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中国在东亚的地缘枢纽地位,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安危和国家战略的选择,而中国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选择又反过来重新塑造东亚地缘政治结构,两者间存在着强烈的互动关系。本文首先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阐述了中国在东亚的地缘枢纽地位。然后简要地追溯了1840年以来东亚地缘政治结构变迁的历程。最后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对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在当今大国地缘战略角逐中 ,地缘经济战略的份量将越来越重。目前 ,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制订面向 2 1世纪的地缘经济战略。为此 ,我们必须要用地缘经济学独特的地缘战略视角观察国际政治。文章探讨了地缘经济的概念、特征与产生的背景 ,分析了 2 1世纪大国地缘战略争夺的现实走向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提升了中亚作为国际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在新的国际格局与地区形势下,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中亚五国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对外战略:"中立"、"联盟"、"均势"和"平衡"。不同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战略动因,即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与各自现实条件的结合导致了五国在理性选择下的不同战略形成,以及在不同战略之下的外交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银行间合并成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西方国家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变及银行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这是其内在动力;二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的低速增长和银行业危机,这是其外在动力;三是美国银行业管理政策的调整和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大银行的合并预示着今后世界银行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亚的地缘态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极其重要,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地缘政治价值。冷战后,各大国纷纷介入,使中亚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角逐的又一个新的焦点。由于中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在中亚展开的激烈地缘竞争态势必然与中国的战略利益密切联系,对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中俄石油管道风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关系中,相邻国家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相互关系较为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论认为,经济上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是国际政治权力的源泉,因为优势国家可以利用相互依存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差异来迫使劣势国家屈从自己的意志。虽然相邻国家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但现实的经济合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地缘经济总是被包含在地缘战略这一大的框架之内加以考虑,它们对地缘经济合作所导致的可能的政治后果尤为敏感。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释中俄石油管道风波。它给予中国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黄凤志  金新 《国际论坛》2012,(3):1-6,79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地缘政治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时代性裂痕和理论本身的学理性缺陷使这一学科陷入双重困境,理论的革新成为必要。未来的理论创新可以当前影响地缘政治的四个主要变量为基本维度展开研究:一是全球化,它推动着地缘政治规律的重建;二是区域化,它带动着地缘政治结构的重组;三是多极化,它预示着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四是信息化,它推动着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塑。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创新不仅要反映历时态层面的时代特征,还应具备共时态层面的国家特色,在开拓地缘政治研究新视野的同时,须构建反映中国战略视角、依托本土思想资源的地缘政治新学说。  相似文献   

8.
构建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是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构建经济协作区符合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和经济特区思想以及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构建湘鄂渝黔边区经济协作区的对策主要有:设置协作区的机构,打造贸易核心区和经济增长极,培育资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建立和完善市场结构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能源安全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巨大影响.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印能源合作除了共同迎接"亚洲溢价"挑战外,更主要的还有地缘政治战略考虑.从地缘政治战略角度看,巴基斯坦对中国在经济上的意义主要是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能源合作要受到与印度和缅甸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斯里兰卡是中国能源供应经过印度洋区域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沈金华,陈明,余功豹综观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90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应当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深化改革,把握三大机遇:一是浦东开发开放,上海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发展格局变化的机遇;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缘战略之两难选择首先导致郑和远航的悲壮结局,继而影响和制约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方向。中国要最大限度地缓解陆海兼备国家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尊重地缘政治规律,制定正确的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迅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及时适应地缘政治发展的时代背景,打破了意识形态和两极思维的禁锢,以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地缘战略为核心,积极参与和推动多极化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构建,增进了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开拓了本国发展的地缘政治空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是应国务院要求,为了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发展而成立的国家战略区,也是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其作为当前国内跨行政区划单元数与层级建制最繁多的经济协作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经济对该区协作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文章拟从如何突破行政区经济对该区发展的制约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协调、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美国新经济现实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冲突是必然的:第一,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国别经济研究的基础之上,而90年代经济全球化却日趋打破国界限制,实现了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第二,信息技术革命使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第三,90年代以来美国充分把握住了上述两大潮流,这是其新经济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必须进行更新,必须更加关注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当中,每个国家都和其他存在利益关系的国家进行着各种博弈,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维护和决定国家利益的主要战略和手段,虽然实力是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错误的战略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现在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世界政治不但有传统的地缘政治因素,而且地缘经济也迅速崛起,这样国家间的博弈就变得更加复杂。在复杂的形势中处理好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到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国家间博弈中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当中,每个国家都和其他存在利益关系的国家进行着各种博弈,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维护和决定国家利益的主要战略和手段,虽然实力是决定国家地位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错误的战略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现在世界处于全球化的加速时期,世界政治不但有传统的地缘政治因素,而且地缘经济也迅速崛起,这样国家间的博弈就变得更加复杂.在复杂的形势中处理好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到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大概从唐、宋开始,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武陵文化圈"。2009年,国家提出了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宏观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将武陵山区或"武陵文化圈"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思考。我们认为,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民族发展、特色产业、人力资源、改革开放等发展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昆 《国际论坛》2013,(6):21-26,77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声索国就南海部分岛礁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持续介入使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区域外力量,它的介入改变了南海的地缘政治,使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在美国战略东移的背景下,美国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调整的需要,基本目标是扩大它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并限制中国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和海权的发展,包含有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意图。本文将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探析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现状、动因及趋势,并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标准与时期划分的几社看法,提出应以各种政治力量和诸种内外因素形成的‘合力’作为划分世界政治格局嬗变分期的依据.文章认为,战后40余年(1945-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的形成、对立和抗争时期,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出现时期;80年代-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时期.文章还对“均势”是相对稳定、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以及“综合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