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校扩招规模稳定的背后体现的是高校由规模效益到内涵提升的发展走向.由此而来的是高校发展模式的迅速嬗变。这种“嬗变”的实现有赖于高校扩招的法治化,还必须上升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高校扩招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高校招生由均衡发展到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转换、高校管理从依法行政到权利救济的法治路径转换,从而彰显高校扩招中的法治关怀,体现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各国法治的历史沿革及其法治信仰构造、哲学认识论基础,我们可以将世界范围内“区域法治文化”归纳为“欧陆理性主义法治文化”“英美经验主义法治文化”“新加坡威权主义法治文化”等几种类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属于“新型法治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内涵。相对于国家法治文化而言,“湖湘文化”等区域法治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湖湘法治文化等区域法治文化,不仅是湖南等省积极推进地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要义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理念为导引,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为主干,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秩序为目标的法治文明状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国家和制度层面的强制主导作用,也要重视社会和民间层面的基础配合作用。在我国语境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一词,实质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国整个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其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实现与否。南京高校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去整合自己的文化资源,从观念、制度、组织和行为等不同层面来探寻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以推动南京高校法治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中国新时代普法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新时代全面开展普法工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建设法治中国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普法与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法与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普法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普法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擘画了新蓝图,为当代世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贡献了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大核心要义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为我国法治模式的规定性因素,同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背后的精神和理念指明了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确立了党的领导型、人民主体型、法律平等型、德法共治型、法治本土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非人们臆想的偶然性选择,而是具有法治综合国情范畴内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如果背离我们自己的法治道路,就会导致我国本土化的法治实践缺失对应的理论指导和分析工具,严重阻碍我国法治化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结合”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治国方略。文章主要介绍了这种“礼法结合”的产生、发展、完善以及研究它所得出的理论价值。今天 ,党中央在领导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及时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统一 ,是对传统治国方略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 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我们党在法治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蕴含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本质,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提升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渠道,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对全体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史”“实”“理”“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的四个维度,是讲清中国法治建设之“道”“理”的重要理路维度。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专题内容,需要澄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脉络、论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释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支撑、开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相关理论问题。通过“讲道理”深挖精讲法治专题,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助力受教育者学习法治思想,形成法治思维,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学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法治"、"入世"、全球化、统一司法考试、世界经济-法律一体化等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迫使与之极不适应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文在论述以上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法学教育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法学教育实行法制化管理;改革法学教育体制,保留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增加且主要采用6年本硕联读制;撤消一切法学成人教育和部门法学学历教育,将法学教育统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将单科政法院校和部门院校统统并入综合性大学法学院,以保证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学校依法治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和谐校园,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呼唤法治,呼唤依法治校。结合高等学校法治化管理的现状,就依法治校浅谈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校是规范高校管理工作的应有之道,文章紧扣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对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展开,将依法治校总要求落实到高校办学基层单位二级学院,阐述院务公开工作与依法治校的相关性,分析存在差距,从制度、管理、民主和权利四个层面探索推进院务公开的途径,以期提高高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内学者从宪政、法治与依法治国、法治政府与法治国家及法治与政治文明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外学者主要从中国法制、法治国家和政治发展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认为,中国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还不够完善,必须通过制度化、规则化和文明化,通过政治文化祛魅推动法治进步与政治发展。国外研究认为,中国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在于引入了西方式的自由平等和法治理念,在培育中国公民社会上下了工夫。然而,他们对中国法治建设和民主化发展方向的解读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校"是我国高校廉洁教育的未来方向与基础,对廉洁教育有着实际的引导和塑造作用.高校廉洁教育具备独有特点,其现状也呈现出与其他廉政教育不同的发展路径.法治有其独特的作用机理,高校廉洁教育也存在特有的作用机制.高校廉洁教育只有顺法治规律而为,才能彰显其实际效果,突出高校廉洁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不是历史的文本,而是从过去发展到今天依然在控制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实践元素。现代性法治的谋划存在于一个包含着重要传统元素的实践语境中,传统元素中的精华与糟粕都是现代性法治谋划不可逃离的文化语境。传统在现代性法治追寻中发生作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的较量与博弈中,双方较量的结果并不是先定的,而是由实践中多种元素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正是在对传统与现代性法治纠结与整合的考量中,法治思维实践转向的意义获得了明确的阐释。实践论的法治思维不仅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践智慧,同时强调了偶然性及事件思维在法治实践中的重要价值,这是架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法治理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更离不开高校法治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特点具有建设主体的层级性、内容的针对性和继承性。探讨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高校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系。  相似文献   

18.
法律评价活动与法治文化的相互关系是法治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法治中国化理论需要区分中西方法治文化的不同理念和作用机制,并在法律评价活动中藉此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当下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案件揭示出,法治时代的法律评价活动必须反映法治文化的要求。法治文化是体现法治逻辑的法律文化。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建设现状的批判性反思,在司法实践中通过文化力的作用回应人们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各项权利的诉求。法治文化是在法律评价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法律评价活动是法治文化的现实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形成法治中国化理论并指导中国的法治实践,这是法律评价活动回归到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指出,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立人才队伍,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培育地方特色;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促进党政机关依法行使公权力。并对淮安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加拿大大学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发现加拿大在大学管理突出表现在办学经营理念方面,具有明确的产业意识、市场观念和成本核算理念;严谨的治理策略——依法治校,保证了学校在国家、省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能够独立自主的发展;灵活的运行模式——公立性、独立性与国际化,使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开放,实现教育的公平公开、多样性和多元化。中国大学经过百年发展,管理模式经过几次重大调整,逐步形成政府管理模式、教育行政化的特点,学习和借鉴加方管理经验,提升中国大学管理水平,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明确大学法人地位;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注重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