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自出版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说成功地刻画了"兔子"哈里这一形象。兔子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均不满,欲通过逃跑来对抗传统社会,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直处于矛盾和孤独的状态,究其原因,大致可归为追求完美和缺乏担当、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信仰的危机三点。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兔子,跑吧>中有三个意象:一个是力求挣脱"外界环境"束缚的主人公意象:"兔子",象征着主人公是一个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一事无成的平庸小人物;一个是不断寻求、企图救赎的意象:"跑","跑"包含着逃避和寻求两个层面;一个是深陷其中、无法逃离的意象:"网",在逃避和寻求的过程中,兔子陷入"网"中,暗示了逃离上帝的日子里,人类失去了希望和出路.这三个意象是厄普代克对美国社会的深入体察和对主人公哈里不同层面矛盾冲突的精准把握而着力构建的.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支柱缺失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兔子跑吧》中哈里探寻其信仰的过程——受到信仰挑战,被引向怀疑上帝,最后否认上帝存在,得出在信仰缺乏的年代人们往往是得不到上帝的指引和帮助的;上帝只是一个乌托邦;即使是探寻的尝试也会以失败的形式告终。  相似文献   

4.
《兔子跑吧》一书让约翰·厄普代克和哈里·安斯特朗都一举成名。主人公兔子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篮球明星。事业的辉煌除了带给他荣誉、掌声和爱情之外,也带给他自我实现的感觉以及自我实现后的副产品——频繁、强烈而且纯粹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是马斯洛人本哲学的重要组成,加上需求理论构成了人本哲学的三大支柱。然而在《兔子跑吧》中,兔子哈里一直在奔跑,在寻找。试图找回曾经带给他极度震撼和欣喜的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最终对女儿的爱使他再度感受到高峰体验。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使他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对于自己和他人最美好品质的惧怕,也就是马斯洛所称的“约拿情节”的束缚,他没有再次达到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兔子,跑吧>的扉页,约翰·厄着代克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的一句话作为该书的格言:"神恩的运动,内心的顽固,外界的环境".本文重点围绕这三点,旨在阐述此格言是本书的精髓,它不仅指明了"兔子"跑的内在和外在力量,也暗示了"兔子"正在跑向一个无法到达的自我;"兔子"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它只能使"兔子"深陷其中,而"兔子"跑的原因和结果都体现了帕斯卡尔冲突.  相似文献   

6.
"半岛哈里哈气"系列是山东作家张炜的最新力作。风格淳厚、清新、唯美,故事性强,地域文化色彩浓厚,是他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的一次文体冒险;虽然属于儿童文学范畴,但它与张炜阔别了20余年的早期文学创作风格相接续,应当归于"芦青河"系列,是作者童年和童心的一次集中回放;它既显现出"纯文学"的审美风格,又与其当下的严肃文学创作有着可以互相阐释的互文关系,文学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7.
素有当代美国社会“编年史家”之称的约翰·厄普代克的创作生涯涵盖整个冷战时期,不仅其本人曾经一度以一种不情愿的方式卷入到美国文坛有关冷战的争论中,其作品也不可避免地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涉及到冷战的相关话题。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安斯特罗姆:四部曲》的主人公“兔子”哈里作为相对保守的中产阶级一员,其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也体现了以美苏两国为代表的东西方两个阵营之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冷战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的冷战政治。  相似文献   

8.
正芬森是丹麦著名医学家,也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临床医生。到了晚年,芬森准备寻找接班人。在助理乔治的配合之下,芬森从很多慕名而来的医学界才俊中选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是,医学研究十分枯燥,芬森有点担心这位年轻人不能坚持。乔治建言道:"先生,据我所知,哈里家境贫寒,您不妨请您的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看他会不会心动?如果他被金钱所诱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理论"约哈里之窗"将人际交往中信息沟通的状况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借鉴"约哈里之窗"的结论,可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沟通分成四种不同类型开放区主导型、盲区主导型、隐藏区主导型和未知区主导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沟通的结果,这需要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郑桂初 《老友》2008,(1):54-54
有一次,苏轼熬了一罐兔子汤,好友佛印刚好赶上,津津有味地喝了一碗。佛印走后,一个无赖跑来说:"我是你朋友佛印的朋友,也来一碗!"苏轼往汤里加了一瓢水,那人喝着觉得不对劲,瞪大了眼睛。苏轼说:"这是兔子汤的汤。"不料此人走后,又进来一个无赖,  相似文献   

