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中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来巧得很,我们采访叶乐谋参赞的当天正是中以两国建交15周年的纪念日.叶乐谋参赞介绍说,15年来两国在许多方面都有交流合作,合作的重点在农业、公共卫生和教育领域:尤其是中国约有60%的人口从事农业活动,中国近年还推广实施了新农村政策,使以色列和中国的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加深.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才交流》2011,(6):57-57
近年来,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和以色列国家农业科学院(ARO)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方多次派遣蔬菜育种、生理学、设施园艺、土壤及水等方面的专家来到郑州市进行交流访问,市蔬菜所也派出科技人员到以色列学习和工作。该所被河南省外国专家局命名为引进以色列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3.
11月5日至9日,“2008中国-以色列农业合作周”在陕西杨凌成功举行,成为第15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为科技兴农搭建了绚丽的舞台。合作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以色列农业与乡村发展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陕西省外国专家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以色列驻华使馆农业处具体承办。在合作周期间,  相似文献   

4.
"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角力,都得了胜." 《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的使者角力得胜,上帝为他改名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的人".此后,犹太民族数千年的勇气、坚忍、苦难和复兴,似乎都呼应了这个名字. 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建立,颠沛流离的犹太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在这个面积仅约2.0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他们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科技立国,以创新强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为世界贡献了诸多伟大人物、领先科技及发明.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以建交15周年,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合作15周年.纪念这一合作进程,也使我们回想起中以建交之前,中央引智办、国家外国专家局以及所属企业单位在两国之间开展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通过这一平台,许多以色列著名专家来到中国,对中以科技交流作出积极贡献,他们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节水灌溉理念、樱桃小型西红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自中以建交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以色列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集团等,在农业、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开始了广泛的人才交流合作,成果斐然。1996年以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MASHAV)开始合作,在派遣人员赴以培训和邀请专家来华交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经过9年的合作,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派遣了4个西部地区“县长班”、10个专业团组,约350余人赴以色列培训学习,以色列主办单位是外交部MASHAV机构,承办单位是农业部CINADCO机构。在单人培训项目上,根据MA…  相似文献   

7.
李杰 《国际人才交流》2007,(12):F0002-F0002
10月2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与以色列驻华使馆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庆祝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马沙夫MASHAV)开展国际合作五十周年暨与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合作十五周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和来北京参加2007中以建交15周年活动的以色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齐皮·利夫尼女土分别在纪念仪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8.
曹天晟 《国际人才交流》2007,(9):I0004-I0004
7月31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与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在京签署了关于共同举办"2007中澳农业合作周"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原则,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07年11月中国(杨凌)第十四届农高会期间共同举办"2007中澳农业合作周",并通过合作周加强在畜牧业、食品加工业、旱作农业、水利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国际人才交流》2010,(12):42-42
11月初,哈尔滨市政府与以色列吉夫阿塔伊姆市政府联合组织的“哈尔滨一一以色列企业家见面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以色列工商界的50多名企业家参加了此次见面会,与来自哈尔滨市的20多名企业家开展了一对一的对接活动,并在航空、水处理及生物技术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企业在农业、工业、科技和基金等4个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市引智示范基地哈尔滨菁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与以色列纳安丹灌溉公司SHGaeenit公司共同签署“哈尔滨一以色列农业科技”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已经向实体经济蔓延。不仅给美国金融界,也给世界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而会计标准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毋庸置疑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体系,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于防范金融风险、遏止金融危机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中存在的问题,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建设为例,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实践环节及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探讨,旨在建立一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适应市场需要的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CEAP(国际注册员工咨询师)中国认证培训项目新闻发布会暨合作授权仪式",这标志着国际上先进、规范、标准的CEAP认证培训项目首次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面对以高技术发展为主流的经济大潮,面对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在此种情况下,深入开展高校、企业以创新为主的合作非常重要。高校企业按照社会分工,各自发挥优势,利用稀缺的资源围绕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将是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适时之路。本文作者旨在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探讨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何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并对比研究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从博弈学角度分析我国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及发展前景,希望以此,促进我国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及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积极推动我国科学家和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国际科技合作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46个国家的69个驻外机构派驻了141名科技外交官,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  相似文献   

15.
王启发 《国际人才交流》2007,(1):I0001-I0001
2006年11月9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CAIEP)与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MASHAV)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外国专家局季允石局长,张建国副局长,以色列外交部副总司长兼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主任HaimDivon,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先生等参加了签字仪式。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MASHAV合作项目已经开展十几年,该项目在促进双边友好合作、为中国培养专业人才、推动西部等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图①: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左)与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右)高度评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MASHAV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波哈莱斯教授于1985年率领第一个以色列经济技术代表团秘密访问中国,开启了一个秘密交流渠道。通过这一秘密渠道所开展的活动,实际构成了两国正式建交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7.
6月20日,第十三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在武汉开幕。本届"华创会"以"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和工商界人士参会。会议共推出海内外合作交流项目2270个,并针对IT光电子、现代制造、投资贸易等行业,首设"项目相亲会",给予海内外代表充分对接洽谈的平台。本届华创会由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小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管理人才的地位越来越高,传统的经济管理教学模式较为僵化,难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探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委员会、建立教学实验基地等方式,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交流》2013,(9):18-20
宜家、H&M、爱立信、沃尔沃:瑞典按人口计算是个小国,却诞生了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公司,也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950年5月,瑞典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瑞典大型企业就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至今约四五百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200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瑞典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1月,中瑞自贸区谈判启动,今年5月在伯尔尼完成的第九轮谈判取得了新的积极进展。通信、交通、生物医药、环保,两国的科技合作也随着改革开放而日益深人。沃尔沃“嫁给”吉利艰难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向阿拉伯国家派遣医疗队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形式之一,始终是我国援助阿拉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40年的中阿医疗卫生国际人才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伴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迈入新时代,谱写着21世纪的新篇章。 来自国家卫生部2002年度统计数字表明:自1963年4月,中国首次向地处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派遣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