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以课题组2008年7月在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三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本依据,从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收入、婚姻、居住时间和条件等方面揭示了流动人口的生活状态,对流动人口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城镇的开发项目和服务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来自东部和中部的汉族地区,这些流动人口为西部城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动力,但同时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加之具有不同的民族身份与文化习俗,在与本地人的互动中又增加了民族、宗教等复杂因素。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流动人口,本文即是作者2005年在拉萨城区开展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对拉萨流动人口的基本人口、经济特征作了系统的分析,同时也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流动人口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藏古代寺庙建筑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风格,文章对雅桑寺、萨迦寺、扎西岗寺、白居寺、强巴林寺、楚布寺及拉萨三大寺等西藏古代典型的寺庙建筑进行了分析,扼要地论述了西藏古代寺庙建筑的军事防御风格及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裘丽岚 《民族学刊》2014,5(4):59-62,120-121
拉萨和日喀则分别是西藏第一和第二大的城市,在西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经济联系强度和区域影响断裂点两个分析工具对近年来拉萨、日喀则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拉萨-日喀则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率增加,而两市之间的断裂点出现在距拉萨191.27km~217.75km附近。因此,加快西藏自治区的城市化建设,应注重保持和加强拉萨-日喀则两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以及重点扶持断裂点附近县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藏赛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 ,现有管理人员200多人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43% ,企业注册资金2200万元。下辖西藏赛康实业发展总公司、西藏拉萨德隆实业发展公司、拉萨青年实业发展公司、拉萨市赛康青达建筑公司和兰州巴特儿食品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是一家以奶油制品加工为主业 ,兼营商品购销、建筑、经营商场、娱乐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公司具有一定的实力 ,重合同 ,守信用 ,拥有一支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队伍。公司在西藏久负盛名。西藏赛康实业发展总公司主营西藏八角街赛康商城 ,注册…  相似文献   

6.
大昭寺,在西藏拉萨旧城的市中心,它和哲蚌寺、色拉寺共有拉萨三大寺之称,而大昭寺又有西藏的“寺中之寺”之称。它在西藏人民中极享盛名,这主要是由于它标志着西藏佛教的发祥,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藏汉人民文化交流和亲善团结。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西藏的市场经济必须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才具有生命力。为此,研究在拉萨市场中占一定地位的尼泊尔商人的历史状况就显得颇具现实意义了。本调查报告从拉萨市尼泊尔商人的历史概况,尼商贸易的历史沿革,尼泊尔商人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及其社会地位等方面提供资料和数据,以期对西藏的改革开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白玛娜珍,藏族,生于拉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任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母亲为西藏第一代藏语播音员,藏汉文翻译,并从事藏文文学创作。白玛娜珍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新闻学院。曾从事舞蹈、记者、广播电视栏目编导、主持等职业。现在西藏作家协会工作。著有诗集《在心灵的天际》、散文集《生命的颜色》、长篇小说《拉萨红尘》。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西藏拉萨的穆斯林宗教群体展开调查,就伊斯兰教在拉萨的传播、历 史发展、人员组成等诸问题进行辨析,向人们展示出拉萨市除藏传佛教外的又一宗教群体。  相似文献   

10.
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保存浓郁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处处显示出现代化的勃勃生机。她的演进史,生动地反映出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迈向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历史进程。几十年来,拉萨从一个宗教、政治和消费的城市,演变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现代都市,她的发展轨迹,正是西藏整体变迁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因而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团结、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出发,就西北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地域就近性、宗教同质性、择业民族性、外流渐增性等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存在问题作了客观的分析和概括,最后从管理的角度就有助于西北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更加健康有序与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新慧 《民族学刊》2014,5(4):19-23,109-111
从西方文化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切入,分析西方对于中国西藏的媒体建构中几成常态的诸多"刻板印象"可以发现,造成这种"集体误读"的文化主因包括"香格里拉情节"之下的东方主义心态、媒体建构下的西方社会"西藏观"和西方对西藏宗教的单方面臆想。西方媒体中的西藏形象既是西藏部分现实的写照,更是西方文化欲望的投影,折射出强烈的东方主义心态。面对此种情形,只有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积极投身全球化的进程,用国际化的手段和方式传递自己的声音,才能实现西藏对外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3.
文硕出任驻藏大臣,是要完成“开导”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准许英人进藏游历通商和设法加强中央政府对藏治理的双重任务。他上任后,既支持抗击英人入侵,又要求妥协让步。同时,他努力加强驻藏大臣权力,推行川藏一体计划,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他未能完成任务,清政府撤去其职。  相似文献   

14.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4,5(4):15-18,106-108
网络图像在信息与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图像具有易得性、易编辑性、超语言性、图文关系多样性、传播途径多样性及图像的文化性等特征。以拉萨"3·14事件"反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来看,我国涉藏网络图像传播有以下不足之处,如重官方不重民间、重媒体不重个人、重国内不重国外和重文字不重图像等。对此,建议大力建设网站的涉藏图像专栏,与国外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图像分享渠道,重视民间的力量,注重涉藏事件图像传播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即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有助于构建多元城市文化和实现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困难,如何管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次调查以长株潭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研究个案,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区域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互联网带来人类信息交流方式飞跃式变革 ,网络的大容量信息及其迅速的传播对多民族社会的民族关系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上有关中国民族的信息状况 ,指出 ,就中国而言 ,网络信息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 ,网络丰富的经济技术信息和文化信息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 ,迅速变化的世界直接对各民族成员的价值观形成全面冲击 ,其造成的影响将有可能增加社会管理的风险和成本。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正面影响 ,减少和规避互联网信息对民族关系的负面影响 ,应该加强对信息内容的有效管理 ,努力提高信息受众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空间跨度和文化心理跨度的存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的适应过程是一个充满竞争、对抗、同化与顺应的过程,给城市管理和发展提出了不小的难题。本文以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中的适应状况、适应过程、适应特点及适应中存在的障碍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一民  付志刚  邓真 《民族学刊》2013,4(1):50-60,110-112
西藏城市虽然形成较晚,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西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带动作用;西藏城市是重要的宗教文化载体,受宗教影响巨大,宗教文化功能突出。自元代以来,西藏城市还充分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巩固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峻 《西藏研究》2007,(4):116-120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将成为西藏发展的动力源。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促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分析新形势下制约西藏高等教育的经济、人口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等因素入手,提出了新形势下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