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阴阳"物质观念的形成经历了原始阴阳观念、气分阴阳观念和科学阴阳观念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古代贤哲制造了土圭、阳燧等工具并进行了长期的高山探索,证明了阴阳现象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与现代科学中的物质运动状态是对应的 ,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象 ,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 ,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通过“阴阳与物质运动状态”的对应及相应“稳定平衡态”概念的建立 ,可以在东方与西方的思维模式之间 ,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阴阳二元的原结构模式中居于关键性的调节位置的"三"的概念具有枢纽性意义,"一""二""三"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万物元一"的《易经》演示路径。科学世界、艺术世界、文学世界和东西方古今哲学世界,对于"二元""一"的阐释和追求展示了"二元三维"和"三元二维"的思想资源脉络,体现了《易经》"阴阳"理论的普适性意义。对照侨易学理论对"主体""客体"和"二元"关系的批判性认识,两个概念(理性度、感性度)能补充第三维概念系统。核心概念(理性、感性)并非单一体,而是处于一个系统,无论"阴阳五行""三元辩证""多元逻辑"还是"二元互补"等模式都强调了最基本的认知结构的重要性。阴阳二元关系加上第三维(即其间的流力因素)的构型是理解整个宇宙基本动力的一个元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反义同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古代汉民族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对立现象无所不在 ,对立思维形成 ,对立概念大量存在。对立思维经过概括化、抽象化、形成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阴阳思想是其典型体现 ,阴阳对立互补是宇宙运动的基本模式。反义同词现象则是这种思维形态在语言模式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是周代的传统哲学,阴阳二气被说成是整个宇宙的主宰。在这个学说深化的过程中,人们以主观感觉为基础而展开联想,对阴阳二气的特征进行了多侧面、多层次的论述,产生了许多组互相对立的概念,刚柔就是其中的一对。刚柔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刚柔理论,与周代文艺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柔不但是阴阳学说中的概念,而且是一对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刚柔理论也始终是古代文艺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治国科学原理是我研究的一部分。哲理科学是以世界十二大规律为基础,根据阴阳的概念,把阴阳的概念和哲理科学相结合,提出世界十二大规律。  相似文献   

7.
围棋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发明之一。围棋是一种高明的逻辑游戏,其中蕴涵深刻的哲理。围棋 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太极阴阳思想密切相关。围棋及其对弈规则是太极阴阳思想在棋盘上最直观、最充分的体 现。围棋的基本规则合乎逻辑的运算法则,围棋的基本棋形与八卦逻辑相通。睿智的中国古人甚至赋予无形 的、绝对的空无概念以活形,同时赋予相对的、有限的阴阳概念以死形。两眼活棋中的两眼一个表示空一个表 示无,单眼死棋中的单眼表示黑(阴)或白(阳)中的单一方面。围棋中的活棋表示绝对的存在,围棋中的死棋 表示相对的存在。绝对的存在是空无、相对的存在是阴阳。围棋的永恒魅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空无的绝 对神秘,二是来自阴阳的相对变化。棋法阴阳,空无是阴阳变化的枢机。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里 ,通用着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这个定义 ,马克思没有 ,准确地说 ,恩格斯也没有 ,只是在《自然辩证法》里有个解释 ,原文说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第 5 5 6页 ) ,显然 ,这是对类似于“物质”的定义可能诞生的某种说明或解释 ,而不是定义本身。依照传统和习惯的看法 ,物质统一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 ,为什么著作等身的马克思、恩格斯却没有给物质下过定义…  相似文献   

9.
论“气分阴阳”对中医学气学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讨论了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思维方法及其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影响.指出"气分阴阳"思维方法是伴随着阴阳概念的产生而形成的,是以阴阳的相对待概念对宇宙本原之气的两种属性的标示.它对中医气学理论以及藏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方法学的重要意义.中医学将人体中的各种气,包括一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也分为阴阳两个部分,以表明气的两类不同作用,阐释机体的脏腑功能和生命进程.  相似文献   

10.
物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的科学理解。对列宁的物质定义作出实事求是的当代阐释,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而且有利于在当代条件下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指存在差别的不同成分相互协调地配合在一起的一种状态。中医的"整体观念"可谓中医"和谐"观的高度概括,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本身内部脏器之间保持"和谐",这才是健康状态。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强调了人体内部各脏器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处于一种协调和谐的状态,如打破这种"和谐",则百病乃生。中医的治疗大法如调和阴阳、协调脏腑、调和气血就是以恢复人体"和谐"为目的。可见,中医理论中无不渗透着"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在成书之后,在汉代流传过程中,篇目次序发生了变化。《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各篇的编排依据,不是按"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思想而来的,而是按照《序意》篇所说的"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的原则编排的。《季秋纪》下属四篇与《孟冬纪》下属四篇之间位置颠倒,这是人为的,性质与《十二纪》"纪首"割为《月令》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印证"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阴阳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用现代观点诠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不同意认为《物色》篇位置排列“有误”的观点,认为目前的《物色》篇的位置暗含了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物色》篇提出的“阴阳惨舒”说揭示了人的心理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同构对应”和“物我交感”,也说明了自然景物是文学本原之一。本文认为“阴阳惨舒”说、“联类不穷”说和“情往似赠”说等三说,可以看成中国古代“绿色”文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二”“三”与“多”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观念中,只要突破了"二",承认了"三",那么,"多"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因为三正是通向"多"的桥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说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关系学说,"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的提法正是阴阳泛化的二元对立观念的体现。西汉哲学家扬雄首提"三分法",并由此构造出另一套与《周易》的二分法相区别的《太玄》经卦体系,进而提出种种三三见九之说。早在西周末年史伯就表述了一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多元综合的复杂性思想。五行说也具有克服二的简单性观念,将世界的本原建立在复杂性的多样化基元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易传》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易传》中描述辩证法的话语有:"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推生变化"等等。可见,《易传》的辩证思想可谓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7.
古人为什么采用养生一词来标识有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知识和行为 ?其原因有二 :一是古人高度重视人和生命 ,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 ,认为生命是万物之尊。把生看作是天地间大德 ,认为爱惜身体就是对父母尽孝。二是养字含有供养、敬养之义 ,认为供养的关键在于减少或免除供养对象为自己生存所需应付出的劳动。养生 ,即供养生命、供养身体 ,亦如供养父母。因此古人亦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节制和减少生命力的消耗 ,其最佳的途径则是“静”。因此传统养生学以静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和中医学的角度来论述阴阳自和的理论,并从医学模式、病因学、养生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阐述其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平经》宗教化的尝试首先是对道家天道观的继承与改造。它吸收了阴阳五行观念和当时盛行的儒学神学化的思想,将道家的道本论、生成论转向元气生成论,由守道走向守一,由天人感应进至天人一体,试图通过道术合一实现人合于道,从而初步构建了道教的理论基础。此外,《太平经》理论中的矛盾之处暴露出了其思想来源的多端,是当时各种社会思潮激荡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