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以前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只注意到了语法上的问题,而忽略了语音学上的问题,这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认为,从语音学方面来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共时观念出发考察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说,对其重新作出了修正和规范,指出名词、动词用如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属于"词类活用"说的范围;对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新的处理意见;对辨别"本用"和"词类活用"提出了几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字在《说文解字》中,只列一个讲法:“用也”。 到了清代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就列了八种讲法。(见“以”字条) 到了今人杨树达氏之《词诠》则开列二十二种讲法。(见《词诠》以字条)横跨名词、代词、动词、指示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一身而兼七大词类。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观察,真正对  相似文献   

4.
词类转换是以词汇手段求其形象表达的基本方法。或以形似,或以神合,或以义近,着墨少而寓意远,可使语言更为生动,更为富于表现力。古汉语词类转换,屡见不鲜。如论语“吾语汝”,“语”字用作动词,左传“豕人立而啼”,意思是猪象人一样站着哀鸣。这里的“人”字是修饰“立”的,作副词用。而在英语里,词类转换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因为一词多义是英语的特点之一。如Like一词可作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用。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就古汉语而言,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这是一般文言语法著作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是由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以及由及物动词本身所造成的诸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却很少有人详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 ,也叫实词活用。这里的“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 ,就是在句子中 ,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地运用 ,即把经常用作甲类词的 ,临时转用作乙类词。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副词作状语等。现代汉语中 ,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 ,状语常用副词充当。但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作状语 ,起到副词的作用。名词活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具有表示比喻、表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表示处所…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曹刿论战》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将鼓之。”意思是:鲁在公将要击鼓进攻敌人。对句中“鼓之”的解释,其说不一。对“鼓”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动词。刘宋川在《古代诗文详解》中说:“鼓,在上古兼作名词和动词,作动词,意思是‘击鼓(进攻)’。”二是活用词。这又有两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刘岳松等在《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中说:“鼓,击鼓,名词用如动词。”②动词的为动用法。黄岳洲在《文言难句例释》中说:“‘鼓’不妨看成动词增加为动用法,‘鼓’是‘为之鼓’,因为战争而鸣鼓。”鼓,…  相似文献   

8.
王晖 《东方论坛》2006,(3):60-62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突出的地方: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词标注词类;名词、动词,尤其是形容词下标注附类。同时,文章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属性词的确认;词类失标或标注不当;对某些三音节习用单位的词和非词的处理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语法著作及教材在谈到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时,都笼统地指出日语程度副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以及一部分名词和副词。但实际上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名词、副词是受一定限制的。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近代小说中的具体用例,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分类阐述,分析了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词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对汉语词类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汉语中并非所有的形容词、名词的动词性用法都属于词性转换,系词省略是独立存在着的,所谓的名词、形容词做动词均可还原。此外,不能用惯用法和概率统计来确定词性一一不同位置、情景中的词本身具有不同的属性,不应简单将单个独立存在的词(抽象的符号)和该词在不同位置的各个实现形式(具体的词符,为前者的不同表征)混为一谈,二者实为同构异质。因此,词类是确定的,明晰的。词类的辨别应严格遵守逻辑上的同一律,避免将其内涵与外延混淆。  相似文献   

12.
一个单词由某一种词类转用为另一种词类,这就是英语构词法中的转化法(Conver-sion)。如何用转化法构成新词是个饶有兴趣的问题。虽然这种构词方式在英语发展过程中早已存在,但在现代英语中最为常见。几乎所有表示人体各部分的名词都可以转化为动词。这些名词转化为动词后的意义与未  相似文献   

13.
英语介词教法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语介词是一种不能独立使用的词类 ,它必须与后面的名词结合在一起组成介词短语方可使用。英语中介词的使用要比汉语多得多。正确地使用英语介词会使句子结构简单、意义明确而且符合语言习惯。汉语中很多动词在英语中往往用介词来表达。因此 ,用英语潜词造句时不能生硬地、词对词地套用。另外 ,英语介词应用广泛而灵活 ,应特别注意 :介词自身的差异或与其他词类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词的兼类现象是目前现代汉语语法学界无法回避而又分歧严重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兼类现象的微观处理上,如判定一个词是不是兼类词,兼属哪几个词类等问题上分歧较大。本文就兼类词的判定及所兼词类总结出几个较明确的标准和判定的原则,同时对“N的V”结构中V的动词词性从语言接触即欧化语法的角度进行论证。以期对兼类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英文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英文表达方式或习惯的差异,在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时务必要注意词类转译现象,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动词、形容词转译成英语名词以及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转译成英语介词(短语)两类词类转译。恰当地使用两类词类转译有助于受众对论文的理解,扩大论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在古代汉语里,名词作动词充当谓语是普遍的语法现象。许多古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词类活用,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先生编的《古代汉语》、张之强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词类活用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原来的意义或增加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缀是英语中派生构词法的主要构词成份之一。所谓后缀就是指加在词根(root word)后的部份,它不但能使单词由一种词类(part of speech)转变为另一种词类,而且能改变单词的词意。如形容词 good(美好的、良好的、对健康有益的)加上后缀—ness,变为名词 go-odness(善良)。short(短的、短暂的、矮小的、缺少、缺乏)加上后缀—en,变为动词shorten(缩短、使变短、使点心等松脆)。又如动词 develop(发展、发育、开发、冲洗胶卷)加上后缀—ment,变为名词 development(成长、发展、发育、冲洗、显影、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收录了567条"XX式"双叠词,可分叠音词和叠素词两类。其中叠素词可分为直叠词和降叠词两个小类。《现汉》中"XX式"双叠词分布在形容词、名词、拟声词、副词、动词、叹词、代词、助词等词类中。在语体使用范围上以通用语词、书面语词、口语词和方言词等为主。现代汉语中"XX式"双叠构词能力在词类上呈现出强弱之别。  相似文献   

19.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某些词用於宾语之前,可以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产生某一种行为,或者具有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都可以用如使动。 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用如使动以后,就具备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都可以带有宾语。使动用法的动词与宾语之间多数是一对一的的关系,即一个动词带有一个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20.
名词和动词作为语言中的两个主要词类,近年成为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主要探讨了名词、动词在获得时间的早晚、心理表征、影响加工的因素等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