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美国制宪大讨论中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关于《权利法案》和其中的新闻出版条款的争议,可以看出人们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认识与对人类的其他自由价值的认识一样,都是在具体的场景下针对具体问题得出的认识。从一个个美国新闻出版自由与其他价值冲突的具体场景出发,我们才会更真切地把握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原意"。  相似文献   

2.
建立在理性知识观和独立宣言主张的人民主权原则基础上,反联邦党人在论及自由时,偏重于公民参与公共政治事务,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清晰列举以及对公民个人良心和思想言论自由权利的保护.这种自由理念,有别于联邦党人消极自由的主张,成为了美国理想主义政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美国法治的形成可分为独立与建国时期、工业国家时期和福利国家时期三个阶段,美国法治与美国历史的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独立战争后颁布的联邦宪法和《权利法案》等,确立了权利神圣和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至上的一般观念,奠定了美国法治的基础;工业国家时期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正当法律程序”这一十分接近“法治”概念的法律条款;福利国家时期美国法律从注重保护财产转向保护人身,其法治也从对个人自由的重视转向对社会平等的重视。美国历史的每一个阶段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或多或少影响了美国法治。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前政治体制运行的主要依据是1787年的《联邦宪法》,其基本精神是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法治、有限政府和联邦集权,这是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困境之后的务实选择,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构建过程中的实用主义。通过探究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体制转换可以发现:任何宪法在其诞生之初都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些丑陋的,但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却是最合适的、最好的宪法。实用主义精神指导下的稳步推进、渐进改革原则是美国政治体制转换留给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最后的20年以来,政治的民主化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了全球.《联邦党人文集》从两个方面和层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民主样态及理论依据:以精英性质的共和制开启现代民主模式,又以复合共和制理论解决了中央共享治理与地方自治纵向分权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联邦党人文集》作为自由共和主义的传承之作,对古典共和主义理念做了几个方面的颠覆,即由直接民主、“忘我”的美德观置换为间接民主、“勿忘我”的美德观。在法律系统上也完成了由大陆法系向普通法系的转换。并由此在共和主义理念中增加了宪政品质。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现代"激进主义"的反思,林毓生区分了"五四思想""五四精神"与"五四目标":所谓"五四思想",指全盘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所谓"五四精神",指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谓"五四目标",指以"自由""民主""法治""科学"为内容的"国家强盛"。同时,对于当时学界爆发的"科玄论战",林毓生认为,无论是"科学派"还是"玄学派",他们实际上均以"科学主义"为"缺省配置",故都无法实现各自的预期目标。基于上述反思,林毓生主张超越"五四思想"和"科玄论战",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重组与改造传统文化,在保持文化认同的前提下,使其实现现代化。此乃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不仅仅是按地域统治国民,而且还是一种权力机关。据此作者认为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不应是美国诞生的标志,而后的《联邦条例》的生效也不标志着美国的诞生,只有依据《联邦宪法》而成立的联邦政府的出现才是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联邦党人文集》作为一部政治学的经典名著,对后世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联邦党人创造性地以分权制衡原则去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本文通过对《联邦党人文集》与分权制衡的分析,阐述了政府权力为何要分权与制衡;从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高度对“分权制衡”进行正本清源的认识,并对我国分权制衡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作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为了纪念联邦宪法制订200周年,于1983年成立专门委员会,积极筹备定于1987年9月17日举行的学术性纪念活动。这一定名为“八七年计划”的委员会,由美国政治学会的伯恩斯和历史学会的莫里斯共同担任主席,由12名学者、专家任委员。“八七年计划”委员会自1983年秋起开始出版纪念性季刊:《联邦宪法》,除刊印珍贵的原始资料和有关宪法制订过程的详细年表外,登载专业性特约文章和其他信息与资料。截至1986年夏已陆续发行11期。《联邦宪法》创刊号刊出委员会两位共同主席所撰的文章,综述长期以来联邦宪法中争议的关键问题,归结为13项。随后每期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发表文章,展开讨论。今将第一期上的《联邦宪法:十三个关键问题》一文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全过程民主的阐释标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民主话语体系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力,凸显《宪法》规制的全过程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宪法》是全过程民主得以实现的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全过程民主的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证,全过程民主标志着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举措是:健全体现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1804年,汉密尔顿虽已离开公职,但他不仅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建国者之一,还是联邦党人的政治领袖。他的决斗对手艾伦·伯尔,时任美国副总统。  相似文献   

13.
从"宪政辩论"开始,中经《独立宣言》制定、《邦联条款》制定、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与推动宪法的被各州批准,到1791年12月《权利法案》成为宪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宪政体制终于在美国确立,其间以职业律师为主体的法律人一直居于领导层内主导与主力军的地位。他们如约翰.亚当斯所言,有"与任何人相当的财富、能力、学识、雄辩和敏锐"。其中的许多人除了有大学学历和曾在英国首都伦敦长期深造的文化背景之外还有丰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知识。易中天先生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认为是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制定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与当时的历史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14.
1798年7月,联邦党人控制下的美国国会颁布了《惩治煽动叛乱法案》,对反对美国政府的某些行为进行惩罚.它是在美法准战争以及当时美国国内党争的背景下产生的.该法案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杰弗逊是美国民主传统的奠基人。他在1801——1809年出任总统期间,曾在使美国政府民主化方面作过许多努力,本文仅就此问题作一简单述评。一杰弗逊为政府民主化所作的努力首先表现在他任用政府官员方面。从杰弗逊当选为总统开始,许多共和党人就写信给他,望他利用总统职权,把联邦党人一律从政府机构中清洗出去,以便“有效地把行政权控制在以才能和声望出众的坚定的共和党人手中。”共和党人的呼声,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对联邦党人反民主政治的愤懑,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热中于担任公职的思想感情的流露。然而,作为共和党领袖的杰弗逊却使他们大失所望,他并没有对联邦党人进行普遍清洗。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民主机制中至关重要的制度因素,它在实现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权力监督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所在;司法审查制度又是"依宪治国"和联邦统一的根本保证;这一制度也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宪法与民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民主是宪法的前提,宪法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中国"八二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的、真正民主的宪法。历史表明,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法治领域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八二宪法"的正确指引和保驾护航。在该宪法颁行30周年之际,分析与论述"八二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紧密关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宪政的保障,是民主的基石,英美两国稳定和繁荣的根本保证就在于有着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悠久的法治传统。英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是在普通法传统中形成的,普通法构成了英美宪政架构中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悠久的法治传统,培育了英美宪法并营造了宪法实施的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内战之前,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一般学者认为《邦联条例》之下主权属于各州,1787年《联邦宪法》事实上授予了联邦主权,但宪法条文中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引起激烈的争论。由于南北方差异、西部扩张和奴隶制等因素,州主权论仍然有所依托,内战之前联邦主权和州主权的斗争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1794年11月19日,美英两国在伦敦签订了《友好商业航行条约》。因参加该约谈判并签字的美方代表是约翰·杰伊,故该约通称《杰伊条约》。如何看待《杰伊条约》,当年在美国国内即曾引起严重分歧。民主共和党人认为这个条约对美国极为不利,用各种方式表示抗议和反对。而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则坚决支持这个条约,四出奔走呼号,竭力为该约辩护。时至今日,史学家们对《杰伊条约》的评价仍是见仁见智,看法各异。有的学者认为“《杰伊条约》实际上可能是当时条件下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条约”,它“在一个危急的时候拯救了美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杰伊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