构建起的至善的“太虚”本体为基础,促进了儒家仁爱观的广泛落实.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简析张载的兼爱观,揭示张载兼爱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张载     
上引张载的七绝《芭蕉》,正是他治学精神的概括,也是“关学”学风的写照。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是北宋中期思想战线上与王安石的“新学”、二程的“洛学”鼎足而立的学派。他建立的气一元论唯物主义体系又是明清唯物主义思想家“匠者之绳墨”“射者之彀率”。历史地、辩证地评  相似文献   

6.
吴兴洲  赵吉惠 《唐都学刊》2004,20(2):128-132
张载关学指张载在陕西关中地区创立的理学。其理论核心是承认“气”为宇宙本体 ,万物之源 ;其学风坚持“经世致用”传统。张载关于“至虚为实” ,“太虚者 ,天之实也”以及批判佛家之“空”、道家之“无”的观点 ,奠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思想基础。明清实学是传统儒学在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既是宋明理学分化的思想结晶 ,又与其相区别。明清实学 ,坚持“经世致用”传统 ,发扬实体、实学、实用学风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载创立的关学,是宋代以降关中地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奇葩,是儒学的分支、宋明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创始人多学科融合下“旁求合道”的治学路径密切相关。多学科融合能够促进理论创新,“旁求合道”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及成就“远器”的志向,从而成就宏阔的学术理想。在张载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都能博采诸家学说,其学术转向过程中的“所弃之学”与后转之学具有内在关联,其中的鉴式功能与阶式功能共同推进张载的学术理论创新,尤其是阶式功能在“旁求合道”的多学科融合中发挥了独创性作用。从而造就了张载阔达、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家国情怀,创立了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的关学。探寻张载“旁求合道”的治学路径,对当下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赟 《唐都学刊》2011,27(2):64-69
北宋大儒张载在宇宙论上有过一个创见,提出了"日月五星当随天左旋"的理论,这不仅是一反历代历法家所论断的、达成共识的天文规律——以天左旋而日月五星右旋为根本看法。张载的这一革新究竟是否正确,这不仅是一个宇宙论的问题,而且是个科学问题,是值得我们讨论的。然而,张载这一革新背后反映的价值观问题,恐怕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一革新反映的不仅仅是宇宙论层面上的问题,更反映了一名纯正儒者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即当以尊天、敬天以顺天为儒者之本。  相似文献   

9.
学科意识与学派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界定学科与学说、学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点,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能否取得整体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之所以不尽人意,大都与未能妥善处理此类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合理界定学科与学说、学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点,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能否取得整体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之所以不尽人意,大都与未能妥善处理此类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先发制人战略研究的四大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先发制人战略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国际军事学、国际伦理学、国际法学和国际政治学四大学派,这四大学派在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的同时又自成体系。本文对这四大学派的主要观点、理论学说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对西方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中国学界进一步深化此战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内容。所谓心性论,只是简言之,就其结构而言,是心性情三要素组成的构架体系。在这一方面,朱熹的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体上看,在心性情三者的基本关系上、朱熹的主要观点是“心统性情”。据《近思录》及朱熹所说,“心统性情”一语首见于张载的语录。朱熹对此备加推崇,认为这是张载对理学的巨大贡献,在理学中只有程颐“性即理也”一语堪与相比:“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  相似文献   

13.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峰 《求是学刊》2004,31(4):24-27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支 ,尽管在今天已不再保持为一个独立的学派 ,但其真实的思想意义和在今日哲学中的位置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应被耽搁 ,因为它未竟的工作———当代文化意识批判———仍然是当代哲学运动的重大主题 ,仍然充满活力。这个主题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今天的发展 ,也属于当代西方哲学对哲学传统展开批判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孔学堂》2015,(2)
宋儒提出的"一体之仁"的命题,是对先秦原始儒家仁学思想的一次新发展,张载、二程、朱子等人对于"一体之仁"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都认同这一命题,体现了宋儒在仁学思想方面的一致性。宋儒"一体之仁"的思想经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发展,再经过王门后学的一支"泰州学派"王艮的发展,中经李贽,再穿过清代,到晚清谭嗣同的解释,发展出"仁以通为第一义"的新命题,从而与近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发生了内在的关联。这一命题在当代仍然可以与生态主义思想发生联系,并且可以为生态主义提供中国式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张载及其关学的研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相应地使用了三种方法:一是将关学定位为"关中理学"时期,其运用的是传统的理学方法;二是将张载定位为唯物主义气一元论,认为关学学者对气一元论多有承继,于是相应地也使用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军对垒"的思维方法;三是重新将张载及其关学定位为理学,但使用的则是中国文化本位的方法,即强调要从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本性出发,从中国哲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来研究和审视张载及其关学。由于定位的相对准确与方法的相对优化,使关学研究有了较大的推进,但目前仍留下较大的研究空间。张载及其关学研究还可从多角度、多层面进一步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波动:重大论争的回顾与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要回顾自凯恩斯以来 ,各主要宏观经济学派老凯恩斯主义者、货币主义者、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关于宏观经济波动原因的重大论争 ,并给出笔者的评论。论争的焦点集中于 :短期中价格与工资是否灵变 ,从而宏观市场是否能够连续均衡 ,货币是否中性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达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换关系是否存在等等。其中 ,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至关重要 ,当代的宏观理论进展主要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圣彼得堡东方学中心于1993年2月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独立的非官方组织,其宗旨是支持俄罗斯彼得堡学派的东方学研究。该中心主任是N.A.阿利莫夫。俄罗斯东方学的彼得堡学派是学术界历  相似文献   

18.
1999年9月16日至19日,在陕西省眉县太白山下成功举办了“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就张载关学、关学与实学、实学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论文62篇、论文提要56篇。学者们畅所欲言,自由争鸣,认为大会开得极为圆满成功。此次由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起的会议,圆满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本次大会期间还成立了陕西省关学与实学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在本次会…  相似文献   

19.
“自诚明”与“自明诚”是张载工夫论中“成性”的两种方式,而以往研究多认为“自诚明”不可能或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即使是肯定“自诚明”的也多是从穷理与尽性、知与行相统一的角度来认识,但这并没有完全涵盖张载“自诚明”的内容.实际上对张载来说,伯夷、柳下惠即是“自诚明”的代表,他们通过致力于自身所禀赋的清和之气亦即“致曲”而成为圣人.但由于张载比较重视气质与习染对成德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以“致曲”方式而成圣的局限性的理解,所以他更强调“自明诚”.  相似文献   

20.
车宝仁 《唐都学刊》2008,24(1):41-45
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朱先生等儒者是"关学"传人."关学"是张载开创的理学的关中学派.小说表现了"关学"哲学思想:太虚即气,气化万物,天地人之性统一并互相影响;重视实践,讲究实际;重视自我伦理道德修养;崇尚仁政德治,反对苛政;治本之策是教民礼仪;同时也有道德复古和小农经济思想.这样,小说真实地描写当时的关中的儒者,也使作品哲理性思想性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