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日前在杭州闭幕。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相关领导、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领导小组成员,法学专家及检察学研究会各专业委员会代表以及高检院各业务厅局和各省、区、市检察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6,(3):F0004-F0004
《中国检察年鉴》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中国检察年鉴编辑部编辑,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教清任中国检察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3.
彭志刚  张峰 《江淮论坛》2012,(5):148-152
我国刑事司法解释主体是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存在着解释主体二元化问题。作为一种权力属性,检察解释权与审判解释权应当是一致的。检察解释权的完善更有助于司法解释权的合理配置,刑事检察解释应当限制立法性的司法解释,扩大个案的适用性解释,并最终过渡到案例指导。  相似文献   

4.
《河南社会科学》是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93年10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41-1213/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l007-905X。《河南社会科学》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领导小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作为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其具体职能是监督刑事诉讼当中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活动。自从我国检察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对于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实务当中,注重实务当中出现的问题,但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研究少有文章提及。本文着重从理论的层面研究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活动,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直是近年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也对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直是近年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也对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直是近年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也对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直是近年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也对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检察管理改革是一项战略活动和系统工程。当前检察管理研究缺乏深入性和全局性是检察管理改革难以付诸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成熟的企业管理战略给检察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检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宏观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监督和规范行政行为,防止权力的滥用。从行政失范表现和行政执法监督现状切入论述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必要性,从实践基础、理论基础、立法基础对行政执法检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完善行政执法检察的立法建设、明确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界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程序三方面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行政检察监督因受“重刑事、轻行政”观念的束缚,对行政检察监督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够,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供给不足,司法实践又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严重制约了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结合我国行政检察监督实践,须重塑司法理念,改革检察体制,保证刑、民、行检察监督均衡发展,完善行政抗诉机制,赋予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或参与行政公益诉讼,明确规定检察建议为法定检察监督方式,赋予检察机关在行政检察监督中相应的职权,重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推进行政检察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分析,检察学研究对象是检察制度和检察活动。构建以检察权运行研究为中心的检察学理论体系,内容包括检察权运行的本体研究、检察权运行的保障研究和检察权运行的基础研究。从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检察制度的现实情况来看,检察学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与其他相关学科可以区别开来,完全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往初查理论研究的争论集中体现在初查概念、初查地位、初查证据、初查存废等方面,争论也反映了初查研究中的诸多不足,表明以往初查理论明显滞后于初查实践需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提升。未来初查理论研究应当紧密联系初查实践,结合检察理论研究,加强对初查制度的语义分析、实证分析及其与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加强初查措施、初查监督、初查法律责任及初查救济规则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检务公开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司法运行的公正性,而提出的对外公布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情况和有关信息的一项司法改革举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检务公开要坚持最大限度公开这一原则,在公开的内容上要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公开的方式上要追求多元化与正当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的相关文件,结合我国检察实务,我国检务公开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向利害相关人、诉讼参与人的直接告知公开;向民意代表以参与、参观、旁听的方式公开;向社会公众的全面、广泛的公开。为实现检务公开方式的正当化,检务公开应做到最大限度公开、方便人民群众和有利于推进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6.
5月5日市税务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出席会议的常务理事6人.会议研究了参加省六地市税收理论研讨会等事宜.会议决定;6-7月间召开市税收理论研讨会,并推荐优秀文章参加省六地市税收理论研讨会.张邦智舍长参加并主持了会议。5月6日中国检察学会主办的《检察学会通讯》1994年第6期专文刊发大庆市检察学会工作情况,对我市检察学会工作予以充分肯定.5月9日市历史学会在大庆高专举办学术报告会.吉林大学法学院尹佐保教授应邀作了“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情况”的学术报告,约190多人到会听讲.5月12日一19日市房协组织4名会员赴湖北宜昌参加由…  相似文献   

17.
9月 市档案学会举办档案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共收到文章89篇,其中16篇文章获奖。 9月下旬 市检察学会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大型宣传活动。在市区繁华街道设宣传点6个,展示宣传版29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近千人。 9月29日 市人大和宪法理论研究会在市人大会议室召开换届暨理论研讨会。会议由市人大秘书长周恒惠主持。市人大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检察解释制度受到了各种质疑.一般认为,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法律解释权的法律依据不足,也不符合法律解释学原理,在实践中会阻碍司法公正的实现.除此之外,基于检察权的定性进行分析,检察机关也不能行使法律解释权.因为,无论是把检察权定位为行政权、司法权、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两重属性,还是把检察权定位为一种独立于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独立权力,检察机关都不能行使法律解释权.检察机关不行使法律解释权,并不影响其职权的行使.因此,检察机关根本就不应当具有法律解释权,我国当前的检察解释制度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检察改革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程,在促进检察制度完善、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检察理论的需求越来越急迫,标准也越来越高,许多事关检察改革的重大问题亟待理论上的论证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检察学会首次反贪污、贿赂斗争理论研讨会于11月6日8日在都江堰市举行。省人大常会副主任、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省检察学会名誉会长白尚武和来自省内各地的法学专家、学者、检察工作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针对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情况、特点、趋势、对策、适用法律等重大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