11.
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是美国传统和主流文化的文本化写照。从兔子形象的构建以求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到对黑人权力运动的改写来维护白人社会的主导,以及对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写来捍卫男性社会的主流意识,厄普代克在"兔子"系列小说中,利用"兔子"的人生经历巧妙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美国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变化。作为美国主流社会的代表形象,厄普代克笔下的"兔子"形象勾勒出整个战后美国的历史流变。从阿波罗登月计划、越南战争到石油危机、经济衰败,厄普代克在四部曲中处处彰显美国意识,试图展现正在逝去的美国主流身份。  相似文献   

12.
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在山里,兔子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很快跑到了终点,兔子赢了。这说明当你选择了适合你的环境,又发挥了你的特长,你就很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3.
兔子的文章     
罗百辉 《可乐》2008,(11):28-28
舌头超出思想,废话就此诞生。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头狼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干什么?""写文章。""什么题目?""《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相似文献   

14.
厄普代克自己曾经说过,《兔子,跑吧》整部作品是一个"Z"字形的结构,展现了兔子逃跑—归来—逃跑的过程。兔子这种反复逃跑归来的过程是各种强烈心理作用下的选择。荣格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倾、外倾、抽象、移情、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为我们解读兔子这一反复的过程提供了一条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贺卡     
小嘴兔子刚放学回到家,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咦,怎么不见了?我明明记得放在抽屉里。""宝贝,你找什么呢?"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儿,"像丢了魂似的。""没……没什么。"小嘴兔子脸红了,支支吾吾地回答。姐姐大嘴兔子笑嘻嘻地看着弟弟:"是什么好玩儿的东西,告诉我一声,我帮你找。"小嘴兔子向姐姐扮鬼脸:"一定是你拿去了,快还给我。"  相似文献   

16.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描述了一位绰号"兔子"的年轻人的人生经历,详尽展现了"兔子"的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厄普代克着力刻画了夫妻间的矛盾,父子间的冲突,同时也成功地揭示了当代美国人婚姻裂变、两代人间的对抗,及传统道德观念堕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信仰复归"浪潮中,约翰·厄普代克创造出小人物"兔子"。"兔子"的追寻信仰代表了作者本人对于信仰问题的探索。作者通过展示"兔子"在信仰追寻中的宗教观念变迁,深刻地说明了宗教信仰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信仰复归"已不能成为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兔子不吃窝边草,被动物界指责为"地方保护主义"。早上,兔子妈妈出门时,对小兔子们一再嘱咐:"妈妈寻食去了,你们就在窝边玩,不要跑得太远。"中午,兔子妈妈带回许多青草和白菜叶子,给小兔子们吃。小兔子们见妈妈累得满头大汗,都十分不解:窝边这么多青草,妈妈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寻食呢?兔子妈妈说,这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在<兔子,跑吧>中,主人公"兔子"哈里·安斯特朗三番五次离家出走,其妻贾尼丝似乎都难逃其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贾尼丝的懒惰愚笨,成为兔予应对世人指摘的护身符,而贾尼丝则成了整个事件的"替罪羔羊",被评论家称作"兔子终生难以摆脱的障碍之一."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不公平印象的原因,指出由于兔子这个人物有着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他无法和女性达成和谐的关系,注定在两性生活中无法寻得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新少年》2013,(6):40-41
华莱士擅长搞些小发明,他和爱犬格勒米一起经营一家以捕捉兔子、保护菜园而闻名的"捉兔公司"。捉来的兔子,全部饲养在他们的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