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就是筹资水平低以及由此造成的保障(补偿)水平低。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必须进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配套改革。不仅要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而且要研究构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网络建设等相关问题,主要有完善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模式、乡镇卫生院的改革和建设、村级合作医疗的功能和制度创新、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科学、完善与否以及人性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它的覆盖范围和发展轨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从目标定位、参保原则和报销程序三个角度出发,立足农村、重新审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构建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政府定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遵循的原则、筹资标准、补偿水平和保障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需求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4.
"退出-呼吁"理论表明,我国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在面临绩效不断衰退的情况下,参保农民行使呼吁或自由退出权可以避免或改善该状况的发生,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后期农民自由推出权的被剥夺是导致该制度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以此为鉴,保证农民的自由退出权.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颖  宋金萍 《东岳论丛》2006,27(6):50-5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任务是立法。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策驱动的缺陷性入手,试图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做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级次太低,约束力不够等原因,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折射出的法律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政府间博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和实地调查资料,从政策执行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的利益分化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策执行中出现基层政府管理部门的道德风险和各级地方政府间的不平等博弈,并就此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但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在明确农民和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将合作医疗制度转变为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坚持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分析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制度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制度的效果、制度的保障,是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筹资、补偿、自愿参与、医疗基金与医疗机构监管等。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应走法治之路,以法律之治代替政策之治。制定《新农合条例》,应坚持科学民主的立法理念、人权保障和权力制约的理念,坚持强制性、保险基金征用法定等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处理好医疗机构监管、农民工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四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缓解浙江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制度功能、政府作用、医疗监管及农民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甘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见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实地调查和共性问题梳理分析基础上,立足省情和把握趋势,就进一步推进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建立筹资机制、完善救助制度、规范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青海藏区的地方性实践深受该地区地方性知识的影响。本文以玉树藏族自治州为例,运用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范式,分析了青海藏区地方性知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碰撞与冲突,提出了推动青海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知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作和日常事务管理的经办机构,对之进行法律规制,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制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论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为公立事业法人的基础上,对其与医疗供方、需方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法理考察,并进而对其经费来源、人事管理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刍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苏琼 《理论界》2007,(12):37-38
新世纪,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低,农民的健康缺乏保障的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在全国农村大力推广。本文简要描述了合作医疗制度的沿革,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的原因,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特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是对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简单复制与重演,而是在吸取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相比,除了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还有许多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筹资机制、管理体制、统筹层次、保障机制、筹资政策、配套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低,农民的健康缺乏保障的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在全国农村大力推广,本文简洁描述了合作医疗制度的沿革,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的原因.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政治学意义,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政治意图的体现。农民自身、社会性利益团体和大众媒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但作用甚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主体的合法性基础以及执行能力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推广仍需作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吉林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状况,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这一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制度本身,还在于人与环境的改革。文章的研究旨在对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促进全省的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静 《东岳论丛》2005,26(5):96-9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始,山东省确定了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效显著。但由于试点时间较短,我们对其规律和特点尚需一个认识和把握的过程,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完全得以解决,完善试点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