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无处非中"出自艾儒略<职方外级>,原文是这样的:"地既圆形,则无处非中;所谓东西南北之分,不过就人所局立名,初无定准."这本来是一个西方人用来破除明朝时中国人的"中国中心论"而说的话,而在这里,王铭铭作为一个中国人,却似乎是用来破除现在西方或本土人的"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先生的著作<中国人的智慧>是一部论文集,较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从政治和社会、人类学和宗教、思想方式以及文字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人的智慧",即探讨中国人思维的特点、中国文化传统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的屠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成名 《世界民族》2001,3(3):68-72
西方国家也有龙的传说.西方人往往把龙当作一种凶暴的、恶毒的蛇怪,形成了毒蛇禁忌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普遍产生了屠龙观念.分析起来,这是西方人与自然界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赵光锐 《中国藏学》2016,(2):185-194
当代西方人对西藏和达赖喇嘛的热情和关注,不仅有现实政治的因素,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心理根源,与他们看待和理解西藏的方式密不可分。西藏在西方人的表述和想象中具有特定的思维意像、审美倾向和词汇传统。香格里拉是其中最典型的意象和词汇之一,香格里拉神话则是许多西方人有关西藏的主要"信念体系"。西方人对西藏神话式的想象是在东方主义、殖民主义和西方人自身心理渴望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受到"西藏问题"的冲击,与西藏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深入研究和辨清西方人认识西藏的复杂心路历程的基础上,细致研究西方的西藏形象及其与中国形象的互动关系成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面对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了解他们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才能避免文化冲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猪随葬拉开了私有观念奴隶制国家的序幕.人工美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猪文化最典型的美学特征,以肥为美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猪文化的最高审美原则.追求香味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心声,西方民族获取香味的路径是通过商业贸易、侵略与掠夺来实现的,中国人获取香味的路径置身于自身文明的沃野之中.以肥为美是中国人对口味美的主观追求,以肥为美是中国人生理的客观需要.中国猪文化深入中国人骨髓,中国猪文化撬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百年石龙坝石碑所承载的内容是厚重的,从中可感悟到当年在中国民族工业与西方列强利益的博弈过程中,中国人自办民族工业的历史心性。石碑正是百年前石龙坝人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体现。这种石刻记忆不仅具有延续性,而且是一种意义制造,是第一代水电工业的开创者在国家和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定位集体和个体的历史和文化身份的表现,并会随着世代更迭而传承。  相似文献   

8.
在美学境界中,审美体验会深深受到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庄禅思想,以它独特的思维运思方式——悟,渗透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体验之中,也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殊的整体直观运思方式,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于是,正确地把握"悟",便成了艺术审美体验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生态化的变革,使其由传统的、高代价的、不可持续的思维方式向科学的、低代价的、可持续的思维方式转变.这种转变具体表现为:从物本论的思维理念向人本论的思维理念转变、从单一自大型思维向多元平等型思维转变、从力量张扬型思维向行为约束型思维转变、从极端利己型思维向互利双赢型思维转变、从改造征服型思维向保护建设型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从越南民族起源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生产生活以及语言现象等方面解读越南水文化的特点,研究越南人的文化特色和思维方式,认为越南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水文化特色的国家,水与越南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劳动条件、思维方式都影响到越南人对水的理解、感知方式和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1.
掌握英语节奏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因素.打破思维定式,避免母语干扰,是解决英语口语节奏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思维将英语节奏与音乐节奏进行比较,两者在强音和弱音的交替、重音、副和句停顿等方面有很大的共性,为将音乐引入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语言节奏反映了口语交际中的信息结构.正确掌握语言韵脚有利于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文学思维方式融汇在史诗文学、历史文学、训谕文学和佛教文学的作品中,表现为英雄崇拜思维、人神同在的萨满教思维、形象-象征思维、奇数思维、结构程序化思维、出世思维等不同的形式,支撑着蒙古族文学表达的思维框架,显示着蒙古族文学的民族特征,是研究蒙古族文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方生态哲学的反思,在哲理层面,寻找生态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生态智慧中发掘出对现代的和后现代的生态伦理思维有所启迪、有所裨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一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穆斯林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穆斯林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15.
张力理论是阿恩海姆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用了一个章节来明确阐述张力所表现的内容以及含义。视觉是动物最普通不过的观察能力,也是生活中人本身对外界最基本的感知能力,是人对事物产生认知和理解的基础方式。书法和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符号。而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虽然是西方美学的审美理论,但是在解读我国传统文化国画和书法中,依然可以加以参照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张力理论是阿恩海姆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用了一个章节来明确阐述张力所表现的内容以及含义。视觉是动物最普通不过的观察能力,也是生活中人本身对外界最基本的感知能力,是人对事物产生认知和理解的基础方式。书法和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符号。而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虽然是西方美学的审美理论,但是在解读我国传统文化国画和书法中,依然可以加以参照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明珂的<华夏边缘>开创了一种介于史学和人类学之间的"民族史边缘研究"方法,在他的论述中,"边缘成为了观察和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1]穿越历史的时空,王明珂所关怀的是"什么是中国人"的问题,而他告诉我们:要回答究竟"什么是中国人",只有从"华夏边缘"中去寻找答案,凝聚中国人最主要的力量来自华夏边缘的维持,而不完全依赖华夏内部的文化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从16世纪起,由于闭关锁国,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在国势上渐渐落后,还不断被西方列强侵略.这个时候,一批有识之士通过翻译外国科学著作,将外国先进的科技介绍到中国,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拯救中国.本文将详细介绍16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科技翻译外国经典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自由的获得与自由的丧失视为共生的两极,人类越是获得自由,同时也就意味着越是丧失自由.现代人陷人了普遍的生存困惑中,从而选择了"逃避自由".  相似文献   

20.
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思维方式的含义,目前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看法各不相同。笔者认为,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思维趋向、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诸要素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从思维趋向、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等方面探究藏族传统宗教思维方式,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藏学界的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