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04-111
宋代江西文化发达,进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理分布来看,宋代江西进士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数量多的地方往往集中在江西中部和东北部,而江西边远之地,尤其是江西南部数量稀少。这种分布特点与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分布特点一致。宋代江西进士的地域分布遵循江西文化发展的逻辑,与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鄱阳湖水系的走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20-12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一批以江西为背景、反映江西地域文化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对江西山川、风物、民俗作了详细记录,是从文学的角度对晚清至民国江西形象的描摹。作家在作品中渗透了深厚的乡愁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有认同,又有审慎的批判。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中的江西地域书写,不仅可以丰富地域文学史的研究,而且可以在文化与文学的研究热点中,发现江西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的地域意识,至宋加强.两宋文学家族地域分布,总体趋向南多于北的态势,其分布随地域文化呈现一定差异,江西和福建文学家族的崛起最令世人瞩目.两宋地域文化对文学家族成员的性情品格、知识结构乃至创作表达,都有各不相同的影响.文学家族成员对地域文化的建构,也起到促进和弘扬的作用.探讨两宋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学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堪称江西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文学的繁荣便是一个突出的标志.宋代江西文学异彩纷呈的景象,构成了两宋文坛一道灿烂的风景线.对于出现在宋代文坛中的这种"江西文学现象",宋代文坛及后代文坛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宋代出现的"江西文学现象"之所以能成为当时和后代文坛关注的热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江西文学家在两宋时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从历代关注的角度来看,既有文学的,更有地域的.  相似文献   

5.
宋代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提升了江西的经济、文化地位和民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进而带动了江西的生态旅游、餐饮风物、文娱游艺等休闲文化资源的发展。宋代江西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人文底蕴和宗教色彩浓厚。宋代江西的餐饮风物有明显的江南地域特色,工艺产品有较高的品牌地位和文化价值。丰富而职业化的曲艺、戏曲表演是宋代江西文娱市场的产业支柱,并和神秘古朴的傩舞、歌谣以及各类游艺民俗活动一起,构成了文娱市场的人文基石。宋代江西休闲文化资源的发展繁荣,为当代江西的经济文化史研究以及休闲产业和区域文化建设留下了价值丰厚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12-119
宋代江西籍进士在文学、史学、经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破弃陈规,大胆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其成就是两宋文化发展演变史上令人瞩目的组成部分,对江西当地乃至整个宋代社会的文化体系和时代审美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文化创造充分彰显出江西地域文化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学就其总体的成就来说,与唐代文学相比毫不逊色,宋代文学研究近年来虽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著作和大型的文献资料集成,如程千帆领衔编著的《两宋文学史》和其他几种宋代的分体文学史,王水照对苏试和宋代散文的系列研究,莫砺锋、张宏生对江西诗派和江湖诗派的研究,以及《全宋诗》、《全宋文》等的编纂,但其总体成果和总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不相称的。即使从宋代文学研究的自身格局来说,也存在着一些失衡和空白之处,如时代上的重北宋而轻南宋,文体上的重词而轻诗文,课题上的重大作家而轻中小作家等等。这种情况,促使宋代文学研究者必须调整研究观念,更新视角。开拓思路,以斯有新的突破。新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正是在这方面作出努力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06-113
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上,江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正所谓"西江诗在宋朝抑何盛也"。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是宋代江西诗人的主要代表,他们在诗创作上的艺术特色、杰出成就以及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影响,都可以揭示出宋代江西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江西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作家和文学流派。曾被人誉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三位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是江西人,而且,几乎生在同一时期。他们互相奖掖提携,同结师、生、友之情谊,共铸惊世震俗之雄文,一直传为佳话。更可贵的是他们均以共同的旨趣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领导或推动了蔚为大观的宋代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就他们的散文艺术风格进行粗略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宋文相对于宋诗、宋词,显得较为薄弱,而宋文研究领域“重北宋轻南宋”的现象又较为突出,近年来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但仍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本文以南宋孝宗时期作品留存在2卷以上的99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为基础,对作家及作品进行量化分析,并考察作家的身份阶层、地域分布、创作成就和作家的为文宗尚,以此说明南宋孝宗时期的散文创作十分繁盛,在内蕴特质、艺术成就上形成了新的面貌和特色,欧苏奠定的宋文优良传统得到了呼应和弘扬,北宋散文的发展高潮得到了重要延续和响应,是宋文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宋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宋代茶馆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荣 《中州学刊》2006,(3):189-192
宋代是我国茶馆业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期。茶馆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地域广的特点展示了宋代茶馆兴盛的面貌,而其丰富多彩的经营特色则彰显了宋代茶馆的丰富内涵。宋代茶馆的兴盛是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的产物,是宋代茶业发展的结果,与当时的饮茶习俗及唐代茶馆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宋代江西文学史上,至少涌现出了151个文学家族。对于宋代江西数量如此众多的文学家族,以往人们对其构成情况少有论及。本文拟对这一群体的进士构成、仕宦构成、代际构成以及性别构成情况进行论述与分析,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宋代江西的文学家族。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96-103
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家族数量众多,家族延续时间长,宰辅高官多,一门数进士较为普遍,地理分布广泛,集聚现象明显等。两宋江西籍进士家族如此繁盛,其原因主要与唐五代移民的迁入、江西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江西士人的刻苦好学等有关。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在创造家族辉煌的同时,不仅引领和带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而且还为宋代江西文化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据《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统计,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共1359人。本文用历史人口学及人口结构学的方法,对宋代江西文学家的性别结构、身份结构及年寿结构进行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宋代江西女性文学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且"家族现象"特征明显。进士极具创作活力,是宋代江西文学的一支重要创作队伍。僧道、宗室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活跃,人均创作量高于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平均水平。60-69岁、70-79岁、50-59岁这三个年寿段的文学家在宋代江西文学中创作力最旺盛。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3-248
城市公共空间集中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和自身的魅力,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特征正在逐渐减弱或消失。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以江西为例,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文化的阐扬与建构有两条主线:一是对江西地域文化资源深入分析与遴选,将具有江西鲜明特点、丰富文化内涵、较高艺术价值的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提炼江西地域文化符号;二是树立正确的地域文化观念,保护、阐扬、建构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下,研究江西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古代江西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江西的农业更是呈现一派发展进步的景象。农具、耕作技术、农田水利修筑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宋代江西农业在全国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稳定的社会环境,政府的重视是宋代江西农业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等等。这些对今天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有所启迪的。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翰林院馆阁文学创作出现了宗宋的现象,在翻写宋人诗文、学习宋人诗歌创作的多种体裁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追摩宋代馆阁作家的意识,尤其在以在宋代流行的集句诗的创作上,翰林院作家都明显地体现出宗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宋代江西手工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吴旭霞宋代,是江西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江西的手工业也不例外,特别是矿冶业、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与此同时,手工业中的生产关系也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因素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现...  相似文献   

19.
宋代江西的农业得到充分发展,无论是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土地面积的扩大,在全国均居首位,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也较前代大有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江西的商品经济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农村中的商品经济成份越来越重,为江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试图对宋代江西农村中的商品经济作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王安礼是宋代江西临川王氏家族作家群中的杰出代表。文章对王安石王安礼诗文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二人文风之异同,窥见宋代江西临川王氏家族乃至宋代临川文学兴盛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