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通过它可以了解汉语在19世纪中期的基本面貌。当时,副词"都"已具备表示范围和表示语气等用法,其语气副词用法中有一类兼表已然义。根据《儿女英雄传》中反映的语言事实和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副词"都"的语法化路径应该为"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兼表已然义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2.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3.
霍州方言中的"前"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五个义项的用法以外,还可以单独作动词和语气词。作动词时,"前"表示祈使的语气,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但在语法特点上与"去"有很大的差别;作语气词时,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加强肯定判断的语气,催促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表示不耐烦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型世言>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中最常用的多义程度副词主要有"颇、更、十分、一发"等4个.其中"颇"作为程度副词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轻;"更"既可以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状态副词、语气副词,还可以是连词;"十分" 既可表示程度高也可表示程度超常,还可作为语气副词使用;"一发"既是程度副词又是方式副词、语气副词.它们彼时的用法同300多年后的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使用频率较高,语义也比较复杂。本文结合具体句子对副词"还"的语义进行分析描述,指出"还"在具体的语境中具有表示"继续"、"增益"、"归属"、"语气"的作用,并且这几种语义有交叉或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中的语气短语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中,语气短语词主要有“是的、不是、不成、就是了、便了、罢了、也罢、着哩”等,通过对这些语气短语词使用情况的考察分析,发现它们所表示的主要语气意义基本上沿用至今,有的则保留着早期特有的一些语气表义现象。  相似文献   

7.
元代几种白话文献中的陈述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几种白话文献中的陈述语气词石锓,董伟语气(Mood)在西洋语言中,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表示的,而汉语的语气主要通过语气词来表示。①语气词在句中或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招呼、提顿、反诘、测度、假设、限止、论断、时体等不同语气。每个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强调转折功能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是"和"可"是现代汉语中一对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连词."可"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多功能语气副词,是由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转化而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的教学,也是一个难点.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它的用法演变过程也有利于对"可"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汉语表假设的语气词没有时间意义,已然或未然是由整句的语义组合(即"意合法")表示的,自古至今,一以贯之。陕北方言假设语气词有时间意义,"口叁"(s°)表示已然,"呔"(tai°)表示未然,分工明确,一目了然。显然,陕北方言假设句用语气词表示已然、未然的格局非汉语所固有。维吾尔语表条件-假设语气的语缀-sa/sε与-"口叁"(s°)不仅语音形式十分相近,而且多种语法功能相同,"口叁"(s°)可能来自维吾尔语表条件-假设语气的语缀-sa/sε。历史上,大漠、河套以南的维吾尔族先民——回纥曾与陕北人有过长期密切的接触,这种历史文化背景,给我们的推断以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名词能不能重叠?对这一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各高等院校在教学中的讲解和处理也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的认为名词可以重叠,以表示“每”或“小”等意思,或调节语气。 较多的认为名词“一般不能重叠”,说 名词重叠“不很发达”、“极其有限”。 有的认为名词“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11.
安福话的句末语气词"嘚"可以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在特定语境下也可用于陈述句。"嘚"有两种句法功能:1.表示弱语气;2.表示自言自语。"嘚"表示弱语气的功能是由其表示自言自语的功能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种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粤语中有非常多语气词,讲粤方言的人们在日常说话交流之中总是喜欢在句束加上一些表示语气的助词,如"啰"、"喇"、"咩"、"喎"、"噃"、"添"等.粤语系统之中,"添"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后面,作动词;也可以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一些语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口语与书面语、标题语体与非标题语体,以及相关结构的比较,主要考察了"X有了Y"格式在语气类型、信息结构、主语话题性、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预设结构、语用功效等方面的语用特征,认为"趋简性"往往压倒"繁复性"。该格式语气类型为陈述语气、肯定语气。"有了"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往往蕴含一个事件变化过程。信息结构为"旧信息+有了+新信息",新信息中的"新+名词"的"新"则是焦点的焦点。X话题性很强。在口语里,"有了"可置于末尾,标题语体中则不行。"有了"后面往往接褒义的新人或新事物,表示期待的或积极的结果,表示想达到的目标最终实现了。该格式的语用机制是经济原则与转喻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汉英在祈使语气表达方面的不同:一、英语没有而汉语独有的表达法,这部分集中体现了汉语的特点;二、汉语没有而英语所特有的表达法,这部分既表现了英语在表达祈使语气的特点,同时,也反衬出汉语在表达英语中同类现象时的特点:三、汉英祈使语气表达法同中有异,这部分从细微之处展现汉英在表达祈使语气的不同点,对高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高级口语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的"字在汉语当中应用广泛,而所有的"的"意义只有一种表示,在日语当中却大不一样.虽然"の"在日语中也表示"的",但是用法却千差万别,意义也各不相同,词性也不相同.它可以表示人、事、物,表示限定,表示同位关系,表示对象,同时表示感动、禁止、疑问、愿望、加强语气等;它即是形式名词也是格助词又是终助词、并列助词,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使用当中的错误.这也是学习日语的人尤其是初学者感觉困惑的地方.本文对这个词进行了归纳、总结,期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常用虚词“口老”在吴语中是表示连接、提顿、语气的助词。这三种用法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其用法源自唐五代以来的近代汉语  相似文献   

17.
受直译体影响,元杂剧的虚词有了非汉语的用法:方位词“里”、“根底(的)”、“上”、“上头”、“行”表示介词应具有的处所、对象、原因等意义,并形成了“介词+名词(代词)+方位词”汉蒙杂糅句式;助词“来”、“来的”、“呵”、“者”表示过去时、假设语气、祈使语气等。  相似文献   

18.
“吗”、“呢”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比较常用的两个语气词。它们在使用上的区别,早在三十年代陈望道等先生就已经讨论过。以后的论著和教材,一般都是把它们看成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或语气词。近几年胡明扬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呢”不表示疑问语气,是“表意语气词。”陆俭明先生也对此加以论证,得出了  相似文献   

19.
语气副词的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难点。而对语气副词"简直"进行教学语法研究,不仅应明确其句法分布和核心语义特征,更应以语用偏误为着力点,对汉语学习者常见的语用偏误现象进行归纳分类与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面向TCSL的"简直"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教学实验组"与"HSK对照组"的"简直"句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教学方案具有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英语中,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表示的愿望、请求、建议、命令,或对事实的推测、假设、想象。有的语法学家把这种语气称为带有推测意义的想象语气。在直陈语气中,动词的时态形式和其所指时间并非都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虚拟语气中动词的时态形式的特殊用法更为明显。这对于中国学生确实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尤其是that从句中,虚拟动词形式和主句中直陈语气动词形式之间关系更加不容易理解,许多英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